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文化自信
2020年09月11日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文化自信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建平: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文化自信

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

红色基因是始终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营养,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基因是铸牢中华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和精神归宿,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动力源泉。

一、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坚定追求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指导性强,阐明了红色基因的形成基础、重要价值、科学内涵及传承弘扬等各方面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一,深入分析红色基因的形成基础。红色基因的形成得益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赖于科学的理论指导,离不开深厚的实践基础。

第二,全面揭示了红色基因的重要价值。红色基因是始终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营养,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基因是铸牢中华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基因是我们党永葆初心的重要保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引擎。

第三,深刻阐释了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红色基因涵盖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历史是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老一辈革命家和模范人物的崇高品质等是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

第四,强调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相伴相随。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经历的坎坷,创造的奇迹,要让后代牢记,要不忘初心,不能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同时,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定文化自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论述十分丰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教养、知识哺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和别的民族的重要标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他提出三个坚持原则: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社会结构善变的关键时期,应特别重视自身文化建设。

2.理论逻辑

第一,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认识的路径,必须从全局视野看待这些问题,有系统思维认识的基点和全面辩证的认识手段。

第二,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论述的理论特征。一是历史性,把经过数千年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苦难辉煌造就的革命文化和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视为一个整体,在历史轨迹中探寻传承的规律,在思想融合中凝练传承路径。二是实践性,要重视实践成果,特别是对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根本任务、战略重点、主要抓手、实施路径、效果评价、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回应和解读。三是时代性,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维范式。

3.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论述的实践指向,一是坚持走文化自觉之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特色进行系统梳理,理清文化发展脉络,认识其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坚持走文化自信之路。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思想内涵、价值去向的充分认可和积极践行,对文化生命力、持久力和影响力的坚定信心。三是坚持走文化自强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动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4.关于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遗产保护挂在心上,高度重视精深文化遗产,强调“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倡导“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五方面举措

文化兴中国兴,文化强中国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

第一,践行使命担当,提高政治定力。

传承红色基因既是一份工作职责,更是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清醒认识其重大意义,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政治定力,必须明确传承红色基因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和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二,做好宣传教育,彰显独特魅力。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必须融通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对其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还要突出红色基因的特色主题。比如湖南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家乡,韶山是伟人故里。最近,中国湖南红色旅游节在湘潭举办,旅游节上有很多展示活动,红色特点非常鲜明,充分展示了湘潭的悠久历史。

红色基因传承中,有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如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推出《社会主义“有点潮”》电视理论节目,将传承红色基因与理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融入文化建设,深入企业、校园、社区、农村等,传播效果很好。

第三,注重资源保护,挖掘文化潜力。

现在,各个地方很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涌现了许多红色旅游点。例如,湘西十八洞村,把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已经发展成为知名旅游景点。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很多地方利用红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把红色旅游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在讲好红色故事、做好文化传播的同时,带动民众增收。

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加强对有关资源的保护、挖掘,进行文化创新,激发创造潜力。一要建立科学保护体系,既注重对物质形态资源的保护,也注重非物质形态资源的保护。例如,井冈山的江满凤,她虽是景区清洁工人,但能唱两百多首红歌,还是井冈山主题曲的创作人员。二要建立红色基因大数据库,使红色基因保护有档案可查。像湘潭大学,出版了《红色基因文库》《红藏》等书籍,有很多珍贵历史文献得到保护。三要加强相关方面研究,特别是对基础史料的整理。各个地方都要挖掘红色文化,将其资料化、数据化,尤其是各地纪念馆、博物馆,研究人员要不定期出版期刊,让资料得到有效“传承”。

另外,对红色文化故事的传承,尤其对年轻人的引导,也很重要。大学是青年重要的学习阵地,要做好红色教育工作。井冈山大学收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周边的历史文化故事,进行传播传承,年轻人也很愿意听、愿意看。每年新生进校,湘潭大学都要进行军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学唱红歌为例,红歌对于“00后”学生来讲大多是陌生的,但因为是一直传唱下来的经典,他们非常喜欢听,也愿意唱。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起了重要的作用。

各大学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湘潭历史悠久,湘潭大学如何融合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校史文化、创新文化推出系列成果,加强德育建设,值得探索。

第四,促进有机融合,增强产业活力。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要将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机融合,以红色带动古色、绿色等各方面资源的联动开发。例如,湘潭伟人故里,有的红色景点处于美丽乡村,那么就可以开发乡村旅游,让“红+绿”焕发新活力。贵州是多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有机整合起来,可以开展民俗旅游。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要延展链条,不断丰富人的文化生活。湘潭韶山是红色旅游示范区,可以将红色旅游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再进一步和农业、工业相结合,形成受欢迎的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最终形成多元产业发展的链条。同时,推动文化教育、脱贫攻坚、文化名片建设、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发展,不断壮大新兴业态,形成文化企业集群,增强产业活力,最终惠及群众。

第五,健全机制保障,形成发展合力。

对红色基因的保护、传承、利用,应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调动各方、形成合力,制定相关举措,做好配套保障,方能在实处取得实效。例如,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需要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的长效机制。要鼓励红色景区点与研学旅游共同发展,引导更多年轻一代参观学习,尤其做好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红色旅游点的导游人员为例,他们如果系统学习过党史、国史、军史,又受过专门的导游培训,那综合素质就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加上在实际讲解中积累的经验,最终可能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旅游人才。红色旅游相关单位要注重人才管理,更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

营造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历史中有百年的烽火、百年的成就、百年的艰难,我们要把党的奋斗史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0年9月11日第0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