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科技>>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IP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20日
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IP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IP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IP 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转型发展重要动能、乡村振兴重要支撑、人民幸福生活重要指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将文化和旅游产业列入九大重点特色产业,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抓手,补短板、强优势、创品牌,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有力度、品牌有高度、营销有广度、融合有深度、服务有温度,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一、打响特色品牌,塑造文化和旅游发展之“魂”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围绕打响“六张牌”,创新推出大漠、星空、长城、红色等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的文旅IP。统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培育黄河文化体验、长城历史探秘、红色主题教育等文旅融合精品,梦回丝绸之路、重温红色经典等5条线路产品列入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聚焦业态赋能,举办星空旅游大会、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仰望星空”系列主题活动被评为国内16个旅游宣传典型案例之一,“星星故乡”文旅IP成为网红品牌,吸引梵克雅宝、兰博基尼等世界顶级品牌到宁夏举办展销活动,宁夏整体影响力全面提升。高质量举办“坐着高铁游宁夏”“大西北旅游高峰会”等活动,携程、飞猪2021年数据显示,宁夏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网络搜索热度较2019年增长3倍,线上成交量增长4倍,宁夏成为大西北旅游热点。截至今年6月,全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84%和57.86%,恢复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07和25.27个百分点,特别是旅游收入增幅首次超越游客接待量增幅,达到其2.65倍。

二、狠抓宣传营销,做靓文化和旅游发展之“形”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大展示”平台作用,通过宣传推广、优质服务,让游客在畅玩中亲身感受宁夏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族团结丰硕成果,为提升宁夏美誉度塑形立像。紧盯新兴Z世代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主渠道推送作用,打造文化旅游独特IP和营销内核,实现低成本、大流量、广传播。与阿里、驴妈妈、洛可可等专业团队合作,围绕民航直飞、高铁直达和红酒销售的重点城市开展整体营销,吸引差异化大、消费能力强的地区的游客到宁夏旅游,以点带面打造全国范围营销“矩阵”。整合资源创新开展“晒文旅·晒优品·促消费”大型文旅推介,营销模式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葡萄酒、枸杞、滩羊等宁夏特色优势资源。在腾讯视频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线上平台搭建“看见宁夏”专区,网络传播量突破1亿次。与字节跳动、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合作,开展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系列化、主题化报道,实现定向推送、精准宣传。

三、激发产业动力,构筑文化和旅游发展之“体”

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性特点,借力葡萄酒、枸杞等优势特色资源赋能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特色IP。全力支持酒庄A级景区创建和闽宁镇、漫葡小镇等项目建设,漫葡小镇今年仅5月份游客接待量就超过35万人次,葡萄酒成为宁夏旅游的“紫色名片”和独特IP。积极推动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特色美食,“宁夏味道”“宁夏好物”成为游客必选;创新建立非遗工坊,做好非遗产品研发转化,将非遗文创产品推向市场转化为富民产品,8家非遗工坊被命名为国家级就业工坊。加快推进研学产品开发,联合教育厅命名首批35家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和营地。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开发乡村度假型、文化村落型、农业观光型、美食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出稻渔空间、龙泉村、牛家坊、龙王坝等一批复合型发展典型,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3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8%和31%。

四、聚焦项目建设,积蓄文化和旅游发展之“能”

树牢“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抓产业必须抓招商”理念,发挥项目补短板、增后劲优势。推选110个项目进入“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库。争取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12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1个;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亿多元支持文物保护利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安排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2亿多元,支持文化和旅游新业态、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针对资源开发、文化创意、精品民宿等业态,创新补短板储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54个。在上海、福建等重点城市设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搭建招商引资工作平台。邀请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和携程、阿里等大型企业到宁夏考察对接。

五、完善服务体系,夯实文化和旅游发展之“基”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培育消费热点,夯实文化和旅游发展基础。构建“快进慢游”体系,银川河东机场运营96个城市130条航线,实现省会、重点城市全覆盖;银西高铁助力宁夏融入全国高铁网;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支持银川火车站、河东机场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运营,配套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建设宁夏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一部手机游宁夏”APP等智慧化文旅系统,在淘宝、飞猪等网络平台开设运营全国首家旅游官方旗舰店;建立市场监管责任清单和诚信监管清单,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沙湖、沙坡头等重点景区营业收入月均增幅超过120%,西夏区、沙坡头区、青铜峡市、平罗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创建,银川市进入试点城市行列。

作者:刘军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1年10月20日第0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