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法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成功举办
非洲法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成功举办
7月31日-8月13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援外项目“非洲法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在京如期举办。32位来自布隆迪、贝宁、加蓬、毛里求斯、刚果(布)、喀麦隆、布基纳法索、突尼斯、刚果(金)、马里的10个非洲法语国家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修活动,其中副部级官员2名、司局级官员9名。
开班仪式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峰出席了研修班开班仪式并表示,中非友好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心相向、守望相助。非遗是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人民宝贵的财富。2024年是中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恰逢其时,是践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具体行动,也是赓续中非传统友谊的切实举措。
课堂讲座
本次研修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传授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内容。为此,学院专门邀请到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国内外经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阐述”等主题与学员展开了理论的深度交流。
现场教学&参观考察
现场教学与参观考察是本次培训班的重点内容。成都之行期间,学员实地走访了许多知名历史遗迹,考察了丰富的非遗项目。
成都之行—宽窄巷子
漫步在人流如织、人声鼎沸的成都历史古街—宽窄巷子,学员亲眼见证了历史遗迹与现代商业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弥漫着最具成都烟火气息的宽窄巷子向学员展示了中国文旅新业态、时尚新玩法与国潮非遗特色业态。
成都之行—东郊记忆
邂逅于成都多元文化创意园区—东郊记忆,踱步在满盈新生力量又独具现代时尚感、集工业文明史的历史感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区,学员实地感受了文化如何赋予工业遗迹新生,仿佛亲眼目睹上世纪50-80年代成都工业走过的风雨历程。
成都之行—蜀江锦院
走访于蜀绣文化传承基地—蜀江锦院,学员了解了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载体的蜀锦蜀绣,研习了首批国家级非遗蜀锦织造技艺,惊叹于蜀锦技艺传承人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的同时,目睹其如何与当代风尚结合,让传统焕发出新光。
研修亮点—科技助力非遗发展
科技助力非遗是本次研修活动的亮点。学员走访考察了北京、成都两地多个知名非遗展馆、非遗活动中心、著名企业与学院内的新文旅创新融合体验中心等地,见证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创新的前沿技术,了解如何利用数字手段为传统非遗项目注入新的活力,非遗博物馆如何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技术提升参观体验,感受到了智能媒介正逐渐成为助力非遗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的支撑手段与技术动力。
成都之行—燧石行影视科技有限公司
学员去燧石行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亲眼见证了3D裸眼技术的神奇之处,目睹了国宝熊猫、传统门神等非遗元素在高清显示屏上栩栩如生,跃然而出。非遗数字化作为智能媒介的重要应用场景,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科技助力非遗发展不仅让传统非遗文化以新的方式得以呈现,也有利于提升公众对非遗的兴趣和了解、拓宽非遗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为探索非遗文化产业与新科技的融合模式提供灵感,更为非遗领域的中非合作探索提供了未来的方向与可能,且由此引领形成的非遗传播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对于扩大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国内、国际两个方向非遗传承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成都之行—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
在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参访更是将此次成都考察之行推至高潮。学员在此观摩了丰富的非遗项目,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独特民俗表演,全面了解四川如何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创新和发展,更直观地感受中国非遗的深厚底蕴,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传承者、传播者是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时尚、设计、艺术相结合,如何让工匠精神在艺术的纽带下焕发新活力。学员在此还亲自体验了皮影戏、竹编等非遗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非遗项目的了解与认识。在一场场的沉浸式非遗项目体验后,学员喜爱和陶醉程度溢于言表。
京内考察—中国工艺美术馆
除此以外,学员京内考察也收获颇丰。瑰宝荟萃的中国工艺美术馆通过丰富精美的展览给学员展示了中国各地的非遗精美工艺,尤其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民俗非遗,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精致刺绣、传统木雕、彩绘泥塑、精美玉雕,无一不让学员目酣神醉。从精美的蜀绣到古朴的陶瓷,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展示着中国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京内考察—历史遗址
此外,在京期间,为加深学员对中国国情及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学院还组织学员实地参访了故宫博物院、居庸关长城、天坛公园等历史古迹,欣赏中国的壮丽山河的同时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厚重。
文化体验—世界级非遗川剧与京剧
文化体验作为本次研修班的重要一环,给学员提供了别开生面的体验感。学员欣赏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与京剧的表演。川剧,以其独特的变脸技艺、丰富的音乐和舞蹈,令学员叹为观止。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念白及身段,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高超技艺,让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戏曲时代。这两场沉浸式的演出观摩,不仅加深了学员对中国非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自己国家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思考与热情。
学员论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以本次研修班为契机,学院为学员精心安排了学员论坛,为非洲十国非遗提供展示平台,为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与碰撞互鉴织就纽带。各国代表齐聚一堂,畅所欲言,畅谈自己所在项目的传承工作,交流非遗传承的困惑、经验与思路,分享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宝贵经验和研修活动中学习到的宝贵知识与丰富经验,该论坛旨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化合作共赢。
结业仪式
研修班在紧锣密鼓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中迎来了尾声。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峰出席结业仪式,为研修班做情况小结,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发放精美礼品。学员依依惜别,表达了对中国政府的深深感激,对商务部、对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感谢。来自刚果共和国文化、旅游、艺术产业和娱乐部办公厅主任(副部级)里斯·帕斯卡先生作为学员代表慷慨陈词,并引用名言——知识是唯一一个通过分享而增长的财富,表达了对于中国政府不吝分享成功经验的崇高敬意。
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嵌在一方水土里的深刻印记与扎实根脉。如何传承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以更加可感、可知、可享的形态融入人们的真实生活是新时代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期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正是落实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切实举措,以“非遗”为载体,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旨在通过分享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经验与做法,助力非洲人民保护和发展非遗,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为未来非遗保护领域的中非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深化中国与非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交往,是促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以高水平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探索。学院将一直秉承“授人以渔”的理念,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发展智慧和发展方案,持续为对非援外培训添砖加瓦。
来源:国际交流部
文字:万四维
图片:信息中心、马殊、李宇轩、石婕、王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