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国家艺术院团也纷纷行动起来,一边在严格遵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陆续将观众请回剧场,一边继续深耕云演播市场,以科技之力助力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推广。
国家京剧院“百日集训”活动自开展以来,通过“大练功”训练、剧目创排、排练直播等方式,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打造艺术精品。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业务工作不能断。在创作方面,积极推进重点新创剧目《纳土归宋》的剧本修改等前期工作。该剧已于5月底完成剧本修改稿。6月1日进行了第三次研讨会,对剧本修改稿进行讨论。6月19日,作为“以剧目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京剧院2022年度移植改编京剧剧目《五女拜寿》进行了线上剧本围读会,演员们两个小时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剧本完成了从文本到舞台的初步转变。在线下演出方面,6月8日,由国家京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共同出品,国家京剧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联合创演的新编历史剧《张謇》在江苏溧阳成功首演。该剧以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生平事迹为蓝本创作,讲述了张謇在张之洞的支持下,毅然弃仕从商,于通州筹建纱厂兴办实业,走上兼顾实业、教育、民生福祉的自立自强之路。
6月3日,恰逢端午佳节,中央党校内粽香飘飘。当晚,中央党校大礼堂放映了中国国家话剧院2015年演出并录制的4K高清影像话剧《北京法源寺》。为使放映效果达到最佳,国家话剧院影视部在中央党校老师的指导下,克服疫情防控困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灵活运用线上制作的手段,确保了《北京法源寺》的放映达到了电影化标准。学生们满怀激情观看了波谲云诡的晚清大戏,感受一场大变局中的“国家突围”。散场后,大家久久不愿散去,纷纷围着该剧编剧、导演及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分享体会。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歌剧舞剧院与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共同策划,开展了民族歌剧《唱响南泥湾》的创排工作。在剧院的组织下,全体主创及演职员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进剧目创作:剧本七易其稿,作曲家日夜奋战;舞台各工种线上、线下结合,多次修改方案;歌剧团演员反复试唱,不厌其烦……最终,歌剧《唱响南泥湾》完成了剧本、声乐钢琴谱、乐队总谱、视觉方案的创作,完成了全部音乐作业和重要戏剧场景的排练,创排获得阶段性成果。
6月23日晚,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内,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全国巡演第100场如期展卷。作为这部现象级舞剧的第100场演出,当晚的《只此青绿》迎来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让幕后工作人员现身台前,第一次在“看展”环节在演员身后的幕布上打出《千里江山图》……甚至还有让剧组和演员也始料未及的第一次:因为谢素豪在上半场演出中突然受伤,张峻赫临时补位,《只此青绿》第一次与“双展卷人”不期而遇。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在“百场贺信”中这样写道:“从去年9月至今,10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在全国20个城市辗转,克服了伤病、防疫等各种困难和连续演出的巨大压力,才迎来了今天的《只此青绿》100场演出。这100场演出凝聚了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国家艺术院团文艺工作者对艺术事业的坚持和热爱,充分展现了中国东方人在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5月25日中国交响乐团召开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上,国交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畅所欲言,围绕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主题发言。之后,中国交响乐团的演职员们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投入到国家重大演出的创作排练之中,希望以最佳的状态为党的生日献礼。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作为国家剧院和地方政府首次合作的剧目。剧中除了专业演员,还有25名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参与演出。为与当地孩子一起创排,《新安旅行团》剧组在3月17日建组第二天就要启程前往淮安进行排练。面对当时突然紧张起来的疫情和刻不容缓的排练,中国儿艺领导班子决定,由书记在家主持工作,由院长带队前往淮安。3月17日上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直奔文化和旅游部汇报,得到部里支持:“这是必要的出行,这是剧院的担当。”3月18日,中国儿艺主创团队到达淮安,在历经隔离、核酸检测等规范程序之后,与小演员们一起投入全封闭排练。这次封闭排练历时两个多月,隔离宾馆的停车场、客房、走廊、小广场……到处留下了剧组反复打磨的身影。5月30日,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在淮安剧院首演并进行全网免费直播。首演现场,全场掌声多达20余次,久久在剧院内回荡。
车水马龙的北京东二环外,一座洁白美丽的剧场矗立在蓝天下。拾级而上,走过的是几代歌剧人的梦——2022年,中央歌剧院成立70周年,半个多世纪过去,剧院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家”。6月10日,原创歌剧《道路》在这里上演,它不仅拉开了“弘扬延安精神 唱响时代强音”2022演出季的大幕,也标志着中央歌剧院剧场正式与观众见面。歌剧《道路》之后,中央歌剧院歌剧力作、精彩纷呈的音乐会陆续上演,让首都观众在全新的剧唱里享受顶级的歌剧体验。此外,5月28日,历时近一个月,“中央歌剧院走进华农之中外经典作品导赏”系列线上讲座落幕。作为中央歌剧院持续开展的重点艺术普及项目之一,此次为华中农业大学师生举办的艺术进校园讲座共有“黄河大合唱”“色彩斑斓的意大利歌剧”“命运·云端交响音乐会”“歌剧《图兰朵》”4期,已累计吸引师生近5000人次参与观看。
6月25日,作为“中德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框架下的重要创新项目,中央民族乐团首次线上牵手德国广播爱乐乐团海内外同步直播音乐会《情深谊长》。民乐“国家队”与德国老牌顶级交响乐团云端和鸣,为观众谱写中德友好、中西对话的美妙篇章。“此次,我们与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合作,以更加符合线上艺术观赏特点,更加贴合在地观众艺术欣赏习惯的拍摄、制作和包装方式,为云端定制‘民乐+交响’的节目,为两国人文交流增添一笔绚丽的色彩。”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一直以来,中央民族乐团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与赴海外演出并行的民族音乐走出去的线上赛道。今年,我们已经成功与我国驻泰国大使馆、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合作,推出了两场面向海内外同步直播的线上音乐会,获得了各国网友的热捧和好评。此后,我们还将持续密切与我国驻外机构及外国知名艺术团体的联系,借助更多的力量、开辟更多的路径,用中国民族音乐为世界各国人民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阐释新时代中国精神。”
4月下旬北京发生疫情以来,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歌舞团、民乐团、说唱团的演员们通过线上打卡、视频指导、微信交流等多种方式,一方面不间断练功,另一方面坚持创作,为复工复产后迅速开展排练做好充分准备。“疫情的发生,打乱了说唱团正在创作的相声专场晚会《时代欢歌》的节奏,也考验了搭档们的默契和用功程度。刚正常上班,说唱团就组织了试听会,‘端’出了7个新创作的相声节目。演员们说,居家期间不努力,复工复产徒伤悲,总算努力没白费,继续细琢出精品。居家的要求没有阻挡民乐团排练的进度。民乐团定期下发分声部练习任务,要求演奏员们居家练习不降低标准,通过视频互相交流,定时录制作品提交,做到艺术自律。”据中国煤矿文工团党委书记徐晋介绍,复工复产后,在中数集团“4K+VR”技术的支撑下,中国煤矿文工团录制了民族音乐会《时代华章》,并将于6月30日云端播出。此外,中国煤矿文工团还对业务考核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业务考核将一律外请专家,张榜公布成绩,明确考核优秀者有资格申报高级职称。大家积极备战练功,恢复上班后,练功房、排练厅十分抢手。7月,在演出排练间隙,将陆续进行7个专业门类的业务考核。”徐晋说。
记者 刘 淼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年7月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