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机构青少年美育实践——从“以我为主”到“你我牵手”
2023年11月09日
公共文化机构青少年美育实践——从“以我为主”到“你我牵手”
公共文化机构青少年美育实践——从“以我为主”到“你我牵手”

“圆梦青苗·以艺育美”浙江省乡村未成年人“美育课堂”志愿服务项目  浙江省文化馆供图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美育关乎人的情感、心灵,影响人的生活、生命各阶段诸多判断,尤其对青少年成长意义深远。

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为目标,社会美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也为以“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目标的文化馆行业及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公共文化机构是社会美育的重要力量

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得到政策大力支持。2017年3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提出,要利用学生课后服务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践证明,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推进美育全面发展,要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谈到,公共文化机构已成为社会美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正发挥着重要功能。结合调查研究,赵保颖认为,青少年美育工作需紧紧抓住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充分结合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年龄差异、不同认知习惯,培育青少年美育服务品牌,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新、做精。

据了解,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指导下,中国文化馆协会打出一套组合拳,以各级文化馆为主体,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艺培机构积极性,搭建青少年艺术普及交流展示平台。2024年将推出“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全民美育”青少年艺术普及推广系列展演项目、青少年美育校外实践基地试点项目等,着力探索建立“公益服务+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艺术普及+研学旅行”相融合的青少年美育新模式。

精准发力

探索青少年美育高效路径

近年来,许多文化馆从“以我为主”开展艺术普及工作,转变为“你我牵手”联合社会力量扩大工作范畴。不少文化馆与学校合作,建设美育基地,充分对接供需,共同解决校园艺术服务缺口与艺术培训服务不匹配等难题,深化了青少年美育成效。还有的公共文化机构将青少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后备军,让他们在体验艺术的过程中服务他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我们的路径较为清晰,一是扎实做好浙江青少年乡村美育课堂,二是不断做强‘浙艺少年’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从培育培养到展演展示、从乡村课堂到城市舞台、从课余爱好到艺术新星,这两条路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浙江省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阮静介绍,浙江省文化馆联动市、县级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根据乡村青少年实际情况,开设适龄的乡村美育课堂,将服务送至农村文化礼堂,并邀请美育指导师、艺术培训机构优秀骨干展开精准培育,以此推进青少年美育均等化、规范化、品质化,实现以艺术实践提升青少年审美素质,以优秀作品引导青少年人格发展,以幸福体验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从“全民创意”到“全民美育”,再到“青少年美育”,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探索出特色发展路径。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顾丹丹说,该中心构建了总分馆美育矩阵,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各类美育活动,“托起梦想”美育四季公益课堂创立10年来,每年开设各类兴趣班超100个,年均服务青少年超1.5万人次。去年5月起,福田区又以5个主题文化馆和福田美术馆为依托,成立了福田区公共文化研学基地,辐射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学校,提供优质研学艺术服务。值得一提的还有福田区新近开放的青少年美育阵地——梦工厂,集纳福田24小时自习室、元宇宙体验空间、潮流便利店等功能区,满足青少年学习、体验、互动需求,自开馆以来,日均到馆人流量达3000余人次,受到深港两地青少年欢迎。

各方联动

共塑青少年美育新局面

面向青少年的美育门类越全,机制越灵活,服务青少年的专业机构越多,方式越多元,越能推动青少年美育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云端美育”平台的打造者,浙江之江美育文化发展中心以数字服务的方式融合科技、教育、文旅各类资源,深耕青少年美育,链接广大青少年群体,成效显著。“无论从时间成本、能力匹配,还是学习目标各个层面,数字化都是必经过程,更是青少年美育提档升级的有效手段,以此为基础,我们提供的内容要优质、形式要多样、传播要广泛、互动要转型、技术要升级。”浙江之江美育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蔡懿认为,青少年美育的起点至关重要,需要各方共享、共建优质资源,开设更多赏析类、普及类美育课程,从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的角度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分工,传递向美向善的价值观,给予青少年正确引导,还要促进资源流动,让二、三线乃至偏远地区、乡村的青少年也能接触到文化艺术,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中国文化馆协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瑄认为,做好青少年美育要注重培育中坚力量,即培育带动一批水平高、基础扎实、热爱艺术、乐于分享的美育导师队伍,循序渐进,层层提升,让青少年有更多更可信赖的老师,有更便捷更可持续的渠道,理解美、感知美、表达美。“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美育并不是长期单向的资金、精力、人才的投入,也可以在服务青少年的过程中,更加精准地把握青少年需求,定位下一阶段美育市场的增长点,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扩大受益面,这种良性循环的建立往往能带来长尾效应,为青少年美育输入源源不断的社会能量。”孙瑄指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汪曙光则建议,以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为抓手,提高青少年美育质量;开展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推进美育综合化进程;加强社会艺术资源利用,营造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本报记者  王  彬)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1月9日第6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