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消费>>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成为“新宠”
2022年01月21日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成为“新宠”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成为“新宠”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根据马蜂窝旅游交易平台数据、结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调查平台,解析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的新特征、新热点、新趋势,形成《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数据显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沉浸式体验”,从深度讲解到科技体验,能帮助他们了解很多历史知识。《报告》指出,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推出系列活动,“红色+研学”成寒暑假期间旅游市场的热门选择。近年来,各地深挖红色资源,积极对接科技手段,探索红色旅游的沉浸式表达,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

江西瑞金:“情境教学”生动活泼

青少年在江西瑞金开展研学活动

王竹青  刘俊林

在江西瑞金,120多处革命遗址星罗棋布。这些闪耀着理想信念之光的革命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为主展区,展出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叶坪革命旧址群、二苏大旧址群等126处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旧居旧址的1万多件文物。近年来,该馆坚持以红色历史启迪人、以红色基因激励人、以红色文化教育人,以故事性、趣味性的讲解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吸引青少年喜欢听、有收获,成为开展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口井就是我们课文上所描述的红井。”每年开学季都会有很多老师带着学生来红井革命旧址群实地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课程结束后,学生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把井水打上来尝一口。除此之外,大柏地战斗旧址是为学生上《菩萨蛮·大柏地》诗词课的地方、“长征从这里出发”等专题展厅是上相关历史课的地方……在旧址、文物实景情境下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更让历史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除了将课堂搬进景区、旧址,讲解内容更得“入脑走心”。“大家知道什么是口袋阵吗?口袋阵是利用地形形成的一种阵法,迎敌的入口像口袋一样窄小,诱敌深入后,就像扎紧口袋一样不让敌人出来。” 每次讲到大柏地战斗,观众都会对红军战士的智慧和英勇连连称赞。当年红军路过瑞金大柏地时,毛泽东、朱德发现大柏地麻子坳的地形狭长,两边高山耸立、草木丛生,适合布下口袋阵。1929年2月9日,红军采用诱敌深入的口袋阵伏击敌人,最终取得胜利。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生动的讲解和耳熟能详的诗词诵读中,学生仿佛看到红军战士为信仰前赴后继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十分常见,该馆打破“我讲你听”的讲解模式,大力推进启发式、提问式、互动式讲解,激发青少年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主动融入的热忱,实现了边听边看、边问边思的互动探究式游览,让青少年观有所感、听有所获。

与此同时,在叶坪、红井、二苏大旧址等核心景区,瑞金因地制宜推出了《选举》《打草鞋》《送别》等一批情景再现剧目和学唱“送郎调”等情景节目,引导游客沉浸式重温红色经典,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提高游客的参与感。

把青少年“引进来”、让红色历史“记得住”的同时,瑞金还致力于让红色文化“传下去”。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展“认护革命文物”活动,倡导家长带领孩子“认护”革命旧址文物,培育青少年的文物保护意识,让他们在与旧址文物建立情感的同时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举办“小小讲解员”体验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和红色旧址文物,发掘、探究、整理红色历史,让他们在学习红色历史的同时义务做红色讲解员,深化他们对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情操的感悟和敬仰,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随着科技发展,博物馆里又有了新变化。如今,漫步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游客可以享受到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性讲解、导游服务。同时,该馆特别制作了3D虚拟景区及线上VR博物馆,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博物馆及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的目标;推出“脑海中的红色记忆”“共和国摇篮回忆录”等线上互动体验H5,以知识问答及动态漫画等形式吸引青少年关注,让红色文化不断焕发时代魅力。

山东:沉浸式体验助力红色旅游“出圈”

《妇救会》沉浸式演出小院现场

记者  孙丛丛  文/图

红色景区“灯光秀”、智能引导答题闯关、电子感应设备“穿越”历史……随着红色教育深入人心以及亲子游、研学游需求上升,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在山东,一些红色景区改变“打法”,通过创新技术与服务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游客在趣味中感悟历史文化。

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内,全新打造的四折幕全三维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空间和中国革命历程大事件VR体验空间运用前沿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在体验空间,游客站在模拟红船的船首,前方大屏会即时感应,为游客呈现“建党风云”“强渡大渡河”等历史大事件,令其置身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通过影音、VR等,游客还可以“零距离”接触《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历程,了解刘集一带民众为坚持真理信仰、播撒革命火种所进行的不屈求索。“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这种数字沉浸式体验是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手段,让红色旅游不再局限于讲解员的讲解。”广饶县大王镇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旅游办主任田文静介绍,2021年4月,该陈列馆经改造后重新开馆,2021年国庆小长假期间迎来游览热潮,假期间每天到访观众均逾千人,以亲子体验游占比居多。

山东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位于枣庄市薛城区的铁道游击队景区包括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影视城、纪念碑等。近年来,通过活化、再现红色经典的方式,铁道游击队景区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成为红色旅游新亮点。该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将裸眼3D交互投影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纪念馆火车主题大厅及景区夜间照明场所,既让整个园区庄重、大气、不失活力,又通过光影营造了游击队员扒火车、抢物资等场景,让鲁南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故事更加生动立体。借力科技赋能,铁道游击队景区积极推动业态升级,广泛开展“红色经典、缤纷夜游”系列游园活动,借助光影效果、无人机表演,让“党旗”“胜利”“火车头”等红色元素绽放夜空,在释放夜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引领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厚重历史、铭记光辉岁月。

在山东青岛城阳区毛公山红色教育基地,许多学员、游客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打卡”景区,通过手机端页面和现场“任务”引导,他们走进历史事件、体验革命者的艰苦岁月。随着“关卡”一个个被突破,游客既在沉浸式场景中增长知识,又完成了动感的“红色之旅”。

旋转式舞台、露天看台与山石、绿植呼应,在数字媒体、实景灯光等技术辅助下,沂蒙“红嫂”的故事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山东临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以常山庄村的环境为依托,打造山村剧场,创排《沂蒙四季·红嫂》文献史诗情景剧,通过沉浸式演艺展现“乳汁救伤员”“火线桥”等红色故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内涵。同时,该景区还打造沉浸式演出小院,推出《民兵连》《妇救会》等5个短剧,剧情皆源自发生在本地的真人真事,演员来自周边村民和文艺爱好者。演出时,观众不仅离“舞台”很近,还能在情节推动下与剧中人物一起互动。“我是马牧池北村村民,十几年前就来景区工作了,后来景区招聘沉浸式演出演员,经过面试和一个多月的表演强化训练,我有幸成为《妇救会》中的正式表演者。”演员杨素华介绍,沉浸式演出小院在短视频平台十分火爆,为景区带来了很多“流量”,其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

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色建向系统”入脑入心

观众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

记者  郭凯倩  文/图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也是实施战略转移以来最惨烈、最关键的一战。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自2019年9月12日落成对外开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缅怀红军先烈,园区开放至今已接待游客超650万人次,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园区内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讲述着湘江战役的壮烈历史。据了解,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展览是从2016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整体移植过来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讲解员胡雅馨介绍,当初展览中关于湘江战役部分的资料比较少,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宣传部组织区内外画家以湘江战役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最后甄选《浴血湘江》《鏖战脚山铺》等7幅作品充实展览。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中,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全景展示厅是该馆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广西区内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多媒体全景展示厅。游客聆听完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后,讲解员便会带领他们走进全景展示厅,观看一场湘江战役相关的“电影”。依托湘江战役相关历史资料,“电影”详细展现了包括鏖战脚山铺、血染凤凰嘴、铁流后卫等在内的血战湘江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展厅采用了声光电影像多媒体技术,搭配场景复原、硅胶人像、半景画等手段,营造裸眼4D的视觉效果。观看影片时,展厅里的实体展示与屏幕中的虚拟影像相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轰鸣的炮声和战士的冲锋呐喊声不绝于耳,子弹擦身而过,让人精神紧张。这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让游客感受到湘江战役的惨烈和革命先辈的英勇。

红色旅游要吸引游客,不仅要挖掘文化内涵,还要将红色故事讲得鲜活生动。桂北红色旅游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红色旅游面临受众年轻化的挑战,这要求红色旅游不仅要抓住红色文化这条主线,还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2021年,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与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签署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共建协议书》,中国移动将运用移动5G网络及信息化优势助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智慧展馆和数字博物馆、开发线上线下智能体验项目等,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据了解,当地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打造集看党史、听党史、讲党史、学党史为一体的“红色大课堂”。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取得实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正在打造和推广“红色建向系统”,让游客不仅能通过这个系统了解历史事件,还能领取系统布置的任务参与其中。“比如,系统为每个人安排不同的人物角色,指挥战斗的指战员、受伤的红军战士、运送伤员的医护人员等,让游客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历史事件。”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教师叶海燕说,通过角色的代入,让游客在重现红军战士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中感悟战斗精神,这种沉浸式游览能助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陕西华清宫:让游客直观“走入”西安事变

记者  秦  毅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彻底废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西安事变爆发。

位于华清宫景区内的五间厅、兵谏亭均属于西安事变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那几个‘逼蒋抗日’留下的弹孔及讲解员关于西安事变的讲解,让我们决定要在西安事变的发生地好好感悟这段历史。”在景区内观看了《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演出的孙先生说。

“为了铭记革命历史、凝聚民族大义、弘扬爱国情怀,2016年,陕西旅游集团在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时推出了《12·12》,通过‘电影+戏剧+舞台+观众参与’的方式,讲述西安事变跌宕起伏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个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命运抉择。”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长姚新垣介绍。

《12·12》包括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统一战线等10幕,利用高科技舞台表现手段,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同时,注重情感的流淌与撞击,在剧中加入了张学良在事变前的犹豫、杨虎城母子相见的场景、蒋介石与宋美龄通电话等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如今,景区每天4场《12·12》演出带领游客“亲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这种全新的观影方式为游客撩开岁月的轻纱,更加清晰、直观地“走入”那段扭转战局的历史,让观众能够更深切地感受抗战精神。《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荣获“2019年中国红色旅游演艺五强”和“2019年中国独立剧场旅游演艺十强”,2021年获得“全国文旅融合创新奖”。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一环,华清池作为兵谏发生地也永载史册。除舞台演艺外,在文物保护及利用方面,华清宫景区近年来多措并举,肩负责任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好革命故事。

1998年,华清池的景区发展规划、产业格局调整、遗址旧址保护、园林景观建设、品牌塑造提升等新理念、新生态、新工程一一展开,西安事变旧址面貌焕然一新。2014年,华清池与骊山实现经营一体化,景区统一命名为华清宫。西安事变旧址保护、维修与展示进入统一规划经营的发展阶段。在西安事变旧址全貌体系化整治基础上,景区红色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生态资源进一步升级,旅游环境进一步改良。

如今,五间厅旧址被开辟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央企及省属国企定点培训基地,被教育部办公厅推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华清宫景区还出版了多部关于西安事变的论文专著,组织举办了以西安事变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并协助拍摄《党史电视专题片——兵谏亭、五间厅》等作品,推进景区红色旅游发展。

姚新垣表示,要进一步保护、弘扬好华清宫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把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传承下去,凝聚力量推动新时代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杨瀚表示,要加强对西安事变的研究,传承敢于拼搏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12·12》演出现场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年1月21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