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深度 | 2019书法界观察
2020年01月06日
深度 | 2019书法界观察
深度 | 2019书法界观察

深度 | 2019书法界观察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涉嫌违纪违法问题被公开报道,直接拿50万元现金给书法家颁奖的“壮观”场景馆受争议;丑书表演在小视频平台不断传播;展览作品中错别字和错漏诗文等文理不通现象频出……伴随着争议走过2019年的书法界,或许并不会因为时间进入2020年而使“争议”戛然而止。新的时代背景下,书法该如何面对继承与创新这个根本问题?书法如何与社会、商业保持适当距离?其实,“书法的真意究竟是什么”仍然是许多问题的本源。

审美的分歧不只在于形式

——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几点思考

傅振余

多年来,大众对书法的认知还停留在整齐、平正、美观的日常实用书写层面,对有艺术独立追求意识的书法创作难以接纳和认可,认为书法应该固守原有的语言形式,而不应该用西方的艺术观念扭曲其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书法家群体对书法创作的要求有独特的个性,有明确的创作意识和艺术追求,甚至观念等。书法自汉魏以来,就已成为文人修身养性乃至“载道”的工具;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书法同时又是极具普及性的艺术门类,是使用汉字的人都可以介入的一种艺术。这样的二重性使得书法家迫切需要强调其文化身份,强调书法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强调在书写中体现“书法身份”。尤其在清代碑学兴起以后,随着考古资料的大量出土以及西方艺术观念的输入,书法家群体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书法创作取法的多样化,各种书体相互影响,互相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作品面貌和晋唐以来的经典书风有了很大差距,造成与大众审美的隔阂,使书法的评判标准出现大众与专家间巨大的分歧和反差。


 
“源流·时代”(古代篇)之“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展览海报

书法形式的多样性,赋予了其充分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审美的分歧。

当代书法创作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倾向于传统文人日常书写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一般多选择行草书,追求平淡自然的文人气质;一种倾向于视觉图式的造型意识,这类创作在形式上的探索有别于传统惯见的书写习惯或视觉图样,一些作品甚至被人们称为“丑书”;还有受西方现当代艺术影响,游离于传统书法形式之外,甚至完全脱离书法成为当代艺术,比如“射书”之流。

文字的实用书写要求整洁、规范、端正,易于识读;而作为艺术的书法创作则要追求变化、追求欹侧跌宕的体势,要有整体的布局和结构意识,要有明确的艺术个性和风格面貌。魏晋以后,作为艺术表达的书写逐渐凸显,一直发展到张旭、怀素等的情感式创作。从汉末师宜官的题壁到唐代草书家酒后癫狂式的书写,书法行为性表演就已经出现,这也正是古代书法从实用性书写到艺术化书写渐变的有力实证。但由于书法的专业化倾向加强,这些文人逐渐从书法创作的群体中淡出,分化出专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群体与群众性的爱好者群体。由于非专业爱好者的书法群体对“书法”的理解还处于“日常书写”和“实用性”书写的认知范围,因此,这个群体在认知上也仅仅是大众文化的层面。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现场

如果书法创作只是简单的复制古人,或者只停留在日常书写中主体精神的自然流露,那么书法很难成为真正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作为艺术本身,无论从形式到内涵都应该具有充分的自由,只有在书写中实现个体的审美理想并开拓新的形式,才能带给观赏者新的审美体验。

书法的形式和文化内涵在书法愈来愈专业化的今天,一直争议不断。

书法家要加强文化修养,尤其是传统文化和古代诗词方面的修养,但这并不是评判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说李怀琳书写《绝交书》,苏东坡书写杜甫诗,黄庭坚书写《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太白忆旧游诗》,赵孟頫书写《归去来辞》《赤壁赋》《秋声赋》,祝枝山、王铎书写大量的古人诗赋名篇就否认其作品的经典性,那么中国书法史将失去相当一部分杰作巨迹。

书法作品的文化性、文化内涵、文化品格,更多的是依靠作品本身的格调、气息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抄写自己的诗文来体现。如果诗文典雅而书法恶俗,从书法立场来看,依然不是好作品,从古代作品来看,一些随意书写的便条也都成为杰作巨迹,比如《鸭头丸》《苦笋帖》《肚痛帖》《韭花帖》,这些作品的文辞都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琐事的便条。

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现场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才,如其志。”书法折射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修养、品位格调,这些都成了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气息和神韵。书法经过新时期的发展,专业化是无法回避的特征,这种专业化也是从书法传统中抽离出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书法的专业化体现在强调其艺术表现形式的一面,也强调其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共性。我们今天和古人的差距除了内在精神之外,更多的还是技术的高度。技术本身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境界,需要依靠对经典的深入学习,同时也离不开提高学识修养以及开阔心胸和眼界。

2019年岁末的一段争议很说明问题。有书法家认为,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古人,并且进入了草书辉煌的黄金时代。这种观点仅仅是精神上的自慰而已,今天的草书创作相比于张旭、怀素、黄庭坚等前人,仅仅从技术上讲我们都难以望其项背,遑论其他。

音乐感染听众的主要是旋律,而书法触动人心灵的除了点画字形之外,节奏则居于主要位置。书法的节奏具有和音乐旋律同等重要的作用,如用笔的节奏、结体疏密开合的节奏等,而章法更是以节奏为主导。在鉴赏中,如果我们多关注一些艺术的共通特性,也会少些无谓的争执,去除很多偏激之见。

2019年那些展、那些事

在观摩中思考,在碰撞中互鉴,深入反思当前书法创作中的问题,一些围绕书法展开的论坛研讨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2019年4月10日,随着“源流·时代”(古代篇)之“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与“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对观众开放,浙江省绍兴市第三十五届兰亭书法节举办。

“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分为古代篇“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和“王羲之研究成果展”三个专题展,当代篇分为“文墨同辉——历代经典法书中的翰墨文章”和“我书我心——当代书家的文本表现”两个展览,以及由“王羲之与二王学的构建”和“从源流时代到十二届国展”两个主题研讨会组成的绍兴论坛三大部分。采用个案式策展理念,以“二王”一脉为切入点,聚焦现象与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让中国书法在反思中寻求进取之路。

在探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途径的同时,也将成为广大书法家奉献社会的新平台。2019年7月5日,“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五期国家级培训在北京启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教育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前四期共培训中小学书法教师5500多人。各地中小学书法课堂纷纷设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项目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对于改善中小学书法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推动书法普及教育、促进全民族对书法艺术的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2019年7月13日,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在深圳开幕。从入展作品来看,整个展览既有对传统的深度挖掘,也有新观念的探索实践。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学术观察团,从2771件投稿中进行小组初评、小组交叉初评、投票复评、审读、再评等程序,最终评出入选作品298件。

本届篆刻艺术展,有以铜铸唐宋官印者,其款识为照片写真形式,颇为新颖;还有以凿铜带钩仿秦印者,古雅劲健,神采、形质俱现。参展作者以其多元独特的艺术视角、细致入微的刀笔言,不断求索,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释出作者的人文精神。本届全国篆刻艺术展总体上代表了当今篆刻艺术高度,揭示了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

既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也是向党和人民汇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新气象的“盛世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法大展”2019年9月25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

展览选取了在新中国70年奋斗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节点,包括工业、农业、科技、国防、航天、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突出成就,以及当时报刊发表的具有历史纪实性的文献,邀请当代近百位书法名家以丈二巨幅形式书写。他们用真心和真情以书法的独特语言,在淋漓酣畅的笔墨中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展览还配以历史老照片和历史背景“题解”,使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精湛的书法笔墨融合一体,展示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

被誉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书法艺术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2019年11月10日相继在山东济南、湖南长沙、陕西宝鸡展区开幕。

作为四年一次的大展,既要延续以往展览的风格,也要根据时代要求,观众期待,以及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需要,评选出优秀的当代书法篆刻作品。为此,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出:明职责、知敬畏、守底线。强调要以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每一件作品,审慎对待所投的每一票,坚持把作品的艺术质量作为评审的第一要素,坚持“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评审理念,切实把传统根基扎实,同时又具个性风采,且内容与形式、功力与情性、笔墨与文辞和谐统一的作品评选出来,不负广大投稿作者的厚望与重托。

翰墨不能脱离文辞,当代书法家常常书写古人诗词名篇,但共同围绕一位古人诗词作品展开书法创作并举办展览的形式还比较少见。2019年12月14日,汇集陈巨锁、田树苌、翟万益、李胜洪、李一、刘俊京、宗家顺、羿耿庵、张瑞田等65位当代书家的“纵横诗笔——名家书元好问诗词作品邀请展”在北京展出。展览规模虽小,但别有趣味。策展人提出,和国展等大型展览不同,此次邀请展旨在让书法家处于一种放松、沉浸的状态中,围绕元好问的诗词进行书法的创作,更加凸显书法的真情和真趣,展现了书法创作的文化本质——文辞与书写的有机结合。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0年1月5日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