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天地>>扎根大地 朝阳高歌|李月红教授《京津冀及周边省区经典民歌音乐分析》课堂札记
2022年07月25日
扎根大地 朝阳高歌|李月红教授《京津冀及周边省区经典民歌音乐分析》课堂札记
扎根大地 朝阳高歌|李月红教授《京津冀及周边省区经典民歌音乐分析》课堂札记

 

李月红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方向博士生导师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京津冀地区音乐制作人才高级研修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习虽然紧张,但是充满了乐趣,每一次课堂都令学员们回味无穷。本次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分为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学习,线上的学员虽然在虚拟的空间中学习,随着时间的推进,线上的学员们也很快就适应了“空中课堂”的培训模式。

民歌源远流长,产生创作于民间,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多彩多样。如何在现代音乐制作技术中融入民歌元素给现代作品带来新的突破,这是多数音乐制作人想要达到的目标,也是音乐创作中走向更高点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次的“京津冀音乐制作人高研班”,让学员们深入到民歌的海洋中,特别是关于京津冀区域的民歌,从中汲取养分,为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制作打开更加广阔的视野,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7月17日下午,本次培训特邀民歌方面极有影响力的专家李月红教授来为学员们做专题讲座——《京津冀及周边省区经典民歌音乐分析》。

李月红老师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方向博士生导师。李教授长期研究民歌、民间音乐,经常走进田野,为中国的民歌研究做了非常多极具价值的学术工作。作为本次高研班的民歌指导专家,李教授热情满满,在立足学术研究之根本的同时不忘田间乡野,为学员的京津冀民歌之旅开启了钥匙。为了本次讲座,李月红教授精心准备、设计课件,对京津冀的民歌流传、发展、传承,做了系统地深入研究。

李教授在授课中,分别对北京民歌、天津民歌以及河北民歌进行了归纳整理,帮助学员们在学习的时候更有条理,更快地熟悉和掌握各民歌分类的特色。关于京津冀民歌的分布与种类划分,李教授首先从地理中的范围、地形、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其次在种类与分布上进行详细讲解。李教授认为,京津冀区域的民歌小调、花会歌曲、号子、叫卖调、风俗歌、儿歌比较丰富,但是山歌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在环渤海一带。

李教授对京津冀的民歌如数家珍,她在课堂上为学员们推荐了众多经典的京津冀民歌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音乐分析:

旋律形态,发展推进;

润腔,装饰音;

谋篇布局,曲体结构;

收束、毕曲(终止)

上述的分析中逻辑清晰,且李教授列举了大量的京津冀民歌来进行论述讲解,条理分明,学员们一目了然。通过本次的学习,众多学员们都深感民歌的强大魅力,纷纷表示要亲近民歌、学唱民歌,使之成为音乐制作和创作中的重要素材与养分。

李教授音色甜美,婉婉到来的语音别具魅力,李教授在讲到生动例子的同时,经常放声歌唱,极富感染力!李教授上课,可谓感性与理性二者统一,总是从两面的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然后找到相通点,形成有机的统一。在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下,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民歌与现代歌曲作品结合,本专题讲座为学员们带来了在音乐制作中美学认识上的高度,开阔了学员的创作思路。为了让学员更加深入地掌握,李月红教授更从歌词内容的意境美、审美价值、形式韵律结构到曲调的风格美、音乐节奏的律动美等进行逐层深入,将经典歌曲中的美逐步透显出来。

在课堂上,李教授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主要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这首民歌的历史产生渊源以及众多作曲家以《小白菜》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许多成功作品。李教授为学员们讲解到,《小白菜》是一首主要流传在我国河北乃至北方地区的民间小调,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传统儿歌,反映了旧社会幼女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悲伤、痛苦的心情。讲完《小白菜》的历史背景,紧接着,李月红教授从这首作品的音乐构成上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她认为,这首作品全曲结构精练,艺术手法极其洗练。每字一音,三字一句,共四句,每句五拍,构成单乐段。全曲旋律整体呈下行趋势,乐句落音分别为“Re、Do、La、Sol”,四句旋律进行也均由高到低,级进下行,带有哭泣性的音调,较好地体现了“一叹再叹”的表现内容。在音乐的本体上进行分析之后,李教授为大家列举了几首以《小白菜》为基础进行创作的经典作品。李教授说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小白菜》的音调就被运用作为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等代表喜儿形象的核心唱段,塑造了喜儿天真、单纯的音乐形象。而在现代的流行歌曲中,也常可见到现代版《小白菜》音调的运用。比如大家非常熟悉张黎作词、刘青作曲,那英演唱《山不转水转》,该歌的音调就是来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

培训组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总是希望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传递,而是更加注重如何能够生动地传授知识、传播音乐精神。李教授的专题讲座《京津冀及周边省区经典民歌音乐分析》正是基于这种课程理念进行精心安排和设计。在虚拟无限的空间中,将音符和文字丝丝相连,在田野中绿蜜中将回音缠绕,在山间中风飞中将人间美音播撒,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放声高唱。相信,通过李教授的课程,参与培训的每一位学员都将对京津冀区域的民歌有着更深的了解,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他们能够汲取京津冀区域民歌的重要营养,使自己未来的原创作品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李月红教授小传

李月红,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方向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长期从事民间歌曲的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开设有“中国传统音乐”“汉族民歌”相关课程。主持开展或参与的原生态民歌田野考察活动,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区。

出版有专著《汉族民间长篇叙事歌的音乐类型及文化属性》,发表论文《福建莆田“十音”“八乐”的文化描述》《“武当民歌村”吕家河民歌考辨》等。同时参与社会工作,如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委,以及中央台“民歌大会”评委等。

 

 

来源:乐华民音文产中心 北京乐华民族音乐产业发展中心 2022-07-25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