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旅游住宿业年终盘点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回首旅游住宿业的过去一年,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
这一年,疫情的反复给酒店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也错综复杂。但危中蕴机,这场疫情倒逼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淘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供给。在此期间,不少有品牌、有品质、有体系的酒店和民宿企业逐渐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这一年,政府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为旅游住宿业克服需求收缩、消费乏力、人才流失、资金链紧张、投资低迷等发展困境带来政策利好,极大增强了行业应对困局、坚定复苏的信心与决心。
这一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了《星级饭店从业人员三年培训计划(2022—2024年)》,这是旅游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也是新常态化下推动星级饭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性强,意义深远。
这一年,多地开展了全国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竞赛活动选拔赛。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有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提高行业专业化意识、重塑全行业的文化自信、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这一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总结提炼近年来各地发展乡村民宿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引导、放宽准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为乡村民宿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这一年,有一股创新力量让新产品持续进入行业,让新技术激发创意灵感,让新品牌获得了市场生机。靠餐饮实现市场逆袭,“酒店+”“民宿+”服务外延不断扩大,将“流量变留量”的营销策略更加精准……这背后正是旅游住宿业不服输的坚韧。
成果来之不易,启示更显珍贵。今天我们用12个关键词回顾旅游住宿业的2022年,也带着对这一年的思考,走进2023年。
2022酒店行业关键词
1.一边抗疫一边自救
“关键时刻要站出来”,这是酒店人不变的初心与担当。2022年,全国多地出现疫情波动,有些地方形势严峻,酒店人再次齐心协力来到抗疫一线,为隔离人员提供安全、温暖的临时住所,为医护人员、防疫人员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许多服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隔离点,展现了酒店服务团队的专业素质和主动担当、勇于作为的职业精神。
边抗疫边自救依然是这一年的“主旋律”。疫情冲击下,人们看到了酒店市场的脆弱,也看到了酒店企业的勇往直前。
面对游客出游需求的改变,适时推出微度假产品;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预判市场行情,从而进行前瞻性投资和灵活性经营;配备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在提供无接触服务、保障卫生安全的同时让年轻人的入住体验越来越潮……不少酒店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与运营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推动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赢得市场的良好口碑。谋求,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各地纾困政策的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为旅游住宿业的纾困、破局供了更多支持。
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酒店人积极谋求稳中求进、以进保稳,更加主动地前瞻预判更为复杂、更具挑战的经营环境,更加主动地把握消费升级市场下沉趋势,更加主动地以“酒店+”升级商业模式,延伸行业价值,以更智慧的技术手段助推传统酒店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改革创新、品牌发展、提质增效、资本运作、人才强企等都成为酒店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市场人气和消费正在稳步提升,酒店业者正在根据市场的变化抢抓新一轮的商机。
2.倾情演绎中国服务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酒店服务人员为了完美地完成这次接待任务,和运动员一样不断超越自我,倾情演绎中国服务。
在很多人看来,本届冬奥会是一次“中式美食大赏”,当豆包、饺子、烤鸭等美食在冬奥村里轮番上阵,不少运动员因为吃得太欢出了圈,甚至成为中国美食推荐大使。这些美食大部分出自各签约接待酒店的大厨之手。一些酒店还根据客源习惯的不同,推出了“特色餐饮+健康膳食”。
不少参加本届冬奥会的外国运动员在离开时都想“下次再来”,让他们难忘的除了美食还有中国酒店细致入微的服务。冬奥会期间,温暖的故事时刻发生着,背后离不开酒店人的坚守和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的精心。有的酒店成立了以党员和管理人员为主的服务团队,让服务有温度、更高效、可定制。
以北京举办冬残奥会为契机,国内酒店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残障人士进入酒店后,无论去往何处都可以实现“一路畅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虽然结束了,但对于参与者来说,这份充满挑战的服务工作所带来的收获,是支持他们今后工作的最大财富。很多酒店人在顺利完成任务回到工作岗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服务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分享出来,有的人还专门开设了视频课程,让同行了解接待国际重要会议时的关键技巧。由于他们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接待的任务不同,所以收获的内容也不同,每一个人在分享时不仅注重细节,还结合了自己酒店的实际情况,这样更便于同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让“冬奥效应”在酒店不断拉长。
3.度假市场竞争加剧
受到疫情影响,微度假、宅酒店成为大多数人出游的首选,这让一部分度假酒店有了抵抗市场不稳定性的先天优势,成为不少酒店集团想在此时拓展度假市场的理由。
去年,多个度假酒店新品牌落地国内市场,包括来自亚朵集团的都市度假酒店品牌萨和以及来自悦榕集团的鸿居品牌。这两个新品牌不约而同地在让客人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方面下足了功夫。此外,Club Med启用“地中海俱乐部”作为其官方中文名,以此加快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
当然,这个赛道从来不缺少强者,想要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各酒店之间同距离的竞争,同一风格的比较是常有的事,胜者门庭若市,败者门可罗雀。由此,酒店自身特色的提升成为取胜之道。
这一年,度假酒店对于细分市场的渗透更加深入,除了瞄准亲子市场,银发族、年轻群体都是他们希望“取悦”的对象。如今,注重多元化精准营销的酒店越来越多。还有的度假酒店在建设之初就安排专门的运营人员介入,确保在设计、筹开、运营上的一脉相承。
在度假圈里,外部竞争者也不在少数。去年兴起的精致露营就吸引了不少想要在帐篷里过夜的度假客人。对此,酒店人也开始“投其所好”,不仅在草坪上搭起了帐篷,还安排了精致的下午茶套餐,开发了飞盘、桨板、皮划艇等项目。有的酒店还和景区共推“+露营”产品。
随着反向旅游热的出现,一些“冷门”旅游城市的度假酒店预订间夜量在节假日增幅明显。然而,不是所有小城里的度假酒店都有不错的境遇。一些经理人也领悟到,小众目的地度假酒店需要构建立体的经营框架,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4.业绩波动有喜有忧
因疫情波动,很多酒店业务量骤降。但也有酒店集团在市场缝隙中抓住了生机。从日前几家国内酒店集团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去年1月至9月累计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普遍下降,但2022年第三季度数据环比第二季度普遍回升。
财报数据显示,锦江酒店、金陵饭店、亚朵、君亭酒店等国内酒店集团在去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盈利。金陵饭店和亚朵在2021年盈利的基础上,2022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的双增长。持续强化预制菜产研能力,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力是金陵饭店的亮点,亚朵则主要得益于加盟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
各酒店集团业绩恢复的速度在去年拉开了差距。从2022年第三季度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对比2019年同期数据来看,锦江酒店达到80%、华住为90%、首旅酒店则为67%。此外,锦江和华住的境外酒店数据水平已达到或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尽管,国内酒店集团去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但各家都在快马加鞭布局中高端市场。此外,“下沉城市蕴含着比一线城市更多的商业机会”已成为这几家酒店集团的共识。
事实上,目前中高端市场的连锁率还处于低位,确实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跟消费升级和中产消费群体的快速扩大,以及经济型酒店和豪华型酒店的消费转移有关。如何做好高端酒店品牌?这几家酒店集团也在深度思考,精心运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至9月,锦江酒店、华住和首旅酒店市场拓展速度均大幅下降,首旅酒店出现了开业门店总量的萎缩。这一现象是否还会持续?我们将跟踪观察。
5.节点产品探索不断
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空间……有业者说,为了应对疫情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酒店几乎使出了十八般武艺,特别是节点产品比之前有了明显的增多。
去年3月,因本土疫情波动,多地宣布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不少“双职工”家长面临留娃独自在家无人照看的难题,“托娃”需求明显上升。对此,一些酒店马上上线了“网课房”套餐,一系列精准服务,让很多家长动心。尽管“酒店托娃合规、合算、安全吗?”曾一度引社会界热议,也有业者提醒酒店“创新莫跑偏”,但在市场生意惨淡时善于抓住消费需求的尝试依然得到业界认可。
除了年年推出的考试房外,如火如荼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也“踢”热国内酒店市场。多个城市的酒店“看球房”预订量同比翻倍增长。安排炫动夜套餐、可以畅饮指定啤酒、有自由的看球空间……酒店拿出了满满诚意。融合多元业态、提供新鲜体验是酒店近两年惯用的营销手法。在这波营销潮中,“酒店+X”也成为吸引球迷消费的强劲动力。一些酒店借机尝试与消费者加深互动。
眼下,面对选择到酒店“抗阳”的消费者,一些酒店又直接推出了“抗阳”套餐,用更有诚意的服务陪伴客人度过这段时间。比如,近期首旅如家以“连住需求”为基础,搭配赠送营养早餐、酸奶+水果+防疫守护礼包为客人打造安心舒适的“暖心房”产品服务。
在节点营销上酒店越来越拼。对此,有业者表示,虽然适时推出节点产品是酒店之前就在使用的营销策略,但去年,面对传统商旅活动一再减少,市场几乎长期处于淡季的局面,如果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获得更好的收益,酒店人是愿意放手一搏的。
6.资本市场仍有波澜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资本市场上有几件让酒店业界感到高兴的事。美国东部时间11月11日,亚朵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开盘涨超40%。尽管亚朵上市后机遇和挑战并存,但中高端连锁酒店总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资本对中高端酒店的故事也愈发感兴趣。
去年,同样深耕中高端酒店市场的君亭酒店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自2021年9月上市至今,君亭酒店的流通市值增至原来的6倍。君亭酒店于去年11月24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君亭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这也同样给国内的酒店资本市场带来了一束光亮。
君亭酒店去年一年的业绩表现不俗,与浙江君澜和景澜酒店并表有很大关系。去年年初,君亭酒店以1.4亿元收购浙江君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79%股权、景澜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70%股权以及君澜系列商标。目前来看,君亭酒店与浙江君澜、景澜酒店的协同效应已逐渐显现。
当然,目前国内酒店资产价值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也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去年1月至4月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准备出售的标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酒店有20家,最后只有1家成交。9月初,又有消息传出,富力地产亏损出售一部分酒店资产。有业者表示,中国酒店资产管理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中国酒店业的实际,逐步剔除当年房地产发展带给酒店的种种弊端,注重坪效、创造更多的非房收入等将是实施专业化酒店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在此过程中,生活方式类产品的合理引入势必会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2022民宿行业关键词
1.国家标准助力发展
2022年,国家标准委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T 41648—2022)国家标准,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这部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历时5年深入多地调研座谈,多次征求意见,不断试点探索、完善最终出炉的“国标”,为民宿经营者提供了发展依据,为游客提供了消费指引。
“国标”明确了旅游民宿的定义,提出了旅游民宿等级划分的条件和办法,将旅游民宿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丙级、乙级和甲级3个级别,实施退出机制等,关注到旅游民宿的安全性要素、目的地功能建设以及个性化特色塑造等。
此前,从2017年《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7)行业标准发布,到2019年行业标准第一次修订,再到2021年旅游民宿行业标准第1号修改单,民宿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化、细化、科学化。
民宿是以更加适应大众旅游消费多元化、多样性的体验感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业态,更强调个性与非常规性,但是,“非标”不等于没有标准,民宿的发展需要讲求专业性。为此,“国标”的出台恰逢其时,这说明民宿的发展价值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同时,“国标”鼓励民宿根据不同客源对象、消费层次和功能类别做多样经营、多元发展,支持民宿创新,并将民宿治理纳入制度治理的体系。
“国标”的出台无疑助力民宿成为展示中国乡村美好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更多民宿成为乡村构筑“宜居宜游”生活图景的重要一环。在“国标”的带领下,我国民宿业将开始新一轮的奋进。
2.民宿管家成新职业
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民宿管家等74个新职业入列其中。近几年,随着民宿行业的蓬勃发展,“民宿管家”从业者实现了从“0”到“百万”级规模的跨越,他们肩负起提升民宿服务品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
民宿管家是指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需一身多能、一岗多职,具备沟通协调能力、信息挖掘处理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以及安全监督与应急管理能力等,把客人在民宿里的“衣食住行”都“管”起来。
当得知民宿管家被列为新职业之时,不少民宿从业者难以抑制兴奋之情。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多面手,制作美食、拍照、插花、定制旅游行程等才艺一样不落,招呼得了客人、玩得了直播、做得了营销。在部分从业者看来,民宿管家的职业化对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行、职业操守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善于沟通、能够与客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同时做好服务与管理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足够热爱乡村生活,将民宿管家做成事业,这样才能坚持到底。
随着民宿管家成为新职业,各地纷纷加大了管家人才的培训力度,也为大量的乡村人口创造了就业的机会。这无疑是民宿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的突破,能够较好地破解民宿管理和服务岗位人才缺乏的难题。此外,这对于民宿服务品质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民宿产业朝专业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的重要驱动。
3.修旧如旧利用文物
利用文物建筑设立民宿、客栈、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在文物建筑里设立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202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释放出诸多利好信息。《意见》明确提出盘活文物建筑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无疑为民宿、客栈的开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让传统村落获得了新生。
目前,我国拥有38万余处低级别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产权复杂,保护管理难度较大。在不少业者看来,《意见》的出台犹如“及时雨”,为民宿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因为民宿、客栈在地化、场景化、生活化的特质,可以更好地让文物建筑“活”起来,让游客和在地文化产生更深的连接。
文物建筑见证了历史更迭,凝聚了城市记忆,每一栋文物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建筑形制不能更改、空间改造受限给民宿业态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利用文物建筑经营民宿的业者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他们费尽心力也要还原建筑的原本魅力,愿意花费大量心思去打磨、去雕琢。如今,在福建漳州、云南大理等地,一栋栋“修旧如旧”的文物建筑彰显出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客人专程去打卡。
还有业者提醒,因为从开办条件、投资规模、经营风险、投资与成本间的有效关系等角度分析,利用文物建筑固然对提升民宿体验感具有一定作用,但一定要谨慎。
4.适应需求突出个性
疫情冲击加速了民宿业的洗牌进程,有人退出,但也有更多人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今,品牌化、集群化、规范化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不少从业者意识到,想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要从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出发。
2022年,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基本主导了假日市场,城市周边、郊区的民宿热度不断攀升。同时,消费者年轻化、需求个性化趋势更加明显,他们希望入住民宿时获得更为安心舒适的空间、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对乡村民宿提出了既保留乡土特色又融入现代生活气息的期望,同时也希望满足娱乐性和社交性的需求。总体而言,消费者对民宿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宿”。
面对着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民宿的整体运营模式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业者也作出一系列调整。比如扩大经营范围,进行自我升级,围绕细分市场的需求在设施设备、公区功能、餐饮服务等方面作出调整等。
有业者发现,经过市场的历练,想要持续讨客人欢心,单凭讲故事是不够的,还得脚踏实地做生意。为此,除了布局细分市场,不少民宿经营者已经开始进行产品的再创新,包括通过寻找小众在地文化符号,让其在民宿空间无限放大,形成新的特色,不断破解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创造更多记忆点,让其感受到“物有所值”。
随着民宿产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也愈发成熟、理性,民宿业者只有不断丰富产品内容、拓展民宿功能,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抓住非“宿”需求,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在主题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5. 打开思路拓展“民宿+”
如今,民宿已经成为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和乡风文明的载体,在民宿的带动下,乡村生活形态逐渐被更多人熟知,不仅助力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也不断为乡村赋能,让更多城市游客心有所栖、情有所寄。民宿之于乡村,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绿水青山和乡村旅游的崭新世界。
不少从业者致力于将民宿打造为小而美的文旅综合体,让客人在小小民宿之中品味“大千世界”。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爨舍民宿推出了拓爨砖、制作瓦片画等体验活动和“院主巡山”等民俗讲解活动;浙江省松阳县的鸣珂里·石仓文化民宿融入了传统工艺和非遗元素,开发了古法酿酒、古筝研学等课程;山东省肥城市的桃花海唐乡民宿每周举办“唐诗宋词鉴民宿”雅集活动,邀请村民、游客共同诵读唐诗宋词……活化乡村资源、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生活方式,是民宿主们不断尝试探索的方向。
此外,在民宿市场体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避免同质化竞争、找到适合民宿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尤为重要。2022年,“民宿+露营”“民宿+研学”“民宿+禅修”等吸引了不少客人的目光。在业者看来,“民宿+”是大势所趋,因此,他们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民宿的设施和体验,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开拓市场、创新方式,持续吸引新的客源,让客人在民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业界普遍认为,为游客提供更具个性、更具黏性、更具乐趣的体验产品和模式,推动游客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是乡村民宿创造新的蓝海、走稳走好高品质发展之路的重要一环。
6.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为了一间房赴一个村。也正因为民宿的落地生根,许多不为人知、地处偏远的美丽乡村被大众所发现、了解,乡村民宿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引导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推进,乡村民宿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将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出积极贡献。
如今,民宿即生活,与乡村共生、彼此滋养已成为不少民宿的发展模式。在北京房山,不少村民变成了民宿的经营主体,吃上了旅游饭;在江苏盐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把父辈的闲置房屋改建成民宿,节假日期间常常一房难求;在新疆塔城,村集体带领村民建设了网红民宿一条街,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乡村民宿的带领下,村子更美了,乡村旅游火了,村容村貌也更好了,实现了乡村变景区、房屋变景点,而这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乡村、回到乡村。
民宿是乡村振兴的助力,更是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文旅赋能乡村的有力抓手。让民宿真正扎根乡村,构建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才能形成起更优的发展格局,满足大众需求。
记者 王玮 唐伯侬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3年1月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