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小小村庄何以捧得“世界级大奖”?
2023年10月27日
小小村庄何以捧得“世界级大奖”?
小小村庄何以捧得“世界级大奖”?

2023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近日公布,中国江西篁岭村、浙江下姜村、甘肃扎尕那村和陕西朱家湾村入选。加上2021年入选的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和2022年入选的广西大寨村、重庆荆竹村,中国入选乡村总数达到8个,位列世界第一。这正是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小小村庄何以登上国际大舞台,捧得“世界级大奖”?近年来,我国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涌现了一大批让人向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道路。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推出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超过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扎根在民族文化沃土里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永续文脉的沃土。近年来,民俗文化、“晒秋”、非遗体验等文旅融合项目在美丽乡村掀起热潮,让世界通过乡村旅游这一窗口,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深秋十月,沿着秦岭的盘山公路驶进陕西朱家湾村,道路两旁的民宿、农家乐、旅游餐厅鳞次栉比。依托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终南山寨,朱家湾村开办了集体公司、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以阳坡院子为代表的民宿农家乐集群,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路子。“以前这里是‘养在深闺’,现在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了。”牛背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鹏感叹道。

眼下,江西篁岭村的“晒秋”景观进入最美观赏期。辣椒、玉米穗、稻谷、绿豆……白米为底、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一幅幅赤橙黄绿交织的美丽图案,呈现在一栋栋徽派古建的楼顶之上。篁岭“晒秋”,不仅晒出了丰收的果实,也晒出了村民们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近年来,篁岭古村还发起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与法国、荷兰等国的名村同台对话,持续提升篁岭的国际影响力。

“拥有传统村落、梯田花海、水口古树等资源的篁岭古村,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开发,容易陷入‘千村一面’的发展瓶颈。”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挖掘乡土文化的基础上,篁岭古村在旅游产品打造、村落风貌复兴、非遗资源整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了从“丑小鸭”到“金凤凰”的蜕变。

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桃源家……古建筑是安徽西递村村民心头的宝贝。目前,全村有明清祠堂3座、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递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胡傲立介绍,为做大做好旅游业,西递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了集非遗传承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于一体的“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而今,西递村早已实现了从“卖风景”到“卖文化”的华丽转身。

“参与‘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是推广中国乡土文化、展示中国乡村建设成就的绝好机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通过参与评选,可以向世界展示更生动、更丰富、更贴近百姓生活的中国乡土文化,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乡村之美。同时,也可以向世界宣传中国探索出来的文旅融合、天人合一、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道路。

保留着乡村原生态底色

如今,乡村旅游类型多样、形式丰富,渐成中国旅游市场新热点,年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为世界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日,甘南藏族自治州多地迎来降雪,扎尕那村也换了一副“面容”。黄中带绿的树木披上银装,云雾缭绕,别有一番韵味。近年来,扎尕那村利用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资源,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反哺生态保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之路。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游玩感受:“高山草甸、古老藏寨,能见到这样的美景,也算不虚此行。”“这里像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宁静而美好。”

重庆荆竹村地处武陵山腹地,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汉、土家、苗等民族在此交融共生。荆竹村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荆竹村尝试引入文旅公司,为村庄量身打造旅游项目——归原小镇,将村民旧居改造成民宿、餐厅、图书馆等,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底色。目前,荆竹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漫步浙江余村,村道两旁的院墙早已消失不见,“长”出了不少咖啡馆、主题民宿;一场场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农家乐和民宿家家红火;余村大景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不仅可以提供旅游咨询等服务,还是展示展览的交流平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短短十多年,余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去年11月,品·智共赋未来乡村——ECI国际绿色发展(中国·余村)创新论坛暨ECI AWARDS国际艾奇奖2022年终审会在余村举行,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获得嘉宾一致称赞。

“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乡村具有鲜明的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势,能够让人看得见来路,记得住乡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表示,“从世界旅游品牌竞争和提升我国旅游全球影响力、话语权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全球旅游目的地评选,还要建立自己的评选、评定和评级标准,并将其推向世界,依托设立在我国的国际旅游组织,开展全球性评选、评定和评级活动,抢占品牌评选阵地。”

源自于村民游客美好追求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随着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在这个进程中,村民致富了,游客开心了,有效实现了村民与游客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广西大寨村怎么才能吃上“旅游饭”,实现乡村振兴呢?“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不少村民笑着说。近年来,大寨村确立了“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理念,一边发展旅游,一边保护生态,把厚重的瑶族文化和壮丽的梯田风光巧妙地融合起来。而今,大寨村已经探索出“流转梯田有租金、入股梯田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发薪金”的发展模式,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乐了游客。

沿着浙江“最美公路”之一的淳杨线一路向西,便来到下姜村,村中石板路一尘不染,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参差错落。曾经“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的穷山沟,如今已成为“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的聚宝盆,全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2002年的2755元跃升至2022年的48818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发扬先富帮后富精神,带动周边走共同富裕之路。”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表示,在以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村民的旅游参与,确保村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更好的就业机会;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和新时代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增加乡村旅游的艺术内容和文化内涵;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改善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结构老龄化、产业单一、人才匮乏等问题。

“中国的‘最佳旅游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成果缩影,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交流互鉴的中国样本。”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启动“最佳旅游乡村”评选。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正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乡村蓬勃发展的缩影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不断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最真实的美丽中国。(本报记者 范朝慧 赵腾泽)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3年10月27日第1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