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科技>>虚拟数字人 文旅场景显身手
2024年03月01日
虚拟数字人 文旅场景显身手
虚拟数字人 文旅场景显身手

2月2日,吉林首部虚拟数字人冰雪文旅宣传片《长白天下雪,雪域见奇遇》发布。宣传片既是两位数字人——“初一”“玄龙”的传奇爱情故事片,也是一部吉林长白山冰雪形象片,通过虚拟现实制作技术与长白山实景拍摄相结合,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近年来,文旅行业不断拥抱科技创新,探索着数字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虚拟数字人随之诞生,他们可以是导游、讲解员,也可以是地方形象代言人。凭借着聪明的“大脑”、极强的可塑性,他们活跃在文旅行业的诸多场景中。

惊艳亮相的“国风少女” 名字透着文化气

唐代花钿妆容、双髻丸子头,身着淡雅长裙的文博虚拟推荐官文夭夭是一位“国风少女”,她已“入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负责解说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文夭夭”取名自《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网友表示,文夭夭“人”如其名,处处透着“文化气”。在形象设计上,文夭夭融入传统中式元素的古韵之美。双髻丸子头源自古代少女发型,后部增加现代编发;妆容融入唐代盛行的花钿装饰,透出年轻与古典交织的气息;服装采用现代莫兰迪色系,以“古代扇子”为贯穿元素,展现着浓厚的时代感和艺术感。

此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虚拟数字人艾雯雯,其形象设计也值得一提。据介绍,设计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对中国女性容貌审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古代服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参考了国博已经开发的相关文创产品。目前,她已有五六套适应不同场景的服装,有印着“新青年”字样的白色T恤,也有飘逸素雅的汉服。

同时,艾雯雯的名字也有深意。“艾”通“AI”、也通“爱”,“雯”通“文”,名字寓意艾雯雯以AI(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表达了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

有网友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既有古典美人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女孩的活泼开朗,期待和雯雯在国博邂逅。”

“腹有诗书”的数字人 传播文化有一套

高颜值的虚拟数字人可不是只有美丽外表的“花瓶”,在传播文化方面,她们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镇之地,五座园林,人文荟萃,商贾云集。这是大家普遍印象中的南浔,而在这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浙江湖州南浔古镇的官方微博,虚拟镇长林桑晚在视频里介绍着南浔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景。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美称,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留下过众多诗人、散文家的足迹。不久前,身着白色西装、性格活泼开朗的虚拟数字人林桑晚成功当选南浔古镇虚拟镇长一职,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信息咨询、知识问答等服务的同时,还录制了系列视频,在虚拟场景中为游客讲述南浔古镇的各种文化。游客可以通过有温度、有个性的林桑晚,与南浔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链接,对古镇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我的目标就是将自己的所学所用贡献给家乡南浔,更要把南浔的美、南浔的格局和视野传递给世界。”视频中林桑晚说。

“将古镇文化元素与虚拟数字人结合,旨在构建一个虚拟文旅空间,为游客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沉浸式文旅体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南浔古镇,从而让千年古镇和江南水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南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虚拟镇长是文化旅游与元宇宙跨界融合的一次尝试,为古镇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人设稳定”的形象代言 文旅应用前景广阔

“刘三姐”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它根植于广西山水,是几代人深刻的记忆,也是具有鲜明广西地域特色的专属文化符号。

作为“广西文化旅游数字推广大使”,多才多艺、形象美丽的虚拟数字人刘三姐深受游客喜爱。她会唱山歌,会讲白话、壮话、桂柳话、客家话等方言以及英语、东盟语等多种语言,让美丽广西再度在互联网“出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刘三姐这个文化符号作为广西文旅AI数字人的原型,既是一种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展。希望借助刘三姐虚拟数字人把广西的民族文化、山水文化推向全球。

近年来,流量明星、偶像演员“塌房”的例子数不胜数。频繁的“塌房”现象不仅会让粉丝伤心失望,给自身品牌效应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相比之下,刘三姐等虚拟数字人所具有的可塑性强、人设稳定等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如今随着技术手段不断成熟,超现实虚拟数字人在各地应用也越来越多,为文旅行业发展带来助力。基于海量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制作生成的虚拟数字人,拥有成本低、真实性强、安全系数高等优势,“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专属服务,拥有很高的情绪价值。”

宋洋洋认为,未来虚拟数字人或将与旅游场景、文博场景进行更深度的匹配、更深入的结合,“这需要虚拟数字人更具有真实感和共情能力,同时实现更低的成本,为各地落地应用这项技术、传播当地文化提供便利条件。”(本报记者 杨雪寒)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4年3月1日第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