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把脉行业趋势 搭建交流平台
2023年12月08日
把脉行业趋势 搭建交流平台
把脉行业趋势 搭建交流平台

——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培养工作成效明显

11月8日至18日,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线上培训, 1600余名历年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在线以点播的方式,完成了此次培训。此前,为期7天的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专题培训班于10月29日在海南海口结业,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参加了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现状,同时更加明确了未来在推动文旅融合方面努力的方向。

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开始组织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2022年,为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调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项目名称调整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截至2022年底,通过公开推荐、选拔、公示等程序,在全国已累计遴选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934名,他们广泛分布在乡村旅游开发、民宿经营、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等领域,在加强乡村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制度,遴选带头人只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步,作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主体,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的能力提升十分重要。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意识到,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十分必要,这也是组织开展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培训的初衷。

在海南海口举办的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专题培训班,采取课堂授课、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非遗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等主题,邀请来自中央党校、中山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抖音集团等高校、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授课。同时,组织安排赴施茶村、排港村等地开展现场教学。为增进学员互学互鉴,培训班还开设论坛式教学环节,来自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进行示范项目经验交流。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慕家酩馏酒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慕兰出身酿酒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酿酒技艺,在她和经营团队的努力下,打造出集文化、文创、文旅为一体的“慕容古寨”,促进了当地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作为带头人,慕兰参加了此次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等课程让她深受启发。“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今后如何把自身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未来要深挖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把文化传承下去,推动旅游业发展。”慕兰说。

以学习开拓视野 交流促进提升

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专题培训是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的一项重要抓手,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导带头人学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要求、新任务,了解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增强带头人扎根基层、奉献乡村的本领和能力。广东省开平市仓东村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负责人沈益民说,培训课程丰富多彩,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培训中,河南省洛阳三彩陶艺村有限公司(爱和小镇)总设计师郭爱和分享了艺术赋能和美乡村的实践经验,倡导在乡村未来的发展中,要将提升村民的美育作为重要的一环。“优秀的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只有根植本土,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郭爱和认为,在乡村建设规划中应融入艺术思维,让“乡愁”与“乡建”融合共生、互惠互利。

郭爱和的实践经验分享,让沈益民深受启发。“仓东村也是以文化为主导发展的传统村落,如何发挥乡村的优势,注重其社会价值和民生价值,培训过程中的交流分享让我有所思考。”在侨乡江门,当很多华侨特色村落正面临着“空心化”危机时,仓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里,所有设施延续了传统乡村风格,具有浓郁的侨乡风味。沈益民认为,乡村建设要改变乡村改造的思维,要与乡村环境、文化以及其功能相匹配、相协调,让乡村还是乡村。

郭爱和的分享引起了很多学员的思考,很多学员和他交流如何更好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郭爱和说:“此次培训为我们这些带头人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个省区市的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为以后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推广、建设带来更多助力。”

从培训课堂走向实践一线

作为线下参与专题培训的带头人,山东孔子少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表示,通过培训,学习到了关于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和实践案例,对未来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他在家乡打造的孔子六艺文化园,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带动周边村、社区居民参与运营,促进辖区周边配套经济增收,解决了村民农闲时期的就业问题,更推动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的问题;乡村旅游不仅要提供旅游服务,更要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魅力。”谈及未来的发展,李峰充满信心,“培训课堂上的理论体系和生动实践案例,让我打开了格局和思路。下一步,将丰富孔子六艺文化园的功能,切实发挥好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作用。”

作为带头人,魏惠君同时也是广东剪纸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次她在线学习了所有培训课程,并详细记录下课程内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解读’‘非遗保护利用和旅游融合发展’两节课。以后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续血脉基因,当好技艺守护人、传承带头人。”

魏惠君说,非遗传承中,要主动适应现代生活、现代审美,在保持技艺传承的前提下,改进产品设计,让“旧艺”穿上“新衣”,为非遗项目注入更新、更丰富的内涵。“目前,我们每周会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向学生传授剪纸技艺。每月还会到社区为群众义务传授剪纸,并在不同的节日开展主题性活动,以此提升大家的传统文化知识及剪纸艺术。”魏惠君说,只有把传统技艺与产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大众文化生活结合,才能让非遗不断传承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本报记者  于  帆)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12月8日第2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