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文旅融合提速的九个趋势
毕绪龙
疫情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抗疫工作,亲历特殊时期的政府帮扶、行业互助、企业自救和公共服务,在复工、复苏和重归正常发展轨道过程中,许多原先想做而未做、想做好而未能做好的事情,经此一“疫”而加速,这一切把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内生性、直接性凸显出来,为今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速创造了可能性。不揣简陋,姑且列举九种趋势,供业界参考和批评。
一、融合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文化和旅游行业,强化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内生性和直接性。首先,在实体空间消费曾一度基本归零的情况下,涉文涉旅在线消费需求强烈而庞大,无论是考虑价值传播还是经济效益,虚拟文化旅游作为“可替代产品”恰好可以弥补消费需求,但由于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转化、互动发挥融合势能准备不足,文化旅游线上产品和服务业态、模式基本没有成型,这种状况将在今后引起行业关注和重视。其次,文化场馆闭馆期间多有尝试在线展览、艺术普及直播和公益课堂,将为今后探索与旅游业务融合提供内生性经验。三是“互联网+”基础上的“文化+”“旅游+”或“+文化”“+旅游”理念将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理念,且加速趋势是线上服务更紧密地服务线下,从而促进在地、在场商业文旅消费模式的创新。
二、职能融合
机构改革以来,文旅职能融合时间较短,行业情况较复杂,受原来隶属关系影响较重,领导干部队伍适应也有个过程。受疫情影响,职能融合提速趋势将会显现。一是在疫情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门、行业在政策帮扶、救助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经历了合作,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既看到文化和旅游的不同,也发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共性,为超常速职能融合提供了实践。二是疫情后文化和旅游行业加速变化,将会带来行政部门加快职能融合,以适应并引导行业变化。三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急需政策创新,需要职能融合提速。疫情影响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不充分凸显,将聚焦为顶层设计和规划层面的问题意识,发挥文旅融合发展势能、帮扶促进文旅行业疫后复兴将作为重要内容进入“十四五规划”,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措施也会更加清晰。这在近日23个部门联合出台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政策中已有体现,但涉及文旅融合方面的思路举措仍需深入研究。
三、公共领域文旅融合
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受惯性管理思维和运行方式影响,二者的融合点、融合方式等既缺乏主动性,又缺乏有效的融合路径和措施,同时还存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疫情期间,各地博物馆、文化馆等通过在线展览、艺术慕课、公益课堂等一些方面做出公共文化服务开放性、社会性尝试,静态性僵滞化状态局部改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经由此次疫情完成了一次突破,让全国各地几百家博物馆、300多项网上展览资源走出博物馆、走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文旅融合,取决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开放程度,服务形式必须不断适应文化传播和消费的流动性、开放性、社会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是公共服务领域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疫情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这些探索和尝试如果能够持续保持活力,再加强同城、同区域的旅游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打开文旅融合局面。
四、旅游新业态中的文旅融合
从文化和旅游融合业态发展来看,目前主要还是由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文博旅游等已有业态来支撑的,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这些已有业态,本身就是文化资源和旅游载体的结合体,面临的不是融合问题而是转型升级问题。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业态发展,重点是旅游新业态的文化态度文化业态及其融合问题。比如,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并非旅游的直接形态,文旅融合才是旅游的直接形态,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中的文旅融合新业态形成了,方能彰显新势能。随着行业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的认知、转变和创新,旅游新业态中的文旅融合将会提速。
五、市场主体融合
文旅融合重点在产业,关键在市场主体,具体要看企业。受疫情影响,文旅行业共同体理念有所加强,大型OTA和旅游在线平台实施行业自救,知名旅游企业和机构免费提供培训课程,联合各地文旅部门开展培训,面向社会开展公益直播等等,从一个侧面体现文旅行业共同体意识,将会发挥促进文旅市场主体融合的作用。疫情考验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如果旅游企业的文化板块增强则可抗拒更大风险。在科技创新领跑的5G时代,文化和旅游科技不仅不断催生新业态、刺激带动文旅消费,而且势必造就文化和旅游内容相互倚重的多元化经营文旅企业。就像迪士尼,传媒网络收入和主题公园、体验及周边收入构成起财报的“基本盘”。
六、文化和旅游消费融合
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意义就在于要“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意见》提出构建文旅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重点城市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及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等,实际上也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融合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支持。文旅消费融合在集聚区、田园综合体、shopmall、特色小镇等的趋势逐步增强。
七、教育培训领域的文旅融合
教育与培训事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人才建设。从疫情期间行业自发的免费培训课程发布、公益直播等情况和趋势来看,无论是出于塑造培训主体的行业影响力,提升培训主体的教育培训经济效益,还是借此扩大用户粘性的“吸粉”效应,政产学研融合、交互式开展教育培训的吁求再度提上日程,由学历教育、事业机构培训、社会化培训构成的文旅人才教育培训正在酝酿结构变化加速度,文化和旅游行业的人才培养培训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趋势开始明朗。疫情期间,以同程、巅峰等为代表的文旅公益直播赢得七八十万人在线参与,虽然还不能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培训的典型来看待,但是起码为今后的社会化文旅人才培训进行了试探和摸索。
八、海外文旅宣传推广
有三个因素正在促使海外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融合加速,一是旅游结构不均衡,入境游在三大旅游中占比最低,影响旅游大国建设;二是疫情在一段时期内造成入境游压力较大;三是受疫情影响,入境游承接主体成本加大。这些因素都会促使目前正在进行的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整合加速,尽快发挥其在海外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方面的作用。近日的《意见》也提出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模式,编制前瞻性入境旅游营销战略规划,鼓励成立专业化的文化旅游形象营销机构,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游客参与互动的全方位推广宣传模式。
九、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融合
这次重大疫情将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第一,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创新方面,更重要的体现在文化和旅游服务的质量品质提升方面。第二,本质上属于文化认知和文化体验的旅游,和本身就属于从观念意识精神心理方面增益人类营养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沿着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保护、持续性文化的道路方为正途。第三,文化和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或前提是对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责任。质量品质、可持续性都与社会责任紧密相关。疫情期间,无论是迅速启动旅游业务退改措施,还是紧急展开的行业自救,也包括行业自行开展的公益培训等,文旅企业在减损严重的情况下都坚持了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今后,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文旅企业对文化价值判断和经济事实判断的调适和结合,从而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原载:龙文在线
日期:2020年3月15日
作者:毕绪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