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世界会客厅”秀出文旅新色彩
共聚“四叶草”,相约“进博时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
进博会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本届进博会较第一届规模更大、质量更高、参展商更多、活动更丰富,更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在这里揭开神秘面纱,更多外国企业从这里迈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更多中国企业在这里找到联通世界的合作商机。这个由中国组团的“世界大合唱”,令世界各国纷纷“点赞”。
在现代设计风格的法国馆通过VR设备体验纯正法式风情,乘着腓尼基船欣赏黎巴嫩著名的鸽子岩,徜徉在柬埔寨馆金边王宫般的金顶黄墙之间,在牙买加馆加勒比风情的茅草屋下品尝一杯蓝山咖啡,到约旦馆感受“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佩特拉古城的风姿,仰头欣赏俄罗斯馆中32幅亚克力导光板制作的风景画……在备受瞩目的国家展中,64个参展国和3个国际组织集体亮相。这其中,除中国以外,有39个国家是再度参展的“老朋友”,另有24个国家首次亮相进博会,主宾国更是由首届时的12个增加到15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利用VR、全息影像等技术呈现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家展上耀眼的色彩。
用AR、VR等设备看一场电影、玩一场游戏;在8K触摸屏前拨动屏幕,欣赏世界名画的细节;坐在施坦威最新推出的“SPIRIO|r”钢琴前,听一场郎朗的音乐会;用一台高度还原功夫茶“色香味形意”的茶艺机,感受全新的饮茶方式……两次扩大面积的企业商业展“一位难求”,与文化旅游相关的“黑科技”产品在这里云集。其中,位于服务贸易展区的文旅板块不仅面积比去年翻倍,展示类型也涵盖了动漫、设计、非遗、视觉艺术、旅游休闲、酒店航空、知名文化旅游IP等更多方面,全面呈现文旅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趋势。
展馆内外无处不在的文化旅游元素,是进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首次增设的40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向各国来宾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国家会展中心中央广场360度全景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世界各地极具代表性的文艺节目;不久前刚开放的国展文创馆中,200多种进博会衍生品人气爆棚;新闻中心里的“音乐午茶”“非遗客厅”等,传递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风韵……
进博会如同一个“世界会客厅”,在这个平台上,文化和旅游元素以自己的力量,联通着中国与世界。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11-07)
“享文化、乐旅途”一眼难忘的进博会
11月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第二届进博会专业观众注册超过50万人,其中包括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大大超过首届,采购商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采购商专业性更强,其中,境内企业中来自制造业的占32%,来自批发和零售业的占25%。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
截至目前,已有230多家企业签约报名第三届企业展,展览面积超过8.4万平方米。其中,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超过80家,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
美景进博,国家特色
法国馆
“主席品尝的是哪一款?” 在法国馆展区,观众跃跃欲试,争相品尝。
由健康、可持续发展城市、美食美酒及科技四大主题组成的法国馆展商区是各地客商关注的焦点。
希腊馆
文艺范十足的希腊馆仿照古希腊神庙而建,入口处的古希腊艺术和工艺,定时上演的腊传统舞蹈表演,生动展现出这片沃土的大美风貌。
意大利馆
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古罗马斗兽场被“搬”进展馆,让文艺复兴之国的厚重历史与现代时尚设计碰撞出火花。
牙买加馆
基于旅游的饮食文化主题展品是绝对主角。展馆中随处可见牙买加产的蓝山咖啡和朗姆酒蛋糕,巨大的旅游展板上写着“排名第一的加勒比海旅游胜地”。
坦桑尼亚馆
坦桑尼亚馆以绿色为主体色彩,四周宣传画展示其自然风貌,内部的实物展示台推介产自坦桑尼亚的特色产品。
印度尼西亚馆
以白色为基调,由半圆形结构组成,展馆整体设计充满未来感,给人现代、雅致、干净的感觉,白色拱门象征印尼向世界市场敞开大门,而拱形顶上的纹饰则增添了印尼的传统文化特色。”
俄罗斯馆
俄罗斯连续两届担任进博会主宾国。本届进博会上,俄罗斯馆以红色为主色调,将俄罗斯深厚的人文底蕴、壮阔的自然风光与“俄罗斯制造”有机融合。馆内,除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座驾及飞机模型等,耀眼的雅库特珠宝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科技进博,智慧生活
品质生活展区描绘的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在农田中飞向天空的“会飞的汽车”、售价数千元的“图腾废物收集箱”、私人定制的发色粉底液、百岁高龄的89键管风琴、可以和人拥抱的“机器男孩”……品质生活展区分为美妆、日化用品、家具及家居用品、服装及服饰配件、母婴及儿童用品、时尚消费品、钻石与宝石等主题板块。现场经典与时尚交融,展现出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
智慧出版
出版诗集、发布单曲、创建有声读物、举办画展、设计纺织服装面料……普通人想要同时具备这么多技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微软展位,一项黑科技实现了以上领域的全突破——这便是微软在2014年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小冰。该系统拟合人的情商,已经具有人类般的创造力,实现了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领域的落地。
无人弹奏钢琴
如果你是音乐爱好者,或许有过买不到喜爱的艺术家音乐会门票的遭遇。那么是否可以把艺术家请进家门,随时随地聆听演奏?对此,施坦威钢琴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展区内,施坦威推出的“SPIRIO|r”新悦钢琴演奏及录音版,能精确捕捉钢琴演奏家现场演奏的每个细节,并进行高解析度回放。只要下载一项专属APP,在庞大的曲库中任意挑选一首心爱的曲目,眼前的施坦威钢琴就能自动按下琴键,为你带来如同现场音乐会般的完美体验。
8K博物馆
8K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屏幕显示技术,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夏普展位推出了一款70英寸的8K触摸屏显示器,它具有市面上最高级别的8K触摸显示分辨率,带有12点电容触控功能,能让你随意缩放和观看画面中的每个细节。这项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将能够给参观者带来极佳体验。众所周知,在文博机构,一些价值连城的名家画作或文物,往往会被严格保护,观赏者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观看,部分展品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破损,也阻碍了观众对展品细节的深入观察和仔细研究。将8K技术应用于文物拍摄,参观者可以更清晰、方便地鉴赏艺术品。据悉,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卢浮宫和台北故宫落地。
智能进博,遇见未来
“我第一次被机器人拥抱了!”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能微笑、会脸红,说起话来萌萌哒,搭载了英飞凌半导体“神经网络系统”的3D打印机器人Roboy身边总是挤满了观众。此次进博会是Roboy2.0版首次亮相中国,此前,他曾蹬着三轮车载着开发团队穿梭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欧洲刷了一波人气。进博会开幕3天来,已经有近600位观众与Roboy拥抱,感受来自机器人的“温暖”。Roboy除了拥抱,还会自拍,拿起自拍杆,与观众合个影,他身后的打印机很快就能吐出照片。
走进德国家电科技品牌福维克展厅,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一台名为“知淳”的智能茶艺机。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不同,这款茶艺机最快45秒便可自动冲出一杯好茶,并且高度还原用功夫茶手法泡制“色香味形意”俱全的饮品的过程。
文娱进博,激情现场
360度全景舞台,来自世界各地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文艺节目将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演出共征集到来自境外5个国家和国内14个省份共计77台节目,总场次达97场。节目中共有世界级、国家级非遗类项目39个,其中世界级9个,国家级30个。演出总体排期从11月5日下午开始至11月10日下午结束,涵盖进博会整个展期。
舌尖进博,全球美食
德国红酒、瑞士巧克力、俄罗斯零食、新加坡汤圆……第二届进出口贸易博览会期间,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8.2馆汇集了各国展商带来的异域美食。在去年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新增1.5万平方米,是所有七个展区里参展国别数、企业数最多,参展面积最多的展区。
进博会不只是“买买买”。以贸易引投资、以贸易促合作,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充分显示了进博会“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11-10,宋佳烜 赵若姝)
进博会留下深刻文化记忆
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闭幕。本届进博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时,累计进场超过91万人次。
作为一场集展览、交易、论坛、人文、外交等活动于一体的重要国际盛会,本届进博会释放出强大的商业效应,其中围绕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各类配套活动超过300场,并首次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海内外客商在“买全球、卖全球”的同时,留下深刻的中国文化记忆。
浓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本届进博会期间,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的中央广场共上演来自法国、意大利、拉脱维亚、斯里兰卡、印度5国及中国14个省区市的97场文化公益演出,其中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0个,为中外文化展示与交流搭建了广阔舞台。
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越剧演员陈飞表演了两场越剧《楼台会》。尽管时常去国外演出,看到台下如此多的外国人面孔,陈飞还是十分激动。“能在中国搭建的国际舞台上,面向八方来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非凡。尤其是,为了让外地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方言,演出中,我们在360度全景舞台上方的10余块屏幕同步打出字幕。”陈飞介绍,除了越剧,浙江在本届进博会上还带来绍剧、龙舞、浦江乱弹3个节目,受到海内外观众青睐。
11月5日—6日,中央广场上演浙江的绍剧《金猴送福》、龙舞、越剧《楼台会》等节目。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天籁之音”侗族大歌、意蕴悠长的古老南音,到热情洋溢的拉脱维亚摇滚乐、韵味十足的斯里兰卡传统歌舞,在“四叶草”中央,中外文化交汇共融,从11月5日开始持续至11月10日的文艺演出贯穿进博会整个展期。在旁边的国家展,各参展国在展览之余增加文化展示活动,为观众带来极具代表性的本国文艺精品。突尼斯馆演绎阿拉伯民族特色乐曲,印度馆每天以固定艺术表演吸引观众,希腊馆以古典舞、基克拉迪舞、民俗舞回溯雅典传统……观众漫步其间,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非遗老字号成“网红”
舞台上的演出风光无限,舞台下的展览同样异彩纷呈。此次进博会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总展示面积约4000平方米,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北广场、会展步道层等区域展示171项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与中华老字号,中国桑蚕丝制技艺、寿山石雕等与大白兔、衡水老白干、知味观等甫一亮相就成为“网红”。
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来自陕西、福建、山东等地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产品亮相现场,为全球展客商增添一份中国文化与世界交融的美好记忆。
可同时容纳56人就餐的重庆大火锅就是“网红”之一,其位于重庆非遗展区内,整个展区以火锅为基础,展示“重庆的味道、火锅的世界”。重庆徳庄实业集团首席执行官郭宏介绍,大火锅直径10米、高1.06米、重13吨,大锅外沿由56个鼎状小锅组成环形圈,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祥和,鸳鸯锅中间是重庆城市剪影,在升腾的烟雾中体现雾都的独特风貌。“整个火锅用了3天时间运到上海,30多个人耗时5天将其组装完毕,进博会期间每天都有人排队体验。”郭宏说,“重庆火锅传统制作技艺是重庆市级非遗项目,通过火锅吸引观众,也展示了重庆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为给观众奉上更好的参会体验,多个展区对非遗项目进行活态展示。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二层的非遗客厅每天面向4300余名中外记者开展海派插花、中式盘扣制作技艺、香囊制作技艺等不同门类技艺的现场表演,中华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此外,在江西展区,多位景德镇制瓷艺人现场展示陶瓷雕刻、青花绘制等工艺,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景德镇瓷器经过拉坯、画坯、施釉、烧窑等数十道工序,前后历时约3个月才能完成,仅雕刻就要20多天。”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程俊表示,现场技艺展示比成品更容易让人了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升品质拓市场
在进博会的大舞台上,世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也领略了多彩中华文化的魅力。对众多参展客商而言,进博会是一次提升产品品质、走向世界市场的难得机会。
在贵州展区,精美的叶雕让江苏客商——苏州新旗艺新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秋停惊叹不已,他仔细询问了制作流程,并购买了几件作品。“进博会对我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有些衍生品的设计感很强,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能让自己的产品更好地被市场接受。”黄秋停说。
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陕西展区格外红火,火晶柿子、富平柿饼等特色产品每天热卖。“我们带来的富平柿饼两天内就销售一空,更让人欣喜的是,一些非遗扶贫项目也有了自己的舞台。”陕西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处长彭鹏说,“陕西从数百项非遗项目中精选华县皮影、凤翔泥塑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希望通过客商广、规格高的展会传播推广陕西文化。”
参展本届进博会的陕西匠心艺品非遗传承有限公司以“刺绣人群+大学生创意设计+实体店+网络推广”模式,带动留守妇女脱贫致富。该公司总经理、澄城刺绣传承人王春莉表示,在本届进博会展销的第一天,所带来的虎头帽、虎头枕等刺绣产品的销售额就上万元,还达成10多个初步合作意向,让她倍感振奋。“让澄城刺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不少挑战,进博会让我们有了‘绣遍全国,走向世界’的信心。”王春莉说。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11-11)
【数据分析】
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聚全球好物,互通世界。进博会已然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各国企业在这里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种种努力。
回望首届进博会,开放、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便利化、消费升级、共同发展是热点词汇。首届进博会落幕以来的这一年,“明星展品”正逐渐变为商品,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年,减税降费政策不断落地、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举办进博会就是将各国的企业“请进来”,为大量外国参展商搭建平台将各国特色文化、新的科技产品引进中国,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的同时,能更从容地扎根中国市场。时隔一年,150多个国家与地区、3000多家参展企业将进一步感受到减税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成果。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遇到不小的挑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称,世界正进入“慢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无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反而增加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在世界经济走向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下,全球化进程也面临历史性的选择。而中国在此背景下举办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回看第二届进博会,展馆各处无不体现着“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一共同理念。每个国家的国家馆都设计得极具民族特色,每个展馆都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无论色彩、形状、实物、图片、视频,抑或推介人员,都体现了本国的文化特色。各个国家的知名文化单位、旅游企业以及文旅推介机构带来的精彩项目,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特色美景、异域文化,既是文旅产品的推介,也是文化理念的传播。进博会把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国内文旅市场和全球文化、旅游服务有效链接,带动了其他国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国民物质生活提高后对文化、旅游等精神生活消费升级的追求,推动了中国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博会把各国的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贸易融为一体,开辟了多元文化交流传播新市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平台、新空间,对促进世界文旅融合发展增加了动力,对世界文旅经济长期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