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改革>>文化惠民社区化力度仍需加强
2023年11月06日
文化惠民社区化力度仍需加强
文化惠民社区化力度仍需加强

文化惠民社区化,也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范围内,旨在进一步推动服务均等化,拉近惠民活动与居民的距离,进而提升民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笔者所居小区门口,新开张一家理发店,店主图喜庆,邀请舞狮队两组,在门口欢闹一下午,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放学后的孩子看此场景欢呼雀跃,堪比春节。由此联想到一个问题,小区及周边,似乎很长时间不见文化活动。室内培训、讲座不容易发现,室外展演等也见不到。也就再次想到文化惠民社区化的问题:文化活动究竟该如何扩大覆盖面?

近年来,谈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均给予“高度重视”的态度,工作举措诸如设施建设、活动开展、人员组织等,看起来内容十分丰富。

但现实状况是,在一些地方,尽管文化惠民活动年年举办、异彩纷呈,当地的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却始终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除了群众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之外,就是当地活动“总量可观”,却未考虑实际辐射人群。

比如,某地一村庄,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集体经济好,乡村旅游有声有色,革命文化底蕴厚重。省里、市里的文艺院团、文化馆、协会组织到基层演出,几乎年年来这里。今天省团来了,明天市团来了,后天县里的文化馆又来了……文化艺术领域有限的公共资源,没有实现均等化分配,而是扎堆聚集,最终出现惠民服务“旱涝不均”的情况。有的村群众说演出好看,有的村群众则一脸问号“什么演出”。

文化惠民社区化力度不够的问题,持续多年,解决起来需要下一番功夫,关键是真正站在人民立场考虑问题。比如,一场惠民演出来到某一个村庄,究竟吸引多少人看?台下坐的都是哪些人?演的节目是如何挑选出来的?如果看的人不多,原因是什么?下一步要怎么提升?

文化惠民无小事。如果相关单位将惠民活动当作走过场,组织起来漫不经心,民众会认真看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相互性,你用心付出,别人会报以掌声;你胡乱应付,观众寥寥也是“情理之中”。(苏  锐)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1月6日第2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