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期三天的准军事化管理的培训班新探索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侧记
5月29日,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开班,于5月31日结业。全省17县(市)文广新局分管局长、科(处)长、文化馆和图书馆馆长及省直文化系统相关单位66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

培训组织全程彰显军营魅力
一个三天的培训班能够怎么办?时间稍纵即逝,好像刚刚开始,就要面临结业了,给培训项目团队管理带来不少困惑。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学员从一开始就进入培训状况,增强学习使命感?学员们在这个班上感受到了一种“魔力”,一种准军事化生活带来的紧张、兴奋、刺激感。
学员烟台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兵龄三十年的老军转干部)郑江林说:学校的短暂生活又融入了军营气息,想起了火红的军营,火红的年代,火红的情怀……
每天课堂上学员们都提前十分钟准点入座,像战士进入阵地,签到并把手机调整为静音,做好上课准备;每日“晚点名”——每晚学员向组长报平安;每次班级集体活动,大家自觉向组长微信签到,如同吹响“集结号”,已然养成习惯。

大家普遍感受到了军事化管理给培训带来的意外效果。学员们认为,心灵受到洗礼,对人生意义有了新体验,甚至要重新审视修正自己后半生事业规划。

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黄金一刻”大家积极讨论,分享感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融洽
班风建设成为学习的助推器
无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全省各地市县各级文化局长,社文科(处)长及文化馆、图书馆馆长,破冰相容,同堂学习,同组活动,却能够统一身份学员相待。这是自第一天报到日班会就做到了,而且多位学员代表在结业仪式上发言时都提到,培训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文化馆、图书馆团队管理方面,希望借鉴此次培训中的理念,把优良班风建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髓,贯彻到文化管理实践中。


一个仅有三天的培训班,66位学员分明感受到了团队生活的火热与快乐。尽管日程安排的满满的,但是却真实感受到了既紧张充实又妙趣横生;做到了课前晨读虔诚凝神,朗朗书声绕梁三日;课堂听讲秩序井然,互动交流气氛热烈;课后消化“黄金一刻”,分享积极惜时如金;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团队作风,养成良好,兴趣结缘,情感渐深,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师生、同学的友谊,的确不虚此行。他们用行动勾画了一幅山东文化干部北京军训般培训学习的美丽图景。为此省厅官网专门开辟了与北京培训班信息沟通的热线渠道,报道山东班培训精彩内容。
来自学员满意度测评数据显示,对班主任和带班成员的优秀率均达到100%。
结业后的学员心声
学员山东省滨州市文化馆馆长李晓静在结业三天后的微信群上感言:我们六组小合唱《我是一个兵》节目极具文化价值啊,既展现了六组的精气神,又唤起了在场军人的深沉情感。特别是五位军旅生涯故事人即兴分享的军人情怀,令人感动而难忘。尤其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几位战友感言,想起牺牲的战友,面对生活只有知足和感恩。由此也使大家对军人更加理解和敬重,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文化使命感!
供稿:文化事业培训部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