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二讲:大运河文化是千金报德、撄而后宁的上善文化
2022年09月08日
【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二讲:大运河文化是千金报德、撄而后宁的上善文化
【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十二讲:大运河文化是千金报德、撄而后宁的上善文化

 

《国家文化公园40讲》隆重开讲,通过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蕴含的文化基因的深刻剖析,带您走进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纵横九万里的辽阔疆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之源,感受一个个天然博物馆的神奇和一个个生态画廊艺术魅力,领略远古的珍藏,文化的殿堂,体悟爱与善同在,美与生共存。 

第12讲

大运河文化是千金报德、撄而后宁的上善文化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孔子“见大水必观”,都指出了水中所蕴含的“德”与“道”。《庄子•大宗师》中更是对这种上善之道进行了细致描述:“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意为接触外界事物却不为其所扰乱而保持宁静。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就秉承了水的上善之德、撄宁之道。大运河的这种撄而后宁的上善文化,蕴藏在运河边流传的各种的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中,口口相传,无声无息地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与两岸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尊道守德、向上向善。

其中有“千金报德”之高义。伍子胥不仅是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第一人,而且被苏州人视为“苏州古城之父”。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伍子胥是楚国太师伍奢之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欲废太子建,因此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跟父亲一起被杀,小儿子伍子胥携太子建之子公子胜出逃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至昭关,因昭关有重兵把守,很难过关而“一夜白头”。后在东皋公帮助下蒙混过关。公元前514年,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伍子胥受到当时的吴王阖闾的重用,奉命设计并建造了阖闾大城一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的雏形。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苏州古城中的一道城门改名为胥门。相传伍子胥逃楚入吴时,在今天运河名城镇江高淳的沙滩头村附近迷失方向,有浣纱女知伍子胥为忠良,以浆纱米汤为其充饥,并指明通往吴国的道路。伍子胥行走片刻,回头见浣纱女立在原地,疑其为追兵指点行踪,又折返回身。浣纱女知其心意,遂转身跳入河中,舍生取义。伍子胥对河感慨良久,咬破手指,在石头上写了二十个大字: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伍子胥既入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完成大业后,再次来到浣纱女投河之地,拿出三斗三升“金豆子”,抛撒到了江中,祭祀报答以命相舍的浣纱女。如今,镇江博物馆还收藏有“金豆子”。

更加广为流传的是“白娘子”的传说。据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传说南宋绍兴年间,修炼1000年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白素贞,带着她的侍女青青在杭州西湖与许宣邂逅,同舟避雨,一见钟情,遂结为夫妻。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后世在传说中又添加了一些情节,使得故事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千年蛇妖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与许仙相识,并嫁予他,却被金山寺和尚法海识破身份,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白素贞因此触犯天条,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来许仙和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鲁迅先生1924年创作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其中有“婴宁失笑”之叹惋。清代作家蒲松龄曾长期在大运河边生活、游历,搜集各类创作素材。在高邮大运河畔,蒲松龄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更看到洪水到来时灾民的惨状,这些社会现象不断地刺激着他,终于使他创作出小说《聊斋志异》。其中《聊斋志异•婴宁》是他的杰作之一。故事主人公婴宁是狐狸和人所生的女儿,爱花、爱笑、心灵纯洁无邪。在婴宁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事是笑改变不了的。但当她与王子服成亲后,融入现实社会中,却变得再也笑不出来了,这种巨大的转变,是对世俗的服从和让步,极具深意,令人唏嘘之余,引发无限思考。蒲松龄以“婴宁”喻指“撄宁”,或许就是被大运河边的山野传说激发了灵感,在大运河的流波激荡中有所思悟,也正是希望通过故事传递一种于纠结扰乱中永葆淡定从容、于外物波动之中永守内心平静的道德和人格理想。蒲松龄在叹息婴宁命运之余,也不忘以“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作为故事结尾,或许也是为给世人留一盏希望之灯。这也算是大运河向善文化的一个明证吧。

一个审读编辑说,《国家文化公园40讲》一书时效性非常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刚刚印发部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通知,本书就及时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做了系统梳理,作者捕捉信息的能力非常强。

另一个审读编辑说,读到《国家文化公园40讲》中的长征文化,忍不住泪流满面,无论是鱼水情深的军民文化,还是肝胆相照的民族文化,随着作者的笔触娓娓道来,令人深深地感动。

还有一个审读编辑说,《国家文化公园40讲》 采用“讲”的形式,不落窠臼,避免了理论性太强、太乏味的弊端,拿起来能够吸引人读下去。

我们常说,编辑就是一本书的第一读者,《国家文化公园40讲》的编辑们如是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看它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角?

原著:周庆富     

监制:卢娟   

录制: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   

主播:有山    

制作:李浩

来源: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 2022-09-08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