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旅系统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连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担重任、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文化强市、旅游目的地建设。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采取专题学习、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研讨交流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同时,利用系统自办刊物、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载体,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学习贯彻表率。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连续三次开展集中学习,学原文、悟真理,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重要内涵和贯彻落实方式方法。结合文旅工作实际,重点学习报告第八部分,进一步坚定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信心,激发动能。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紧密结合文旅工作实际,精心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提出重点举措、作出统筹安排,促进学习走深走实,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落实落地、扎根生根、入心入脑。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坚持组织强力推动和个人自觉行动共同发力、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共同作用、制度设计和实地监督共同保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全力谋划推动,在文化厅系统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各地文艺工作者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勇攀艺术高峰,创作更多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的优秀作品。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战略部署,创作“津派”文艺精品,推出“津韵”文艺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参加市民文化艺术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等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把坚定文化自信和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举办“辽宁省庆祝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近期在辽宁省各地上演话剧《国徽》《大爱如娟》、评剧《第一党支部》《沙海情》《现代花木兰》、京剧《承诺》、海城喇叭戏《杜鹃花开》、凌源影调戏《百合芬芳》等现实题材作品,激发新时代文艺创造活力,促进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演出为中心环节,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等主题,指导市级文艺院团开展创作。同时,筹办全国优秀话剧小剧场剧目展演季、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活动。加强选题规划、激励创作生产,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重庆地域文化特色、推广重庆城市形象的精品力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各地文物工作者表示,这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家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有为、守正创新,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把握跨界融合创新、技术赋能创新、品牌价值创新“三个创新”,统筹好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等重点任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重庆不断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立足“长嘉汇”“三峡魂”“武陵风”独特禀赋,保护传承好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等,大力弘扬“行千里·致广大”的人文精神。高质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全力做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各项建设任务,统筹整合“红色三岩”,推动红岩文化公园二期项目实施,加强川渝石窟、中小石窟的保护利用。传承城市文脉,坚持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相结合,为城市留住根脉、留存记忆,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
贵州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改造提升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实现“讲好贵州故事”的核心目标,努力向公众奉献讲好贵州历史、体现贵州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同时,推进考古研究工作、转化考古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努力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勇毅前行,实现“贵州突破”,以新成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统稿:王伟杰 参与采写:于帆 李荣坤 王伟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年11月20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