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研学旅行:让教育与旅游同频共振
2019年11月15日
研学旅行:让教育与旅游同频共振
研学旅行:让教育与旅游同频共振

研学旅行:让教育与旅游同频共振

简  彪

2016年11月,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等要求。3年来,学校、旅行社、文旅机构等进行了广泛探索,让研学旅行成为一个热门词汇。

11月11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旅智库与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研学旅行现状、挑战与未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企业的代表就当前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特征研判、研学与旅行同频共振难点与解决之道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学旅行大有可为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好,尤其是场馆旅游、公共考古等方面更是成绩显著。参照西方国家,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还大有可为。

“随着《意见》的提出,3年来,我国青少年研学旅行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发展。”人民文旅智库首席研究员吴若山说,这种发展呈现出5个特点:地方陆续出台配套政策,发展氛围热烈;行业进入洗牌期,头部企业优势逐渐凸显;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培训体系、认证体系等逐渐成型;产品体系建设有了新提升,红色研学、博物馆研学等成为成熟产品;基地和营地建设进入新高潮,规范发展成为新要求。

一方面,不同的部门陆续建设研学旅行(旅游)基地;另一方面,景区、文博机构也推出了自己的研学品牌。如古田会议会址所在的福建省上杭县,建设了古田(吴地)红军小镇青少研学基地,开发出“当一回红军战士、听一个红军故事、学一篇主席诗词、唱一首红色歌谣、行一段红军路”等适合青少年研学课程的“十个一”行程,受到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的欢迎。

发展尚处初级阶段

当然,研学旅行还是新生事物,难免存在发展不均衡、野蛮生长等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呈现“城市好于农村、名校好于普通学校、非毕业班好于毕业班、东部好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好于不发达地区”的特点。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认为,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所以其重点首先在于“学”,业界应当在“学习”与“旅行”的结合上下功夫。“比如,我们说课程设计不能继续单一化、表层化,旅行不能停留在‘参观+讲解’的层次上。研学旅行应该朝沉浸式旅行、深度体验式旅行发展,在旅行中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成长。”王晓燕说。

已经成功运营了69期研学旅行的从业者、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魏巴德表示,从业界角度看,当前研学旅行虽然处于初级阶段、启蒙阶段,但仍存在冷热不均、良莠不齐。“体制内冷、体制外热,文旅热、教育冷,实践多、理论少。”魏巴德说,“更重要的是,当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教师准入门槛、安全标准等还不明确,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加强标准建设。”

“研学旅行是一个社会化、综合性的话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敏智建议,在研学旅行发展越来越热的过程中,各部门要继续通力合作,努力在出行安全体系、责任体系、工作机制、法律体系、学习机制、保障体系、网络安全体系7个方面的建设取得进展,让孩子们能“学得透彻、游得尽兴”。

标准化、典型化是出路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吴普认为,在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和实际推进中,必须考虑到其公共属性和知识属性,因此,研学旅行的量化考核就变得很重要。

“研学旅行对参与主体来说是一件事,但对监管部门来说是有不同取向的。”王晓燕分析,从校内走向校外,如何让课程与旅行紧密结合是难点,保证旅行安全也是难点;从目的地的宣传上,如何规避类似“艳遇”“烟草”等过于成人化甚至是不健康的语言更是困难。“这要求景区在各方面要有大的变化。”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行业和地方管理处处长宋国建提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在研学旅行中要注重标准的建设和规范化普及。其中,在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注重企业主体、协(学)会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研学旅行要注重推行典范引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委员会会长劳立江建议,可以从各地找典范、从实践企业中找样板、从示范学校中找范例。同时,转型而来的旅行社、教育机构、景区可以围绕研学旅行工作展开交流,从而培养在地研学导师、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各地高校,尤其是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为业界和主管部门提供更多参考。

来源:中国文化报11月15日第5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