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80多年前,一场人类文明史上极其罕见的漫长远征拉开序幕……
2019年10月14日
80多年前,一场人类文明史上极其罕见的漫长远征拉开序幕……
80多年前,一场人类文明史上极其罕见的漫长远征拉开序幕……

80多年前,一场人类文明史上极其罕见的漫长远征拉开序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乡村周末 乡村周末 , 作者 乡村周末

80多年前,一场人类文明史上极其罕见的漫长远征拉开序幕。在这场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30万名红军用脚板丈量信念,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卓绝的智慧频频化险为夷。他们纵横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草地,爬过雪山,书写了集意志、勇气和力量于一体的伟大史诗。

也许你很难想象,“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那些革命者是以怎样英勇顽强的意志开动了双脚,跨越大半个中国走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也许你更是惊讶,一路浴血奋战,一路舍生忘死,一群怀揣着革命理想的红军战士是怎样汇聚成一支英勇的队伍,转战大半个中国,在一次次交战中书写初心故事。

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八十载斗转星移,硝烟已经远去,但这首英雄史诗依然豪情万丈;历经岁月沧桑,“长征精神”依然催人奋进。当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再次评价红军长征时,其意义早已超越军事,流淌在大家心中的,更多的是无畏、坚韧与不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重温长征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我们的征途永远是星辰大海。

血染祁连战高台

文<康宁

(图<郑耀德)

高台隶属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物华天宝、土地肥茂,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初到此地,觉得它与西北一带的城镇并无不同——地势平坦、高原气候显著,深入了解才知,在漫漫长征路上,曾经有一支英雄的队伍在这里折戟沉沙,连天炮火也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永载史册。青山巍巍,难忘红军长征路,大漠萧瑟,处处皆有红军情,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红军长征留下的印迹却镌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曾磨灭。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下子将人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西路军晓行夜宿,向西挺进,大漠戈壁苍凉严寒,部队得不到补给,战士们饥肠辘辘,冒着西北高原的凛冽风雪长夜行军。前有未知状况,后有马家军追赶,子弹越来越少,只能用食指紧扣扳机,等到敌人靠得不能再近时才开枪。天黑突出重围,天亮又被包围,于是再坚持到天黑,再突围……

走出纪念馆,西北秋日的阳光依然炙热,昔日战旗猎猎的高台,今朝已是地覆天翻,骆驼城古遗址、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更有祁连葡萄庄园、月牙湖公园等特色景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今非昔比。80多年后的今天,可以告慰先烈的是,在河西走廊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西路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西路军悲壮的征战已汇入历史长河,但其“碧血染黄沙,白骨筑青山”的革命斗争精神却长留于天地之间,像一座永远不会倒下的丰碑,映照着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

TIPS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周边景点:月牙湖、大湖湾、石泉城、台子寺

赤水河畔茅台镇

文<唐红生

(供图<东方IC)

镇上酒铺一家挨着一家,酒旗随风飘逸,“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扑面而来。大小不一的酒坛存满店铺,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铺子虽多,但商业气息并不重,没有想象中的熙熙攘攘,这倒可以静心漫步,慢慢品尝古镇的味道。

河西岸的朱砂堡郁郁葱葱,山顶矗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落排列,柱的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似飞溅的浪花,通体赭红,在万绿丛中特别醒目。山下是红军四渡赤水浮雕墙,再现了当年四渡赤水情景。河边是茅台渡口纪念碑,一下将我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迂回穿插,千里奔袭,寻找和抓住战机,有效地调动并歼灭敌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谱写了长征史上最神奇的光辉篇章——“四渡赤水”,成为这位伟人一生中的“得意之笔”。3月16日凌晨,红军从茅台的山羊坳、朱砂堡、银滩三处胜利渡河,成功实施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渡。

当年架设在这里的浮桥早已不见,如今建起了一座悬索桥,桥面铺着木板,桥栏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红星。走在桥上,只见河水清澈透明,奔流不息。岸边的三角梅一枝枝伸展开来,鲜红的花朵绽满枝头,倒映在赤水河上,连同那一抹夕阳,把河水染红。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那个夜晚,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

TIPS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赤水河畔

周边景点:赤水大瀑布、遵义会议会址、海龙屯、四洞沟

守望瑞金离别情

文<朝颜

(供图<东方IC)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一首《十送红军》,如泣如诉的旋律中,常常是泪水和着歌声一同流淌。1934年10月的一个黄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从“长征第一山”云石山到帮坑山,绵延5公里的路程,皆是出发的红军和送别的群众。田里劳作的,家里做饭的,老人孩子全都跑了出来,站在路边看着行色匆匆的部队。

那是人类军事史上罕见的巨大转移,那是一次掺杂着诀别意味的送行。一时间,母亲送别儿子,孩童送别父亲,妇女送别爱人。亲人远去,骨肉相连,怎忍分离?

“一生守望他,青丝到白发。我郎为百姓,杀敌赢天下……”每次听到这首《一生守望》,我的心都要为之震颤。同样是在1934年10月,瑞金武阳乡的陈发姑将新婚第三天的丈夫朱吉薰送走。临别前,朱吉薰对陈发姑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会回来。”可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朱吉薰也没有任何消息。尽管后来政府进行了相关调查,认定朱吉薰可能在长征途中失踪或牺牲了,但陈发姑却始终坚信,朱吉薰总有一天会回来。就这样,从1934年一直等到生命的终结,陈发姑等了丈夫整整75年。114岁时,陈发姑在瑞金市叶坪乡光荣敬老院安然去世。后来,陈发姑的故事被搬上银幕,陈发姑被网民称为“共和国第一军嫂”“最悲壮的红色爱情经典”。

红军长征,若问归期,每一个守望的亲人都无法说出一个具体的日子,他们只是在内心里相信:一定会回来的!于是,他们愿意用一生的光阴去守望,直守到云开雾散,守到天地清明,守到将时间刻下的伤痕还给时间。

TIPS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

周边景点:瑞金红井、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沙洲坝、苏维埃旧址

粤北城口红色行

文<洪家贵

(图<龙全明)

从仁化县城到城口途经肃穆的铜鼓岭战斗遗址。铜鼓岭阻击战是红军长征入粤后的一次惨烈战斗,当年红军以伤亡100多人的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目的,突破了敌人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确保部队主力能在城口短暂休整,这里的百姓用身躯掩护主力军通过,用鲜血铸就了铜鼓岭丰碑,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之歌。如今,静静矗立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栩栩如生的铜鼓岭战斗浮雕群,默默地向游客讲述着悲壮的历史往事。

到达古镇,气势恢宏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完整地展示了粤北的红色历史,从1927年至1937年,时间跨度长达10年,有历史文物1120余件、历史文献50多万字。蓝天白云下,巍巍群山中流淌着血与火的红色记忆,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纪念馆的对岸是古朴的红军街,80多年过去了,这条老街依然完好地保留了昔日的风姿。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部在城口休整期间,为不打扰群众生活,婉拒百姓的盛情,就地在河边街、正龙街的街巷屋檐下露宿,让当地群众感动至今,于是有了今天仍完整保留的一条“红军街”。军爱民、民拥军,这份鱼水深情穿越时空,如今,在当地老人口中,你可以听到许多当年的感人故事。

TIPS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

周边景点: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恩村、上寨古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谭甫仁将军旧居

大渡桥横铁索寒

文<晋华

(供图<东方IC)

说起大渡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毛主席在《长征》中写下的“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千古名句和飞架大渡河之上的铁索桥。80多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让这片红色的土地彪炳史册。今天,我们踏着红军的足迹,进发大渡河,近距离感受万丈深渊的奔腾咆哮,重温峥嵘岁月的激情澎湃。

泸定桥基本保留了当年的面貌,全长103.67米,桥身有13根碗口粗的铁链,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迈步上桥,桥面轻微地晃动,耳边的风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往下望去,河水浩荡奔腾、白浪滚滚,令人心惊胆战,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1935年的5月2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此,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据了大渡河的西岸,红军必须越过大渡河才能突围,但是唯一渡河的泸定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拆掉,对岸是隆隆炮火,眼前是汹涌澎湃的河水,怎么办?最终,红军突击队的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脚踩铁索,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向对岸冲去,消灭了桥头的敌人,使大部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英雄的篇章。

走出桥亭,一块石碑立于眼前,碑上方写着“一统山河”,下面是竖书的“泸定桥”三个大字,这是当年清帝康熙御笔。“一统山河”,一直是康熙的雄心壮志,却不想数百年后,又印证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抵御外侵、统一中华的信念。站在大渡河边远眺泸定桥,怎能忘记那个炮火纷飞、淋漓鲜血与英雄身影相交织的夜晚。建筑,是凝固的诗篇,泸定桥,就是凝固在大渡河上的一首英雄史诗。

TIPS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

周边景点: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泸定桥广场、雅家埂红石滩公园

桂东林海湘南红

文<杨莹

(图<郭瑜丽)

朋友把我带到有着“湖南百景”之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纪念地,满怀豪情地指着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纪念地道:“桂东可是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地方呢。”纪念地旁,第一军规广场上的红色文化浮雕记录着这个历史时刻。1928年4月3日,在桂东县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旱田内,毛泽东登上临时搭起的土戏台,向红军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从此,人民军队第一军规诞生,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不断变化,最后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第一军规”颁布地和红六军团长征“西征”誓师出发地的桂东沙田镇,至今流传着红军“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佳话。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党领导的红军用钢铁纪律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人心之战。1934年8月13日,红六军团在此迈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步,从此,军规之魂深深融入了这片土地。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类革命老区,也是工农红军长征首发地。事实上,湖南是红军长征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牺牲最惨烈的省份之一,留下了中央红军、红六军团、红二军团等浴血征战16个多月、辗转9个市、48个县(市、区)的红色足迹,先烈们在三湘大地传播革命思想,撒下了红色火种。

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当年红六军团为了给中央红军“探路调敌”,80余天转战18个县市区、奔袭5000多里,从“敌军围困万千重”中杀出一条血路;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毅然发起湘西攻势,吸引牵制近20万国民党军,彻底打乱敌人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主力的军事部署。1949年6月16日桂东解放,这是湖南省境内第一个解放的县。桂东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的红色回忆,代表了郴州红色文化的“湘南红”,已成郴州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一片既壮怀激烈又婉约多情的热土,弘扬着清风正气,净化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TIPS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

周边景点:唐家大屋、邓力群故居、红军长征首发纪念地

长征胜利到吴起

文<秦延安

(供图<东方IC)

吴起素有“陕北西藏”之称,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苍凉贫瘠,但就是这样一个隐藏在山沟里不起眼的小地方,却让中央红军找到了“家”的感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翻过六盘山进入陕北,马鸿逵的骑兵一路尾随,沿路追杀掉队的红军战士。针对这条讨厌的“尾巴”,毛泽东在洛河以西的平台山亲自指挥了一场战斗,歼敌骑兵1个团,击溃3个团,缴获战马数百匹。这次“切尾巴”战斗是中央红军到西北根据地打的第一个胜仗,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平台山最后更名为胜利山,并建成融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长征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为一体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

穿过拱门拾级而上,褚红色的大理石上雕刻着中央红军长征的大事年表:1934年10月10日,代号“红安”的纵队离开瑞金;10月12日,中央和项英、陈毅等告别……这些醒目的文字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再往上,便是分列在三级平台上的三组长征大型石雕,不管是《转折转移》,还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抑或《胜利会师》,都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四级平台正中,有一位红军小号手雕塑,朝天的喇叭高傲地扬起,似胜利的号角激情吹响。

正中是巍峨耸立、高达25米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象征着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高约5米的两名手握红旗、高举长枪的铜铸战士,一个是军装,一个是陕北农民;下部分碑高19.35米,寓意为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的时间。碑上用毛体书法镌刻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碑底直径为10.19米,寓意10月19日;碑身四面浮雕“1935.10.19”数字,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胜利的日子。

站在胜利山上,向下俯瞰整个吴起县城,只见高楼林立,洛河水缓缓流淌,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见证的不仅是一次战役的胜利,更是胜利大幕的开启。中央红军虽然只在吴起待了13天,但是却为在延安的13年打下了深厚根基。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后来高度概括说:“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TIPS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城中街

周边景点:吴起革命纪念馆、古长城遗址、铁边城遗址

来源:中国旅游报10月14日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