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三体》海外热,中国文学正在影响世界
2019年09月09日
《三体》海外热,中国文学正在影响世界
《三体》海外热,中国文学正在影响世界

【热点回顾】

《三体》走红海外怎么看——中国科幻赢得世界目光

前不久,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日文版由日本最大科幻图书出版社早川书房在日本全国公开发行。上市第一天,首印1万册全部告罄,并在一周内连续加印10次。

这并不是《三体》在海外市场的第一次“火爆”。截至目前,《三体》三部曲在全球范围内出版19种语言版本,销量突破2100万册,其中海外销量超过150万册,仅英文版就超过100万册。对于一部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偏小众的科幻作品,这种“火爆”在全球出版市场都是现象级的。

传播“火爆”自然建基在《三体》作品分量之上,甚至有评论者称,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级水平,《三体》跻身当代科幻经典当之无愧。与此同时,应该看到,一系列自觉开展的海内外交流合作为《三体》走红海外打通道路。“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世界》杂志、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等奖项和国内机构组织与刘宇昆、立原透耶等一批优秀的海外译者、学者、出版人同心协力,克服语言文化和市场机制上的种种障碍,组织一系列“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交流活动与合作。这些交流合作充分发动世界范围内关注、支持、热爱中国科幻的力量,为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打下坚实根基。科幻文学这种有计划、成规模的海内外交流合作可资借鉴和推广。

这些交流合作之所以较快取得显著成效,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海外读者、出版界、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的浓厚兴趣。他们关注、喜爱中国科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科幻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与中国人。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不容忽视的位置,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深受世界读者关注。以《三体》三部曲为例,其与中国历史、中国精神深刻结合,展现中国人对于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品鲜明的中国元素是其吸引海外读者的重要原因。

科幻虽属幻想性文学,却是颇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类型之一,它探索并深刻揭示当前人类与科技共生并进的复杂图景,先天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全球性视野。这是科幻文学能够顺利“出海”的天然优势。在《三体》带动下,韩松、夏笳等一批中国科幻作家也相继受到海外关注。一部作品热销带动一种文学类型的传播,类型传播的规模效益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热门作品的火爆输出。以一部或几部标杆作品作为“突破口”,或可作为类型文艺走出去的一种可行路径。

应该看到的是,科幻要想形成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突破“小圈子”心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来自影视、科技、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资源力量进行跨界碰撞,拓展类型边界。比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就再次提升中国科幻影响力。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形态,让更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受众能够接触、认可并喜爱中国科幻,进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

任何一种文艺类型要想成功走向海外,必须自身具备足够实力。只有一部《三体》还不够,我们期待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深刻改变社会生活的时代,科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以科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还有很多探索的可能。期待更多有生力量加入创作、开发、推广中国科幻的朝阳事业,为振兴中国科幻添砖加瓦,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以上来源:人民网,2019-08-09)

由海外“《三体》热”说“文化走出去”

据媒体日前报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知名科幻小说《三体》日文版正式开售,在日本引发了“《三体》热”。

《三体》发售当天,即登上了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第一,不少日本的书店都把《三体》放在了显眼的位置,有的书店甚至连书架上的样书都卖空了。《三体》在日本第1次的印刷数是1万本,目前从第2次到第10次加印的7万6千册也开始陆续出货到各地书店。

很多日本名人不遗余力地推荐《三体》。日本导演入江悠在书封上说:《三体》“惊天动地包罗人类历史的科幻。超绝想象力蕴含了庞大知识,真是了不起!”科幻作家小川一水也评论道,读这部作品,感觉就像詹姆斯•霍根和罗伯特•J•索耶的作品在中华炒锅里面翻炒过一样。

《三体》在日本大卖的消息传出之后,很多国内的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好的东西,是可以引起人类共鸣的”,《三体》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文化走出去”……

这也再次引发我们怎样推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的思考。

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一直是文化媒体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曾有“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以“玄幻、武侠、仙侠”类为主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已走向国外,但它们或者因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也不具备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不能发挥提升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中国作家、中国文学走向海外,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有成绩也有困扰。如今,《三体》在世界文学圈引起轰动,先后斩获雨果、银河、克拉克等多种大奖,在欧洲、美国等英语世界销售火爆,这次,又在日本掀起“《三体》热”,使我们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充满了信心。

中外读者广泛赞扬《三体》,因为他们在书中找到了共鸣。正如日本出版人山口晶在解读“地球人”和“三体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说:我并不赞成将“地球人”和“三体人”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或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平行化或作对比。它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它可以是“新和旧”“贫穷和富裕”“小和大”,或仅仅是“人类和外星人”,正是由于这种普遍性,《三体》才成为全球畅销书。

我们现在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在文化创新力、文化感召力方面,还有差距。这反映了国家在文化软实力发展方面还需提升。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当今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传播什么文化,去影响世界?去树立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

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向世界传递了先进的思想、文化,而它所表达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为人类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经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表示,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影响。

(以上来源:南京日报,2019-07-26)

 “《三体》热”,表明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文化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知名科幻小说《三体》日文版正式开售,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在日本引发了“《三体》热”。

《三体》发售当天,即登上了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第一,发售的第二天,译者大森望在社交网络表示要第3次印刷。到7月8日,早川书房营业部说,《三体》将大幅增印,要开始第6-8次印刷:“对于担心‘我们书店科幻卖不掉’的书店也请放心,(三体热潮)正在扩散到科幻读者之外的其他人群!”

不少日本的书店都把《三体》放在了显眼的位置,有的书店甚至连书架上的样书都卖空了。到7月10日,《三体》第1次的印刷数是1万本,目前从第2次到第10次加印的7万6千册也开始陆续出货到各地书店。

还有很多日本名人不遗余力地推荐《三体》。日本知名游戏设计师小岛秀夫就是《三体》的粉丝,早在5月份的时候他就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三体》日文版的样稿,看完之后,他感慨道“一口气读完刘慈欣写的《三体》,天哪,好久没接触过这么宏大的正宗科幻作品了。题材都是我们这代人能接触到的,但是其历史背景、科学知识和文学意义,是独一无二的科幻文学作品,让我想起《神狩》《童年的终结》《无尽长河的尽头》”,《三体》是“在普遍性、娱乐性、文学性这三者重力绝妙平衡的拉格朗日点上诞生的、奇迹般的超现实科幻小说”。

日本导演入江悠在书封上说:《三体》“惊天动地包罗人类历史的科幻。超绝想象力蕴含了庞大知识,真是了不起!”科幻作家小川一水也评论道,读这部作品,感觉就像詹姆斯•霍根和罗伯特•J•索耶的作品在中华炒锅里面翻炒过一样。

《三体》在日本大卖的消息传出之后,很多国内的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好的东西,对于人类确实是共鸣的”,《三体》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文化输出”……

这也再次引发我们怎样推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的思考。

这几年,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一直是文化媒体热议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文学界曾为中国文学怎样“走出去”有过讨论,中国文学应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中国文学如果能够经受住来自我们的语言、历史和经验的文学传统和文学标准的考验,那么我们就能够坦然地带着中国文学作品加入世界文学的行列。

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曾有“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以“玄幻、武侠、仙侠”类为主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已走向国外,但它们或者因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也不具备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不能发挥提升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中国作家、中国文学走向海外,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有成绩也有困扰。如今,《三体》在世界文学圈引起轰动,受到西方很多读者的青睐,并先后斩获雨果、银河、克拉克等多种大奖。《三体》在欧洲、美国,在英语世界销售火爆,这次日本文学圈、读书界又兴起“《三体》热”,使我们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充满了信心和自信。

中外读者广泛赞扬《三体》,“题材都是我们这代人能接触到的”,具有宏大丰富外延广阔的主题,它可以是“新和旧”“贫穷和富裕”“小和大”“人类关怀”“人类和外星人”,而又“在中华炒锅里面翻炒过一样”,这“对于人类确实是共鸣的”,正是因为其世界性的普遍的精神意义,《三体》才成为全球畅销书。

所以,我们的这种信心和自信,是我们的中国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能够面向世界,适应全球大势,与当代世界接轨,以天下为己任,又不忘初心,而这一切文化思想、价值和精神,都是源自《三体》的母题。

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在文化创新力、文化渗透力、文化感召力方面,还有差距。这反映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方面的欠缺。现在比较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当今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有没有为民众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拿出什么文化来,去影响世界?去树立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

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这样说,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以上来源:文化治愈,2019-08-05)

【数据分析】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仅影响着中国观众,也影响到了世界。特别是他的小说《三体》在国外十分火爆,《三体》在美国销量现在已经向百万册大关冲刺,在英国有40万至50万本的销量。这些数字对一本在海外销售的中国文学书来说,已经是一个飘在星辰之外的天文数字,我们可能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才能摘取它,而刘慈欣好像只做了一个梦就把它摘到了。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也是当代中国人的梦。我们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进入大大小小的卖场。但是相比之下,中国文学和文化产品“走出去”一直步履维艰。英国著名汉学家蓝诗玲女士曾经在2010年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了中国文学在海外出版的窘迫现状:2009年全美国只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在英国剑桥大学城最好的书店,中国的书也只有1米长的书架。多数西方出版社、媒体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印象至今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这显然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误解。

《三体》已经得到了许多国际性的赞誉,比如它曾获著名的“雨果奖”,这就意味着《三体》成为世界科幻文学之林中的经典作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曾表示自己看过《三体》,称之“十分深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能得到这样“规格”的赞誉,实属不易。前几年谈中国IP,不少论调都酸溜溜的,甚至一些狭隘的观点颇有市场。动辄称迪士尼盗用中国的“花木兰”形象,赚中国人的钱;或者宣扬要打造一个“孙悟空乐园”之类的跟美国迪士尼唱对台戏。

2012年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种推动,一下让中国文学走到了世界面前。很多中国作家这些年在海外频频亮相,《三体》的IP成功征服世界给我们很多自信,很多启示。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