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标准、高质量、重细节”的培训之旅
2014年09月16日

一次“高标准、高质量、重细节”的培训之旅

——第三期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培训班综述

 

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第三期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培训班于8月24日--9月4日在我院举办。

本期培训班,全国12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市县文化局长、社文科长、文化(图书)馆长、18个民族、52位文化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给学员的印象是非常深刻和独特的,让学员们既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了解了文化部今后主导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覆盖面广,表现形式新颖,从整体到局部,微、宏观结合,融会贯通;老师讲解生动,学员讲坛交流各地文化工作经验充分,并邀专家现场点评,师生互动热烈,还有结构化研讨特色课,让学员耳目一新,学会了投入地自我分析、判断、思考和审视,同时使大家对身处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和发展的瓶颈有了新的认识,找到了破解方法和思路,形成了论坛和研讨的两项成果,培训班取得了超常规学习效果。

在全班开展争创优秀培训班团队倡议活动中,学员们充分领略到了“抗大”校风——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尝到了民族融合、快乐学习的滋味。学员们开心地说,“西部三期班好的‘没办法’了”,有的学员更是将培训体会的题目写为《好,很好,非常好》,这些都是学员们培训后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学员认为,学院工作细致入微,学员团队亲如一家。本次培训班,学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十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年龄从60后到90后,级别从科员到处级。因此学员之间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性以及学习方法等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按常规来说,这将是一个不易融洽的集体。然而12天的相处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久别的象牙塔。事实证明,第三期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培训班是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激情的团队。从“破冰”行动、到课题讨论、到文艺演出、到出行参观,整个培训班犹如一个充满了挚爱的大家庭,无一不让每一位学员感受到了深深地触动和震撼。老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真挚友情将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一、一次难得的培训机会

这是一次难得的少数民族文化干部的文化聚餐盛会。虽然培训时间短暂,却让学员收获很大。通过学习、研讨、观摩、演练,大家开阔了眼界、创新了思维、积累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收获了友谊。

1、未曾见过的温馨培训团队催人奋进

内蒙古牙克石市文化馆馆长韩金玲在体会中说,当历史的车轮悄然辗过逝去的岁月时,我们会回首一段难忘的经历,不管这段经历或长或短,给我的那份深刻记忆和温馨都会一直激励着我,这就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第三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培训班留给我的一份难忘……培训班这个“大家庭”真正意义上带给了我们“家”一样的温馨,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培训管理“人性化”,刘瑞彪主任和老师们无时无刻都在围绕着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设计和安排,特别是我们今天得知,刘主任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回过家,这让我们很受感动,他是我们过去曾经参加过的“若干次”学习中,从没有遇到过的博学、热情、智慧、亲切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他给每一位同学的感受都是温馨的,平等的;同学们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各异,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何使我们尽快的熟悉、和谐相处、融入学习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报到之日的“破冰”、“各地区打乱分组”、“新组员一起用餐”、创建“qq群”“联欢会、乒乓球赛”、大客车上的“小喇叭广播”、现场教学的“清真餐”及一些“出行安全”的告知等等一系列细致周到的安排,使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久违的母校……很感动也很受教育,我相信自己的感悟,这绝不是路线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之后的“表象”,应该是这个学校长此以往的“美德”,更是刘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所在。这种人文关怀在学员心中的感受是共同的;还有五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就要和学院离别再见了,此时此刻我要用这段文字代表第三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向承办本次培训的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致敬!向以刘瑞彪主任为首的各位老师道一声辛苦,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和依依不舍之情!

2.严肃活泼、紧张高效的班风令任何人不敢松懈

学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图书馆副馆长徐台说:12天的学习,在严肃活泼、紧张高效中度过,倍觉时间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封闭的培训学习使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同时能到全国文化系统最高学院学习,又让我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舒适的培训环境、丰富的培训内容、互动的培训方式,无一不体现出文化部和学院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学员间的相互交流、热烈探讨,在各种比赛竞赛中的认真执着、团结合作,无不体现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培训期间,老师们不断的提问和互动,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甚至全程陪伴我们上课、用餐,让我们不敢有任何松懈。

二、一次颇见成效的培训之旅

1、培训工作示范意义比较突出

学员广西河池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李小林在《好,很好,非常好》体会中说,纵览整个学习培训活动,我认为它培训内容丰富、师资力量强大,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风采的盛会。特别是文干学院的“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的工作作风给每一个学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学习培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学院为培训班提供的组织服务工作,真正体现了“高标准、高质量、重细节”的原则。我们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热情的主人已经等候多时;走进宾馆,学员手册、身份牌都已送到学员们的手中;走进教室,课桌上已摆放好了学员们的姓名卡;学员手册中的生活服务、用餐时间、文娱活动、乘车参考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刘老师、谭老师及李老师这个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对学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学习内容和考察线路周密的策划、对文娱活动精心的设计、对培训班12天的耐心和用心,深深地感动了培训班的每一位学员。细节决定成败,这正是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它将引发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一些问题处理方法的深思。

在本班结业典礼上,学员代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副馆长石少梅说道:进校后,处处能感受到学院领导和班主任在工作细节上周密、细致的安排,可以用无微不至这个词来形容。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刘瑞彪老师,从开班第一天开始就和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每堂课课前介绍、提示,课后总结、归纳、点评;文体活动中调动大家积极性,鼓励、发现文艺人才参与展示自我;在外出观摩学习时全程陪同,耐心讲解。在他的话语中总是会听到相信、感动、激励的话语,在他的带领下我们52名来自13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很快就融为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他和学员一起学习提高,一起分享快乐。就像一个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对我们关爱有加。这种极高的敬业意识和责任心,我想用奉献这个词来表示不为过。感谢刘老师,感谢谭老师,感谢李老师!你们让我看到了,一个团结的集体、高效的集体、上进的集体。以刘老师为范本,同时可以看出,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正如学院简介中所写----“重视对学员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以学员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12天的培训中,除了紧凑有序的文化相关课程培训外,还有学员初次认识的破冰班会,有精心策划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有人性化的现场观摩教学。这些安排理论结合实际,寓教于乐。你们在学院定位中写到了也做到了,相信在段院长和刘主任等为代表的老师们的努力下,学院一定会越办越好,必将办成新时期培养文化干部的“抗大”和培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的摇篮,为“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基地。

2、培训管理科学化

四川茂县学员余慧敏在体会中说,为了让西部地区的同志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参训前,文干院培训部和教务处的老师调查和征求了参训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员的要求制定了非常详尽的学习日程,设置了丰富和严谨的课程。

段周武副院长《公共文化队伍现代培训理念与技能提升》的课,生动地讲解了培训的概念、方法、重要意义以及培训的理念、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而培训部老师身体力行如:报到的那天晚上班主任带领我们完成的有趣的破冰活动,就验证了培训技能里的一个内容,使我真正意义上明白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效果,明白了培训是一份阳光的职业,还能帮人帮己;……班主任刘瑞彪讲的《结构化研讨》一课,阐述了结构化研讨的四个环节,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条理性,使学员一看就明白,通过互动的方式增进了学员之间的感情,而且诠释了“人人平等”的真正意义。

学员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王枫说:学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教学活动安排有序,二是部门管理严谨,三是专家学者学识渊博,四是班主任、项目主管热情服务到位,五是体现了文化部、管理学院对民族文化及民族文化干部的重视。

云南省文山州文化馆副馆长杨利祥在“拓展了眼界,转变了工作方法”一段体会中写到:学习到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培训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学习培训前的破冰活动,拉近了老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距离,用最短的时间消除了相互之间的隔阂,就充分的体现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只有打造一个优秀和谐的团队,才能提高培训效率。 其二,短短12天的一期培训班,建立了分组和班干部制度,有利于老师、学员的互相沟通;最值得称道的是课堂互动和学员讲坛,它促使学员们勤于思考,摆出问题,同时由老师现场解答,解决问题。这是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径和做法。 其三,学院副院长段周武的专题课“公共文化队伍现代培训理念与技能提升”从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给我们传授,使我们从培训的调研、培训的策划、班级的管理等系统的学习到了现代培训知识。

在长期从事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我们对县、乡文化馆站每年也搞很多的培训,但是方式方法十分的粗糙简单,仅仅满足于课程的组织、学员的生活的安排,完了搞一个汇报,让领导看一看。今天看来,我们做的是多么的浅薄和对学员的极端的不负责任。对我来说,参加这次培训班,是得到了双重的学习,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学习;另外,在学习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同时,又学到了学院关于培训班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培训手段。这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一次培育高效团队凝聚力的难得经历

1、心无旁骛全勤学习

这个班有个突出情况是,90%的学员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却做到了全勤学习。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来,心无旁骛的学习;还有一些同志曾经来过北京,而他们也能自觉放弃与至亲的朋友见面,仅利用不影响小组和班级课外集体活动的时间去处理,除了以上提到的难得机遇、吸引眼球的课程以及班级管理措施,还有就是培训部项目组与班委密切配合,特别是班委组长的自主自治自转功能不断加强,班长还主动召集班委组长自行开会决定班级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通过开展争创优秀培训班团队,努力促成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共同做好班风培育工作,展示了民族大团结的魅力,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2. 感人故事每天发生

两周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感人故事发生,这是良好班风的突出标志,两次文体活动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特别是各组班委成员策划成功的联欢晚会,吸引了文化部机关领导同志和院领导,他们也“投入地笑了一次”,与学员们同欢同乐,载歌载舞。段院长即兴热情洋溢的讲话,更是对学员们的最大犒赏:他说,对联欢会的感觉用两个字说就是“很棒”!自己好像感觉发现时空错位,搞不清是在“好声音”现场还是在舞蹈大赛现场。那么第二次联欢更是欢快无比,我们项目组早就预谋上了这件事了,早在开班之际,就代表本班学员向江西班下了战书——要搞一次跨班PK文艺联欢,江西班就悄悄开始了筹备。西部三期班人多势众,精选的优秀节目大获全胜。每个节目都精益求精,都是那样大气、震撼,渗透了参与者牺牲课余时间加班加点排练的汗水和精力。当然江西班的节目也都柔美、小家碧玉,从而使得跨班联欢会产生奇特效果。这也是我院组织跨班文体活动的一次成功的创新。这次联欢盛会,把特邀嘉宾北京著名音乐制作人郑君胜乐坏了,不仅全程兴致盎然,在座位上就兴奋地手舞足蹈,还踊跃登台蹦得,引发全体学员互动。他深有感慨地说,一个培训班能办出这样有水准的晚会,足见举办者的良苦用心,更是说明了愉悦产生魅力,愉悦促成培训最佳效果的真理。

贵州省黔南州文广局社文科科长何仕霞说,感动的是我们第三期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和老师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和谐、团结、向上,没有级别之分,在这里,我们都是同学而感动;另外,每次课前和课后我们的班主任刘瑞彪主任都会用精彩的语言介绍前来讲课的教授,课后又用丰富的词汇精辟概括总结学习内容,这是我值得学习的感动;N多的感动,太给力了!引用我们班每天的口号:好!很好!非常好!感动!很感动!非常感动!

供稿:培训部

时间:2014年9月4日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