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吹响文化馆集结号
2017年04月25日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吹响文化馆集结号

 

““四月杨花飘京畿,八方学子聚文院。” 4月13日至19日,来自全国的57位县级文化馆长相聚北京,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第十五期全国县级文化馆长培训班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的大背景下,这次培训尤为及时且重要。

学院副院长段周武出席了开班、结业仪式并讲话,他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提出了“政治责任”、“岗位责任”的要求,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充分认识到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鼓励大家要调整好学习状态,将学到的理念及思路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段周武出席开班仪式

内容精彩,增强信心

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多角度多形式,培训内容丰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冯守仁老师、安徽芜湖市文化馆馆长王岭老师、原天津市群艺馆馆长李治邦老师、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博士雷强,讲解非常有深意,指导性强,操作性强。通过总分馆制的讲解,四川模式、吴江模式、嘉兴模式、重庆模式的讲解,对县级馆建立自己的管理机制提供了参考;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洋讲解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个重点,指出了面临的六个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六个对策;上海社会科学院、巫志南研究员讲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从宪法保障、立法领域、立法方式、精神实质进行了全面解读;中央党校教授李媛媛讲授的习总书记宣传文化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指出了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必须加强文化强国战略。文艺创作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学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宣传文化工作系列讲话精神

培训班还安排了两次研讨交流和一次现场教学,到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现场学习,让学员从课堂的想象中走出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切身体会运行和管理亮点。

无论政策层面、管理层面、还是创作层面,授课老师风趣幽默、声情并茂,讲解循序渐进,学员们不仅学习知识理念,拓展视野,更感到备受鼓舞,增强了文化馆建设和管理的信心。

促进交流,敢于探索

培训部带班团队严格要求,班委会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作用,既保证学习环境的井然有序,保持优秀的班风学风,也督促参训学员积极探讨,引起重视,以学习为己任,不忘开班时领导们嘱咐和期望。

学员交流:“黄金一刻钟”

班内推行了“黄金一刻钟”的学习模式,即课后15分钟的复习,通过小组讨论整理课堂笔记,回顾和补充,使知识得到巩固,所学也更加丰满,同时增加了馆长间的讨论机会,促进交流和思维碰撞。由学习委员及6位组长整理了学员们的笔记重点,整理出的授课精华内容再分享给全班,使学员结业后可以通过笔记和课件的再回顾,延续学习,并延伸到全馆的学习。“一个学习型的领导能带领一个学习的团队。”带领全馆人员学习和交流,寻找突破口,并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改善文化馆的现状。

学员交流“黄金一刻钟”

增加“黄金一刻钟”环节的交流,使学员们学会了团队研讨学习的方式,增强了融和、共享的意识,是学习形式创新的一种尝试。由此使得学员们更加珍惜培训机会,重视学习与思考。在结业仪式上,副院长段周武充分肯定了培训取得的成效,认为班风学风好,达到了培训效果。

院领导颁发结业证书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和推进,以及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将会有更多的文化馆人集结于学院走进课堂,学习知识,解读《保障法》,交流经验,寻找思路。文化馆的建设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利用好《保障法》科学的开展文化活动,有效的推动中国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不仅是文化馆人的使命,更是时代的需要。

供稿:培训部   张祎晗

时间:2017-4-26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