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孔子的“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的“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荀子的人“最为天下贵”,墨子的“兼相爱”,都强调人的自身价值。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求是》2022年第12期)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释义
古人治理国家,总把关爱民众作为第一大事,爱民是治国的先决条件。
出处
这句话出自《礼记·哀公问》,孔子对哀公的回答。《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说解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古代的政治,把对民众的仁爱看得十分重要,不能对民众仁爱,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安定和昌盛。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对人民仁爱,都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
说解者
侯为标(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释义
为天下百姓选拔优秀的人才可称之为仁。“仁”指的是有利于百姓、国家的仁德之政。
出处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阐释了儒家民本精神,“得人”也是他“仁政”思想的重要理念。
说解
执政者或是领导者,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往往是在选拔人才上,善于选贤任能是“为政”的大事。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很大程度在于“得人”,出于公心、不为私利地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打破任人唯亲的魔咒,才能保证事业的兴旺发达。只靠少数人的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是无法成就大事业的,要想走上治国安邦、繁荣富强之路,必须有众多优秀人才捧起火焰、聚成气象,方能开创大格局,成就大事业。
说解者
邢海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文化和旅游大数据 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