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白云————赴美第一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培训班考察纪实
美国9月5日时间上午8:30左右,飞机缓缓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的接机人员早已等候在接机大厅,热情欢迎 “第一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赴美培训班”赴美培训的21名学员。我们这些学员由来自全国各省文化厅局社文处长、文化馆长和部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相关领导组成。
汽车缓缓行驶在前往驻地的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马路和众多“丰田”小汽车,天空悬挂着几朵白云,万里晴空。在感受城市风景的同时,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的宋先生一路谈笑风生在介绍这座美丽的城市。通过他我们知道,旧金山英文称“圣弗朗西斯科”,香港和广东人多称“三藩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海岸海港、工商业大城市。位于太平洋与圣弗朗西斯科湾之间的半岛北端。市区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71.3万(1984),大市区(包括奥克兰、伯克利等)325.3万(1980),其中华人25万。旧金山由西班牙人建于1776年,1821年归墨西哥,1848年后属美国。十九世纪中叶在采金热中迅速发展,华侨称为“金山”,后为区别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改称“旧金山”。1906年遭大地震,严重被毁,后重建。港湾面积1,126平方公里,经宽仅1,200米的金门海峡通太平洋,为重要海军基地和著名的贸易港。是通往太平洋区域和远东的门户。旧金山市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工业发达,主要有飞机、火箭部件、金属加工、造船、仪表、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加工、化学、印刷等产业部门。华人和华侨较多,市区东北角的“中国城”为美国华人最大集中地。该市气候温和,景色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金门桥、海湾桥等宏伟建筑和圣弗朗西斯科大学(1855年建)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旧金山最有名的风景是缆车、金门大桥、海湾大桥、和泛美金字塔……。一句“我们到啦!”结束了宋先生的侃侃而谈。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就入住在郊外的“希尔顿酒店”。
下午,大家不顾旅途疲劳,马不停蹄地在宋先生的带领下乘车直奔美中交流协会参加座谈。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离我们驻地不远,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这里风景优美,协会就坐落在一栋白色的3层小洋楼里。

接待我们的是协会美籍华人副会长**女士,她的热情好客感染着每位学员。她首先以接待方的身份为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接下来介绍了旧金山的文化发展和相关机构,同时将整个培训安排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这时一位身着白衬衣,脖系领带的美国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会场。大家不约而同地注视着这位美国人,他身材细长,年龄大约在80岁左右,腰板挺直,精神气十足,他就是美中交流协会的主席赫伯先生,他是专程来看望大家的。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了句:“你们好!欢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赫伯先生开始介绍了美中交流协会的发展和未来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接下来赫伯先生参加了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为我们举办的欢迎晚宴,出席这次晚宴的还有专程赶来的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文化处***参赞和夫人以及文化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大家对如此规格的接待十分高兴,宴席间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虚此行,认真完成好此次培训任务,为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旧金山的早晨天高云淡,万里晴空,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眺远望去山峦起伏,淡黄色的植被误以秋色的美景(其实这里四季不太明显),气候温和。9:00时分,我们进入了一天的培训流程。几天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愉快地接受着异国的气息,吸取着当地文化的精髓和公共文化运营的理念。
9月6日上午,由亚太公共事务联盟湾区执行长孙晓光教授授课“美国文化制度与创新”。
下午, 由美国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副会长葛滨博士授课“跨文化视角:全球化新趋势 ——美国发展再认识之总体方法论”。

讲座总体阐述了美国社会体制,为全面正确理解美国的国情以及政府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美国在政治上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以权力相互制约(制衡)为特征的联邦自治体制。经济上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高度自由竞争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体制。美国各级政府共有 87,576个单位,包括1个联邦政府、50个州政府和87,525个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领导人由本地区选举产生,对本地区选民负责,无需上级任命和无须向上级请示汇报。讲座概况了美国的文化特点是开放、 包容、 创新---兼收并蓄的沙拉盘,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饮食和不同的想法中学到东西,使社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9月7日上午,我们来到圣何塞市文化事务办公室。圣何塞市是加州第三大城市,近100万人,外来人口占41%,亚裔三分之一,文化具有多样性,全市有2451个与艺术有关的单位,5000个艺术家,其中3000多个自由职业者。办公室主任的授课别具特色,自由宽松,席桌而坐,讨论式授课,幽默而风趣。文化事务办公室的资金来源:政府资助、酒店税收(游客税)、建筑税。办公室的职责包括:一是支持艺术团体;二是组织室外活动,每年约300多场,但不是活动的直接举办方,而是组织协调,是政府与举办者之间的桥梁;三是公共艺术支持,为艺术商家提供支持,并管理6个非营利文化场所,制订文化发展战备目标、计划,每年发放约220万美元的文化基金给非营利组织。办公室的组织管理:市长、市议员、市政经理,文化事务办公室负责与艺术家交流,对上向市政经理及市长提出建议,共有12名工作人员,每位成员都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同时有一个艺术委员会,是专家型的机构,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在政策、资金使用、项目等方面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下午,全班学员授旧金山总领馆文化处的邀请,来到了文化处驻地。文化处坐落在城市的半山腰上,环境优美而僻静,大门两旁摆放着石狮,顿时感到十分亲切,抬头望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文化处”几个大字历历在目。大家惊呼:“到家了!”。文化处的同志们早已等候在大堂热情接待。我们走过甬道来到了文化处礼堂,这里灯火辉煌,像过节一样,礼堂中央已布置好了回型座谈会场。主席台上两侧同时树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美国国旗。这会时时提醒我们虽然“回家了”但还在美国。我们不时地萌生起一种长期对从事文化外交工作同志们的敬畏之感。座谈在欢快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文化处为我们的到来特别请来了总领馆领导与大家见面,孙**参赞亲自为大家介绍“美国文化管理体制”使大家受益匪浅,解决了大家的许多谜题,达到了极好的培训效果。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孙参赞和他的同事们出现在我们大家中间,问寒问暖,陪同参观考察,他的平易近人和热情无不感动着我们大家。
而后的几天当中,我们接连考察访问了圣何塞州立大学图书馆、加州州立图书馆以及奥克兰亚洲博物馆、加州州府博物馆和青少年艺术中心等机构。
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建成,地上8层,地下1层,是西部单体最大的图书馆,采用市立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营运的模式,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学生与普通市民共享使用,图书馆一边临街,一边面向学校。该图书馆由学校与圣何塞市市长达成一致采用联合运营的模式,最初遭到学校师生强烈反对,但现在经过近十年的使用,师生和普通市民都较为满意。图书馆也免除了普通市民的图书办证费用。在藏书方面,教学用书与公共图书馆综合性藏书相互兼顾。电子书可以下载借阅,与普通图书一样,也是三个星期的借期,到期自然消载,教师和研究生可借一个学期。目前对普通市民,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仅限于馆内,学生在宿舍和馆内均可以使用数据库。在运行方面,市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经费不合并,人员考核不合并。在功能上,市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各有分区,也存在交叉的地方,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图书馆还兼具艺术品收藏、展示功能,馆内有贝多芬纪念馆、金门大桥纪念馆等。

在加州州立图书馆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加州州立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萨克拉门托公立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代表参加。加州州立图书馆于1850年建成,职责是保护加州的文化,为政府和公众提供联系的场所,让公众了解有关信息,馆藏400万册。还有音像图书,也有科研资料。图书馆有技术部、研究部、图书发展部、收藏部等部门。技术部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公众服务,例如历史图片的3D影像展示和藏品的数字化工程。研究部于1992年成立,为加州政府提供经济方面的研究和咨询,为40名参议员和80名众议员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但不参与任何政治和选举活动。图书馆发展部负责与其它公立图书馆合作,加州共有182个管理单位,1160个图书馆,帮助其他公立图书馆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保护遗迹,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以及针对本社区人口结构特点开展针对性服务,还负责发放联邦经费。收藏部负责收藏家谱、历史照片和各类古籍。萨克拉门托市立图书馆的负责人介绍,萨克拉门托市图书馆是加州第四大图书馆,共有26个分馆,主要任务是为社区提供服务,提高图书馆利用率,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 优珞•康提郡图书馆负责人介绍社区图书馆的基础服务项目是免费的,但是例如场地出租、打印复印和办理护照等服务项目需要收费。图书馆的网站上公布近年来统计数据报告,同时还在网站上招募志愿者,志愿者的服务职能包括为盲人查找图书、法律援助、有声读物朗读、电话访问等,主要面向退休的,有相关技能的人士作为志愿者。
美国奥克兰亚洲艺术中心成立于1984年,位于中国城地区,是由一群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亚洲文化的志愿者共同建成,中心致力于扩大亚洲文化艺术的影响力,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中心设施面积有1500平方米,有6名工作人员,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包括各级政府资助、出租场地收入、各类基金会资助(包括休立特基金会)和个人捐款。中心以项目的形式申请和接受资助,并通过撰写报告和提供财务报表接受政府资金和基金会的评估。中心主要的功能有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举办各项展览和培训班,大型活动是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培训班收入较为低廉的费用。
青少年艺术中心。位于加州圣拉斐尔市,成立于1970年,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主要功能是为青少年提供艺术方面的培训,同时也为残障青少年提供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有10名具有艺术背景的工作人员,还与40余名艺术家有合作关系,同时每天都有不同的志愿者来为中心提供服务。中心的资金50%来源于与学校合作参与艺术教育,30%来源于各类基金会,10%来源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资助,10%来源于个人捐款。中心负责人介绍由于中心是非营利性的,每年获取经费都十分困难,并且地方政府没有专门地方税用于支持文化艺术,附近有几家类似的非营利机构由于经费不足而关闭。
9月14日我们结束了在旧金山的培训考察任务。上午12:00乘UA1125航班飞抵美国西部的第一大都会城市洛杉矶。到达洛杉矶已是下午4:00左右,迎候我们的是驻洛杉矶总领馆文化参赞***同志和美中交流协会的同志,他们十分热情。由于在此安排培训考察时间较短,只好下飞机就直奔培训点——亨廷顿图书馆。一路上美中交流协会的同志就介绍起洛杉矶这座美丽城市的特点和基本情况。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岸加州南部的城市,按照人口排名,洛杉矶是加州的第一大城市,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洛杉矶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学、技术、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各种专业与文化领域的机构。该市在大众娱乐——诸如电影、电视、音乐方面拥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闻名世界的“好莱坞”就位于该市……。这时汽车已缓慢地停在了一所酷似公园的地方,“亨廷顿图书馆到啦!”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车窗外,有人惊奇地询问:“这是图书馆吗?!”
亨廷顿图书馆是集图书馆、艺术馆与植物园于一体的庄园式私人图书馆。这是上世纪初美国富豪亨廷顿用自己全部财富建立的,在1919年时签署了一份契约,把他们的庄园及收藏转给一个非营利的教育托管会。在***参赞的带领下大家聆听了图书馆负责人的有关介绍,亨廷顿图书馆现藏600万册珍本藏书及手稿,主要是英美文学与历史著作,有些有着五六百年的历史,还有不少16世纪的中国地图。亨廷顿图书馆的创建者摆脱了单纯收集图书的立场,热衷于收集基础的文献资料,并极力购买政府记录文件、古文件和书简等,创造了理想的研究条件,对图书馆的内涵加以扩充和发展,使之成为出色的研究机构。图书馆从1928年起对外开放,1972年以前一直免费,但随着馆务费用日渐增长,开始入不敷出,于是开始收费。现在图书馆可接待1800名学者在此研究,并有固定会员读者2.3万名,每年接待50万参观者。公司和个人可以通过成为会员交纳会费或者捐款而享受各项服务,丰富图书馆的资金来源。大家听完介绍,在馆长的引导下对这所图书馆、艺术馆与植物园于一体的文化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感触颇深。此时已是黄昏,晚饭后我们带着行囊,飞驶在前往驻地的公路上……。
在洛杉矶停留的时间有限,可值得学习和考察的项目很多。大家不顾旅途劳顿,早出晚归。参观了闻名世界的“好莱坞”和环球影城,也考察了独有“墨西哥”传统风格的文化古镇。在洛杉矶的几天里,大家既感受了美国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又领略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开展。
9月17日我们匆匆地告别了洛杉矶踏上了飞往华盛顿的AA144客机,在漫长的飞行途中,由于大家几天来超负荷的考察活动,睡意早早袭来,不时都已进入了梦乡……。到达华盛顿已是晚上11:00多了。接待我们的同志在前往酒店的车上,按照惯例依旧在给我们大家介绍起华盛顿这座首都城市。美国首都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而命名的。华盛顿在行政上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特区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黑人约占60-70%。居民主要为联邦政府官员、雇员及其家属;勤杂人员约占30%(大部为黑人)。由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议,1790年定为首都(1800年自费城迁此),1812年为英军占领,国会、总统府等均被毁。二十世纪以来,华盛顿日益成为美国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美国国会(国会大厦)、总统府(白宫)、国务院、国防部(五角大楼)等部门所在地,并有国会图书馆、国立博物馆、老国立美术馆、新国立美术馆以及乔治敦大学(建于1789年)、乔治•华盛顿大学(建于1812年)等诸多文教机构。著名的纪念建筑物有华盛顿纪念塔、林肯和杰斐逊纪念堂等,旅游业及有关的服务性行业为其主要经济部门……。车辆行驶了40分钟后到达了驻地,入住后已是午夜1时左右。
这里是美国的东海岸,温度远比西海岸要高一些,但早晚温差较大。第二天上午根据日程安排我们访问了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文化志愿工作者。步入中心大厅灯火辉煌,四周悬挂着近百个国家的国旗,大厅正面的玻璃墙两面镶贴着巨大的中国红“剪纸”与世界各国国旗遥相呼应。肯尼迪中心是由美国国会设立的,它既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场所,也是肯尼迪总统的纪念馆,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肯尼迪中心有6个规模与设计各不相同的剧院,三个主要剧院的设施与布局坚持符合美国残疾人法案的要求,方便行动困难的观众出入。中心内的千禧舞台每周7天18:00开始向公众开放1小时的免费演出,受到公众的欢迎,一致维持很高的上座率。中心的志愿服务非常有特色,共有500多名志愿者,负责这次介绍的志愿者原先是肯尼迪中心的工作人员,退休以后作为志愿者继续服务,每周2天,志愿者服务内容包括咨询中心、礼品店以及各种行政管理与辅助工作。国家财政负责肯尼迪中心场所的维护和维修,其他运营费用需要通过会员交纳会费、礼品商店收入和企业个人捐赠来维持。如果没有广大志愿者、会员以及赞助方的支持,中心的各种演出、活动、特色服务和对外联系活动都是难以存续的。每年普通民众需交纳60美元可以成为会员,能够享受优先出票权和礼品店折扣。在中心内还可看到捐赠墙以展示捐款者的名字。这就是中心的运营方式。
下午,我们又赶往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考察。了解美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及管理和运作模式。该基金会是联邦政府层面的独立政府机构,基金来源于税收,通过评估来决定是否支持各类艺术团体和组织。评估过程包括申请机构提高项目报告,由专家委员会对申请单位的影响力和受益面进行评估,提交国家艺术协会审议,最后由基金会的主席决定。通常会收到5500份申请,评估后将资助其中一半,申请成功后不是一次性拨款,而是通过审查中期和末期报告来及时跟进项目的情况,并且政府基金的投入通常只占申请机构所申请数额的一半,另一半还需自行筹集,这样经费来源比较丰富,绝大部分的项目都能完成。结束了一天的培训和考察活动,晚上我们来到了中国驻美使馆,受到了使馆领导和文化处领导的热情接待,全体学员无比的感动。
在首都华盛顿的几天里,我们不仅考察了文化服务机构,还领略了华盛顿的街头多元化的文化景观。国会大厦建在被称为“国会山”的全城最高点上,它是华盛顿的象征。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圆顶主搂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国会大楼办公。白宫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圆形建筑,是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届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椭圆形的美国总统办公室设在白宫西厢房内,南窗外边是著名的“玫瑰园”。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是”总统花园”,美国总统常在这里举行欢迎贵宾的仪式。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等。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位于波托马克河河畔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
9月24日我们圆满地结束了在美培训和考察的任务,20名学员兴高采烈地带着几分收获和喜悦登上了回国的飞机。UA897航班12:19分缓缓驶入跑道,在急速轰鸣的发动机声中飞机腾空而起,向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方向飞去。机舱内大家抑制不住回国的心情,舷窗外云海涛涛,蓝天碧日。随着飞机的长时飞行,不时使我们在回忆在美的日日夜夜,归纳我们的思绪。通过在美20余天的培训与考察,大家大体上对美国的公共文化的管理和运营有所了解其特点是:高度重视,广聚众财;借人之力,服务民众;形式多样,自管有序。对我们的启示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国公共文化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这些思考对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北京时间25日下午14:20经过近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UA897航班缓缓降落在我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时天空中下起了朦朦细雨转而大雨倾盆,这是我们出国二十天来见到过的第一场大雨,行驶在国门第一大道上,前方一片红光普照……。
赴美学员:周虎元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七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