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
2022年09月09日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

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创作题材结构进一步优化,《大江东去》《大医凌然》等书写时代画卷、以敏锐的现实关切把握时代脉动的现实题材网文作品占比不断提高,艺术品质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以个体的温情和时代的细节,汇聚起了人民眼中的“非凡十年”。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把创作的触角延伸向宽广的生活现场,让网络文学成为人民奋斗与时代创造最即时的记录者。

近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的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落下帷幕,大赛吸引了近3万名参赛作者,参赛作品达34804部。最终,14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获奖作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特等奖作品《破浪时代》对民族科技企业从籍籍无名到誉冠全球的工笔描摹,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崛起之路的艰辛和不可阻挡;一等奖作品《上海凡人传》通过对上海一普通人家的岁月速写,展现了过去30年上海的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映照了上海普通人的现实与梦想;此外,还包括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背景描写大湾区发展的《巨浪!巨浪!》、展现敦煌壁画修复技艺的《他以时间为名》、为粤北茶商立传的《茶滘往事》、记录非洲援建的《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等优秀作品。这些在时代现场所书写的当代中国故事,都充分反映了网络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回应大众关切、彰显时代精神的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优化内容生态结构,成为推动网络文学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积极引导网络作家书写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弘扬党和人民奋斗形成的伟大精神,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今年初,中国作家协会首次发布的网络文学重点选题指南,鼓励引导网络作家创作时代先锋、强国梦、人民美好生活、科技创新与科幻、中华文化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作品。扶持的34项选题中有20多部现实题材作品,进一步有效发挥了创作导向作用。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大众创作推动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现实题材正在快速崛起。最新发布的《2022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报告》也显示,自2015年首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举办以来,在政府倡导、内容平台积极响应和网络作家的共同努力下,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增速明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通人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充满烟火气的现实生活为网络文学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展现“非凡十年”的历史性成就、讴歌新时代人民的奋斗和创造等成为现实题材网文创作直面的重大命题。而现实题材网文“大众创作”的特质也激活了普通人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创作者们在现实的土壤里汲取养分越扎越深,并在专业化、多元化的创作道路上持续探索,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者梯队建设更加合理,年轻化、专业化趋势也势不可挡。据了解,目前,在现实题材网文的创作者队伍中,“90后”已成为中坚力量,占比超过40%,这些年轻创作者的接连崛起,为现实题材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与创作者队伍年轻化相呼应的是,现实题材网文读者也以年轻人居多。统计数据显示,在累计6000多万名现实题材网文读者中,约四成是“Z世代”用户。创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的年轻化,使得现实题材网文的创作主题和叙事视角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专注家国叙事到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观察个体与时代进程之间的关联,“奋斗”“职场”“乡村”“时代”“婚姻”等成为近一两年来现实题材创作的主要关键词。比如“令狐与无忌”创作的《与沙共舞》《与云共舞》,就呈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出海历程以及为此拼尽全力的中国科技人的人生境遇。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的专业化也日益提升,大部分作家来自教育、卫生、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5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虽然是兼职创作,但这些有着深入行业一线经历和充满“烟火气”的创作者的个体感受,在创作中也带来了层次更丰富的观察视角。他们在作品中塑造了多种职业形象,如《警探长》中的警察、《与云共舞》中的通信工程师、《智游精英》中的互联网运营人员等,无一不是来自创作者的亲身经历,创作内容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容易激发起众多读者的共鸣。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既能引导读者求真、崇善、向美,又能践行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主流认可。我们注意到,在近两年各类重大网络文学评选获奖的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越来越高,已经过半;在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网文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的占比达到了近三成。与此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的IP源头,现实题材网文IP对下游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成为丰富文化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我们相信,随着现实题材网文创作广度的进一步拓展,未来,将目光投向社会万象、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气象的好故事会越来越多,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网络文学也一定能够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周志军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年9月9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