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改革>>非遗品牌IP授权走出跨界新路子
2023年10月27日
非遗品牌IP授权走出跨界新路子
非遗品牌IP授权走出跨界新路子

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焕发非遗传承新活力。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简称“非遗节”),非遗IP授权斩获颇丰。首次举办的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最终促成意向授权金额8200余万元。

此次授权展共集中展示了来自四川、浙江、湖南、广东、山东、陕西、江苏、北京等全国131家知名非遗品牌IP1000余个,并邀请12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机构进行授权洽谈。

活化非遗资源

IP授权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在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锦城风物品牌展台前,用蜀锦技艺创作的抽象三星堆青铜立人图案让观众眼前一亮。成都寻锦处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乔永平告诉记者,该品牌主要从事非遗蜀锦纹样的创新设计和文创产品创作,目前“千年丝路”系列和“巴蜀童年三星堆”系列非常受欢迎。

知识产权是活化非遗资源的重要途径,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一直受到业内外的关注。此次授权展现场吸引了众多品牌代表和观众的目光。在“有彝文化”展台,观众被各式根据藏族、羌族、彝族纹饰创作的非遗产品吸引。现场负责人熊彦告诉记者,他们的展品是少数民族纹饰的非遗再创作作品。这些展品通过3D打印打样,再用各类非遗技艺进行创作,每个作品都可以进行IP授权。如今这些IP深受海内外商家的关注。

“我们不单做蜡染,还做非遗研学,品牌IP还参加了香港授权展等展会,进行非遗IP授权……”双手染成绛蓝色的成都非遗蜡染传承人谢宝高兴致勃勃地向观众介绍着自己的产品。在他眼中,非遗不仅是“一针一线”的传承,更需要以IP授权的方式焕发新活力。以中国瑞兽为创作灵感的重庆相予品牌主理人王晖对此次展览搭建的平台赞叹不已。她说,通过授权展这一平台,实现了非遗项目之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作为非遗节开办以来首次聚焦非遗品牌IP授权的展会活动,本次授权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精心设置了七大主题活动,包括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前培训、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会议、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分享会暨专题推介会、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项目路演、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线上展和四川非遗IP开放日活动。

搭建跨界场景

助力非遗走上更大舞台

活动期间,许多熟悉的跨界合作非遗项目出现在IP授权展上。汪氏皮影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海燕展示了其与品牌联名合作的案例。自2017年与某化妆品牌合作产品包装、表情包之后,汪氏皮影又先后为百度定制了皮影春节首页、为腾讯打造了专属皮影伴手礼,随后更是开启了国际合作之路,与爱马仕、凯迪拉克、芬迪等国际品牌联名推出了多个跨界文创产品,让非遗变得更潮流,走入了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传统舞蹈翻山铰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队前来参展的平昌县旅游产业促进中心主任范涛展示了该项目与浪莎袜业合作的成果。据介绍,从非遗项目中提取的元素如今已化身“欢喜铰子船袜”文创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并上市销售,预估产值达500万元以上,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持续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跨界带来更多合作空间。授权展现场,四川南丝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四川扬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IP授权协议,授予扬眉文化全国首个公益数字文创IP“Kamelo”使用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深耕环保公益事业,推动回收循环再利用供应链,将消费者公益权益、公益积分兑换、轻低碳和零碳产品与非遗文化、品牌IP等进行市场化的运用与销售。未来,“Kamelo”将通过授权走向全球,全国首个数字公益IP将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环保公益力量。

加强版权保护

持续点亮非遗品牌时代光彩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非遗品牌IP的知识产权运用,本次活动专门设置了非遗品牌IP合作共创区,并配备了非遗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区,便于非遗品牌IP的供需双方进行洽谈交易。现场供需双方开展授权洽谈,共同促进非遗品牌IP的价值转化,推动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此次现场包括了香港贸易发展局、睿桥商业集团等在内的120余个国内外头部企业和机构参与。

当前,知识产权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合理利用、文化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当下实践看,各地纷纷运用知识产权确权等多种方式加强非遗领域的版权保护,助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强化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八届非遗节落下帷幕后,拟在成都定期举办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持续扩大参展和洽谈规模,开展会议、路演、推介、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洽谈活动,激发非遗传承人、保护机构、非遗从业者的创新活力。通过搭建非遗品牌创新转化平台,牵手设计师、艺术家、品牌机构等,让非遗与市场对接,以展示带动发展,以发展实现传承,让非遗不断回归现代生活场景,增强非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付远书)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0月27日第2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