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天地>>“话剧腔”的中国化
2023年11月06日
“话剧腔”的中国化
“话剧腔”的中国化

 

用“话剧腔”进行表演,有可能让观众感到疏离和不舒适,因为“话剧腔”是从外国语言那里套用过来的,语言不同,节奏和表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就可能导致表演不够自然,影响演出效果。这就需要“话剧腔”的中国化。

对此,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很有心得,他在教台词时,就跟大部分艺术院校不一样,不用西方的美声发声方式,而是用京剧、大鼓、戏曲、相声来训练,所以没有“话剧腔”。这样的训练方法值得借鉴。

本土舞台艺术的说话和演唱肯定都符合汉语腔调特点,也都符合本土观众的审美特点。话虽如此,如果观众一直浸染在西来腔调之中,久而久之,也可能会对本土腔调水土不服。好在话剧以对话为主,其腔调与本土观众的日常讲话并无根本不同,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实现“话剧腔”中国化有利于观众更好地欣赏话剧。(谭繁鑫)

 

来源:文化和旅游大数据 2023-11-03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