>>用愉快点亮培训
2014年09月01日

用愉快点亮培训

为期三天西宁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培训班突破创新成效的新探索

 

2014年8月6日,是个好日子,是立秋时令的前夕,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不知不觉中,为期三天的西宁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培训班的迎来了结业日。三天何其短,深情何其浓。西宁人用真情演绎了一次快乐培训的旅程。在结业典礼上,师生心情难舍难分,情到浓时歌言志。全班同学摆列队形,集体表演唱西宁地方小调《阿哥的白牡丹》,献给“阿哥”——文干院副院长段周武,表达了西宁学子“妹子”对学院的一往情深。

在西宁市委、市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开展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举步之际,在市创建办米少军同志带领下,20位学子带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的问题,带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效果方面的问题,带着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如何适应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等问题,来到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大家感慨颇多,认为既有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解读、典型经验作法和验收相关工作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对朝阳区“3+1”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实地考察;既有极富成效的班委会、班会、破冰、文体活动及各种促进和谐、张弛有度优良班风形成的班级管理措施,还有各兄弟区县及市级相关部门同志们之间的互通交流,可以说,既学到知识,又学到培训方法,既加深了了解,又增进了友情,受益终身,并对今后如何开展创建工作,做到了心中有底,信心十足。

西宁班的全体学员,在市创建办副局长米少军同志带领下,在全体班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与文干院培训部项目组全力配合,已经树立了示范培训的榜样意识,在文干院的培训平台上,日日快乐学习,日日快乐生活,再次刷新了短期培训班的新成绩。“愉悦度直接关系生产力”的理念在同学们的身上得到了验证,同学们的实践,也再次充分证明了愉悦度直接关系培训成效的道理,大家在培训班上的激情宣泄、饱满的精神面貌的展露,真实反映了大家此行不虚、收获满满,不仅达到了培训三转变三促进的目的,甚至超出了培训本身的意义,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意外收获。西宁班创下了五个最:

一是人数最少的培训班之一,但确实是最精干的文艺轻骑兵。这是我院承办过20人以内的最小的班之一。但学员个个都是西宁市选送的七区县的区长、县长学习精英,都是一个个文化火种。相信明天他们将带着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火种播散到西宁市四区三县广袤的土地上,并将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期限最短的班之一,但确实体现了短频快培训效率。本期班计划三天,但掐头去尾,仅有两天半。两三天的班能够办出什么样子来?开始有不少同学都或多或少带着疑问。但值得骄傲的是,他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了著名小个子演员潘长江那句经典台词“浓缩的都是精华”。他们以一当十,把一天当成了两天使,事半功倍。有很多同志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据了解米少军局长的学员说,大家对他的印象常常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而在本期培训班小组破冰活动和联欢晚会上米局却爆发“小宇宙”,活跃得不行,这是他们过去很少见过的。和米局一样,同学们的思维活跃,探索精神,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在课间休息中、在现场教学的车程上,还表现在饭堂、在客房、在文体活动中。正如文体委员湟源县文化馆馆长石海清说的,学员们确实已经被文干院“洗脑”了,并高兴地表示,回西宁单位后也要把馆里的人都“洗洗脑”。

三是破冰最快的班。在富有特色的班会上,班委代表铿锵有力的发言,扬起了争创优秀培训班团队的倡议风帆,为当晚破冰之夜划出靓丽轨迹,通过播放培训部以往承办其他优秀培训部团队的视屏回顾,大家开始激情燃烧,各组亮相形式新颖,各具特色,口号声此起彼伏,冲破了寂静校园的夜空。在击鼓传花游戏中,识人拷问居然没有难住任何人,几乎每位同学都能认出全班同学。这是过去一般培训班都达不到的。此前据米局介绍说,除少数同地区的人熟一些,大多数都是面熟而不够深交,也不能完全对得上号,但经过一次破冰活动,大家全部熟透了。原来我们培训部项目组想在破冰活动中区分出一二三组的高低优劣来,但实在很难。像一组的尖刀组造型,每人还在队形变换行进表演中介绍自己,这的确是个创新;二组凸显了娘子军连的特性,马海龙区长一个“长青”腾飞,我们真担心压垮了底架柔弱小女子们,但巾帼不让须眉,很有担当;三组采用新潮街舞,李海云的“拿大顶”旋转高难度表演,赢得满场喝彩不断。

四是文体活动凝聚力最强的班。一个普普通通的文体活动,被学员们演绎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开场两首集体合唱节目,凸显了西宁人的豪情与柔情,各组节目精彩纷呈,组与组配合默契,临场组队的三位学员的现场联合组舞,优雅曼妙,协调一致,这对于另两位伴舞者需要很高的领悟力和专情投入才能跟得上领舞者节奏的,却让人觉着那么默契、养眼;由学员马海龙、石海清和张珍玲边唱边跳的《洗衣歌》,满场飞动,诙谐幽默……强烈地反映了“军哥哥”与“靓妹妹”的军民鱼水情;还有由巫海蓉同志乱点鸳鸯谱导演的方言情景剧《笑死人不偿命》,学员常传宏、于志玲和李海云都有上佳表现;更为特别的是,由马海龙区长创作的三句半,更是将学员们在文干院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刻苦精神、探索意识、团结友爱、同学融洽、师生情谊、愉快经历一一展现,淋漓尽致。最后是全班同学拖拉机龙形摇摆舞从场内摇到了场外,把晚会引向高潮,整场气氛欢乐祥和。

五是学习空气最浓的班。比如课堂上与戴珩老师的交流,学员们忘记了吃饭的时间,把陈列在教室的戴老师有关公共文化建设的论著一抢而空,争相一睹为快,争相与戴老师合影,到了餐厅仍有许多学员继续在餐桌上与戴老师愉快交流;在其他老师的课上,课堂互动气氛热闹异常。同学发言争先恐后,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有时直问得老师只有招架之功;在现场教学点朝阳区文化馆,巫海蓉和李海云等学员争相与徐伟馆长交流,并深入探讨到了合作前景的可能性问题。再如,每位学员的胸卡每天都佩戴得很整齐,这不仅反映了文干院的培训文化,而且表现了西宁市四区三县主官干部的学员意识,体现了西宁班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大家的小组意识非常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带病坚持上课,有的女朋友或是女儿就住在隔壁速8酒店,但学员还是全程听课,不受影响,表现了很强的定力;从出勤看学习态度,每天上课前,学员都能提前到教室,组长查考勤,学员签到,并能认真听课,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正如学员湟源县副县长巫海蓉在结业典礼上发言所说,学员们真正实现了“四个带来、四个带回”: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回;带着思考学,带着感悟回;带着感情学,带着友谊回,带着责任学,带着信心回。

供稿:培训部项目组

时间:2014年8月29日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