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非遗盛宴来啦!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火辣热情的夏威夷草裙舞、雄壮激越的兰州太平鼓、气势恢宏的泸州雨坛彩龙……10月17日,由国内外40余支队伍联合表演,包含世界风、中国韵、天府情三个版块的《五洲风情荟天府》文艺演出拉开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大幕。
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的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64支国内外演出团队好戏连台,540余场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接连开展。
开幕当天正值全国第六个扶贫日,本届非遗节的主题展——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格外引人注目。该展览以全国“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的县(市)所采取的“非遗+扶贫”工作路径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为主,以四川各地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为辅,全面展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非遗力量。
国际传统手工艺展呈现国际非遗多彩风貌,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非遗动漫沉浸体验展为观众展现非遗跨界的新场景,“美食之都”乡村美食节和“百年匠心 非遗多彩”——经典车第一印记展也同时开展。加上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六大展览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聚集了42个国家910余个非遗项目参展,合力为观众献上非遗盛宴。
记者现场获悉,为契合文旅融合战略,本届非遗节主动探索将非遗基因全面融入旅游,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将正式推出10条成都“非遗之旅”旅游线路和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非遗节期间,十大天府旅游名县也将举办主题展览,并举行主题日演出和推介活动,将白龙纸偶、峨眉武术等非遗项目带到观众身边,这也是它们首次集中亮相国际舞台。同时,遍布四川各地的28个主题分会场也将与非遗节联动,开展传统节日习俗体验、传统表演艺术展演、传统工艺展示、非遗传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届非遗节将秉承“重交流、轻比赛,重推广、轻形式”的原则,突出非遗技艺的传承、交流、展示。国际竞技活动将举行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竹编竞技和川派盆景竞技暨精品展三大竞技活动。其中,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吸引了来自全国40个民族的89项民族乐器,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将现场展示乐器制作技艺以及演奏技巧,展现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10月17日至19日每天下午,活动还设置了丰富的民族乐器制作和演奏体验环节,传承人将带领现场观众感知工匠技艺的奥妙,体验“吹拉弹打”的演奏乐趣,亲身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此外,传承人还将在非遗节期间,走上成都街头,并与本土街头艺人交流互动,让更多的游客和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以上来源:人民网,2019-10-17)
中外文化各美其美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闭幕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落下帷幕。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呈现了一场有颜值、有价值、有力量、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化盛会,为民众和各地游客奉献出一场汇聚世界非遗的文化盛宴。
非遗节搭台,成都联通世界
美国夏威夷呼啦舞、斐济传统民族歌舞……非遗节期间,国际展演活动聚集了来自21个国家的64支演出队伍,为游客与群众带来充满国际范儿的非遗展演。
非遗节不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展示平台,更是对话与交流平台。国际论坛吸引了64个国家120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商讨非遗热点话题。除了“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高端国际论坛外,非遗节国际论坛首度开设平行论坛,就非遗在城市社区的传承、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非遗动漫化的探索与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专业性与贴近性的话题吸引不少慕名前来的“自来水”团队和个人参会。
汇聚了36个国家近90个非遗项目的国际传统手工艺展,凸显交流与互鉴,首次以“展中展”的方式,通过《新山海经》展览,展出了11名成都非遗传承人和8名法国手工艺者联手创作的非遗产品。
而毗邻国际传统手工艺展的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活动,让40个民族的89件民族乐器齐聚一堂,通过现场表演、核心部件制作和体验,让散落四方的中国民族乐器同台对话,展现民乐之美,吸引了不少国外嘉宾现场体验与交流。
一门之外,来自四川16个市(州)、县(区)的200余盆经典川派盆景,尽力彰显中华传统艺术意蕴精髓。而崇州分会场的竹编国际竞技场上,来自巴基斯坦、波兰、法国、厄瓜多尔、印度等国的竹编手工艺人齐聚一堂。以竞技为名,非遗节为天南海北的非遗技艺和传承人提供了交流与互鉴的舞台,创新文化交流新模式。
丹麦龙蛋剪纸与中国山东高密剪纸交相辉映,川剧高腔与苏格兰风笛同台演出,中外非遗保护专家、从业者共话非遗……在非遗节遇见世界,中外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非遗节搭台,成都正成为展现世界非遗文化的“聚焦点”。
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展现非遗力量
紧扣国家战略,本届非遗节关注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首度举办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
(以上来源:人民网,2019-10-23,吴晓琴)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落下帷幕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落下帷幕。数据显示:非遗节期间,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吸引570余万人次参与;吸引媒体报道5000余次,其中非遗节的微博相关话题点击量就达到1.6亿人次……
每两年一届的非遗节能够带来什么?对业内人士来说,可以通过论坛为非遗保护传承出谋划策,为非遗融入生活搭建起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而它在公众眼里,更是人们触摸非遗文化的欢乐节日。
脑力激荡 激发非遗无限可能
在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本届非遗节不仅设立“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的主论坛,还首次设立平行论坛,从“非遗在城市社区的传承”“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等角度展开智力碰撞,来自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传承人围绕主题分享优秀案例,畅享非遗的无限可能。 传统工艺如何振兴乡村?成都蒲江明月村的模式,受到与会代表关注。非遗如何助力旅游?茂县新羌城、成都宽窄巷子提供了鲜活借鉴。最古老的非遗如何与最年轻的动漫结合?“非遗动漫化的探索与应用”论坛上,《大鱼海棠》里的福建土楼以及《狐妖小红娘》里的非遗元素,让大家看到了非遗传承创新的不同方式。 “打造一个专业化学术高地,共话非遗保护新路径。今年非遗节论坛的这个导向作用特别明显,对于非遗保护发展有着切实推动。”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说。
搭建平台 有展示更有商机
本届非遗节主题展览多达6个,聚集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910余个非遗项目。此外,还有各种展演、竞技活动。
“非遗节是我们展示传统非遗技艺的好平台。”一名来自新疆伊犁州歌舞剧院的演奏家说,当他们在广场上弹起冬不拉,周围总是围着一群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让人们看到了非遗在这两方面的努力成果。唯品会主导的彝绣创意产品,完全可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壤塘觉囊唐卡的传习,让当地牧民得以增收。
对更多参展人而言,非遗节还意味着商机。一个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6天签约5510万元,为非遗授权和成果转换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羌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在本届非遗节上与几家公司签约,总金额达到500多万元。
精彩展演 畅享人民的节日
非遗节不仅是业内人士交流的平台,更是人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节日。 学做筷子、学剪纸、学画年画和织布……非遗体验区每天开设非遗体验课,让人们体验到亲手制作非遗产品的乐趣;每天,非遗节在不同区域定时带来国内外的演出,足不出川,阅尽天下歌舞风情。
按照“全域非遗”的理念,今年非遗节在省内设置了更多分会场。郫都区举行的分会场上,蜀绣大师精英邀请赛让当地观众领略了蜀绣的风采;在崇州举行的分会场,各种创意竹编的展示展销,吸引了一大拨人驱车购买……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非遗节已经搭建起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与共的国际平台,提升了中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
(以上来源:中国新闻网,2019-10-23)
【数据分析】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成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国际性文化盛会,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友好对话的国际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文化和文明的交流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获得了同台交流的机会。当波兰带来的巧手所制的蕾丝、塞尔维亚银丝艺人制作的银器、日本的铁器和山东的剪纸、四川的羌绣同时出现在非遗节的传统手工艺展上,观众不禁啧啧称赞和围观。包括传统手工艺展在内的六大展览共吸引了42个国家的910个非遗项目参展;而本届非遗节期间,国际竞技、国际展览等各类活动更是多达830余场。会议期间,来自全球64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专家学者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共参加了六个主题论坛,分享优秀案例,发起头脑风暴。这对文化的交流、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届遗产节展现“非遗+扶贫”的路径探索和实践成果,展现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作用。在非遗节现场,剑门手杖、白龙花灯、阆中丝毯织造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成为会场上的明星。阆中丝毯织造技艺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为主,后来多以师傅传帮带方式传承。现场展示的一条阆中丝毯,由非遗传承人耗时一年多完成,价值超过10万元。目前,政府、企业、高校和相关机构正在积极联手,在传统工艺工作站平台上培育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并不断加入新的理念和时尚元素,让非遗技术得以代代传承。记者发现,本届非遗节还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关联在一起。这让更多的人体验到“非遗技艺的传递很多是地方性认识和生活文化样式的传递”。
最后,非遗授权实现创新性发展。为了让更多非遗技艺融入生活时尚,本届非遗节首次举办了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吸引了53家机构携300多个授权元素参加,这些授权元素都取材于非遗技艺的原创作品。展览撮合了70多对意向合作,涉及金额达到3450万元;被授权方涵盖了酒店、餐饮、鞋服、家居等品类供应商100余家。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