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优秀传统技艺,传播中国文化精神
2020年12月24日

传习优秀传统技艺,传播中国文化精神

——湖北鄂州雕花剪纸传承研究

 

尹静

鄂州雕花剪纸,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起“双十百千”的人才队伍,形成市、区、街道、社区(村)、家庭五级阶梯式传承网络,通过“五级八进”,成功实现了鄂州雕花剪纸由家庭族传向社会普传的转型,有效破解了非遗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项目传承人传技授业难的难题。通过常态化的公益培训、非遗展示、互动交流,鄂州雕花剪纸打造出以传习、传承、传播为服务手段,以传习优秀文化技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播中国文化精神为基本内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三传一核心”非遗文化品牌和模式,使鄂州雕花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科学保护和弘扬发展。

一、案例背景

“鄂州雕花剪纸”源远流长,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鄂州民间就流行“花样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到1885年,鄂州民间已形成专门从事雕花剪纸的行业,师傅开始带徒传艺,徒弟学艺糊口。1935年,“鄂城县花样公会”在樊口成立,鄂州民间雕花剪纸艺人正式有了自己的组织。鄂州雕花剪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虽有兴衰,但从未间断。

“鄂州雕花剪纸”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剪纸的优秀代表之一,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多年来,鄂州市通过雕花剪纸常态化的公益培训、展示、交流,基本形成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家庭五级阶梯式传承网络。2013年,鄂州雕花剪纸保护研发中心被命名为“湖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4年,中南民族大学“非遗传承与教育实习基地”在鄂州挂牌。2018年4月,鄂州“雕花剪纸公益培训与传承传播”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鄂州雕花剪纸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更好地探索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家庭族传到社会普传的难题,提供了示范借鉴。

二、主要做法

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鄂州雕花剪纸为抓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以文化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经过科学规划和认真落实,带动了鄂州剪纸人才队伍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建立并完善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鄂州雕花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科学保护和弘扬发展。

(一)领导重视,政策保障措施得力

1. 制定规划办法。2006年以来,鄂州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鄂州市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鄂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办法》《鄂州雕花剪纸“十三五”时期保护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化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行政领导、专业指导、行业自律职能。

2. 加强组织责任。为加强鄂州雕花剪纸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鄂州市文体新广局党组书记、局长饶浩洲担任组长,市文体新广局副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等人担任副组长,市文体新广局文艺科长、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副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常务副主任等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制定鄂州雕花剪纸公益培训与传承传播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方案,指导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和后续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交流与合作,宣传推广项目创建工作经验,并对示范项目创建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3. 扩大媒体宣传。制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宣传工作方案,广泛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多种途径,开展联动宣传,扩大影响,推动创建工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创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提高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社会知晓率,扩大雕花剪纸的社会参与率。同时,各部门、各单位明确一名信息员,定期向市创建办报送创建进度,每月报送一次工作动态,每季度必须报送一次深度工作进展情况和阶段性创建成果,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交流工作信息。

(二)夯实基础,形成五级传承网络

1. 建设主阵地。鄂州雕花剪纸的传习传承传播,以鄂州市群众艺术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湖北省优质服务窗口、湖北省十佳群艺馆(文化馆))为主阵地,成立雕花剪纸研发中心,集展示、培训、研发和工作室于一体。2012年建立固定培训教室2间,使用面积近200平方米,配套多媒体教具、灯光、音响等,可容纳100名学员同时上课。2014年,鄂州雕花剪纸被纳入全市“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惠民活动中,使雕花剪纸传习传承传播辐射至全市。

2. 发展传承基地。通过几年的努力,分别在鄂州大学等2所大学、华容中学等5所中学、东方红小学等13所小学、西山社区等18个社区、市供电局等10家企业单位,建立了48个雕花剪纸基地,定期开办剪纸培训班。2014年11月,中南民族大学“非遗传承与教育实习基地”在鄂州市群众艺术馆挂牌,进一步加大雕花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和交流。

3. 形成传承网络。整合市、区、乡镇文化资源,以鄂州市群众艺术馆剪纸研发中心为中心,向各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村组)文化服务中心辐射,吸引社会各界近50家单位参与,将雕花剪纸活动惠及千家万户,建立雕花剪纸项目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基层公益培训资源的齐抓共建,形成市、区、街道、社区(村)、家庭五级阶梯式传承网络。

(三)培育人才,锻造雕花剪纸精品

1. 培育人才队伍。在鄂州市文体新广局的领导下,由市群众艺术馆和非遗保护中心牵头,组建雕花剪纸人才队伍。包括剪纸师资团队、后勤保障小组和文化志愿者队伍等。其中师资队伍是建立在鄂州独具优势的剪纸人才资源上,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和优秀民间剪纸艺人为主要力量。为提高雕花剪纸传习传承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鄂州积极组织推荐团队成员参加省内外培训研修,近3年共组织50余人次参加了省文化厅、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相关培训学习,尤其在文化部中国传承人群(剪纸)培训中,鄂州学员表现优异。

2. 培训剪纸骨干。在注重雕花剪纸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培训,培养了大批剪纸爱好者,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市群众艺术馆在其主阵地常年开设馆办剪纸培训基础班、提高班和研修班,同时不定期开设未成年人培训班、残疾人培训班等特色班。除了实地培训,还开办网上剪纸课堂,在鄂州市群众艺术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可随时浏览学习。并联合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在各个基地举办雕花剪纸公益培训班。自2009年至今,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2016年9月,中南民族大学把鄂州作为文化部传承人群剪纸培训的现场教学点,师生多次来鄂州学习交流。

3. 建立人才网络。通过培训,建立业务精良的“双十百千”的人才队伍:一是10名代表性传承人、100名传习员、1000名会员的剪纸人才库。二是聘请10名专家,招募100名文化志愿者,通过常态化培训和慕课教学,每年培训1000人次学员。其中,通过国内高校、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培训外籍学员100人次。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7人;鄂州剪纸研究会会员100多人,其中省级剪纸会员15人,国家级剪纸会员17人;黄云山、曹小琴等4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4. 锻造精品力作。人才队伍齐心协力,变“静态保存”为“活态传承”,不断创新精品力作,让雕花剪纸走进百姓生活。每年创作艺术作品及油纸伞、折扇、旗袍等生活用品100件,展示作品1000件,库存数字作品10000件,出版优秀新作品集1册。通过公共文化云、楚天云、鄂州文化网站进行数字化的传承活动。作品创作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为主要内容,反映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地域文化、英模人物。近年来,创作了《鄂州八景》、《古铜镜》、人物肖像、武昌鱼等系列作品。在全国掀起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高潮的时期,创作了《鄂州道德模范人物肖像》,被广泛用于全市各大公共场所的公益宣传;2015年创作的《湖北省科学院士肖像剪纸》被湖北省科协全部采用;《鄂州古十景》的艺术创意被本地一些商业部门用于行业宣传;民间艺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传统花样图案中,让人耳目一新;《精准扶贫奔小康》剪纸作品荣获文化部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项目“铜剪子”奖。传承人和会员的作品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大奖。其中,《鄂州八景》、《古铜镜》、《鄂州古十景》等系列作品,被广泛收录在《中国民间剪纸》、《中国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研究》、《湖北民间雕花艺术》等刊物中。

(四)积极参展,对外交流成效显著

1. 国内连续参展。2009年以来,鄂州雕花剪纸艺人和作品多次应邀参加省内外交流展示活动:2010年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2011年文化部举办的“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京迎春展示”,2012-2017年中宣部举办的历届深圳文博会,2014-2016年文化部举办的第三、第四届全国非遗博览会,2015年海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15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2015-2016年省文化厅举办的全国文化艺术品博览会。鄂州雕花剪纸日益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关注,先后接待海南、孝感、仙桃等地剪纸界同行取经学习,每年接待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学者达30余人次,相关剪纸作品及文献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家级知名学术专著中。

2. 国际频繁交流。2000年,鄂州雕花剪纸参加湖北省政府在挪威举办的文化周展示活动,2016年分别参加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与韩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文化交流。2017年6月,由湖北省文化厅推荐的雕花剪纸传承人,赴老挝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剪纸培训,被老挝《人民报》、《万象时报》作专版报道。培训结束后,老挝的中国文化中心、老挝国立大学、老挝国立美术学院均向湖北省文化厅致感谢信,感谢鄂州雕花剪纸传承人对老挝青年学生和剪纸爱好者的教学培训。

(五)建立制度,推进传承机制创新

1. 开展制度设计。为确保鄂州雕花剪纸传承示范项目运行机制与体制长效、良性运转。健全完善雕花剪纸公益培训与传承传播、绩效评估、队伍管理等制度和机制,制订《鄂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办法》、《鄂州雕花剪纸“十三五”时期保护规划实施方案》、《鄂州雕花剪纸产品生产供给机制建设实施方案》、《鄂州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方案》、《鄂州雕花剪纸传习传承传播绩效评估制度》等规划和制度,推动雕花剪纸项目建设常态化。

2. 实行成果转化。根据鄂州实际,实行制度设计成果转化,出台《鄂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国出境开展传习培训和产品传播的管理办法》《鄂州雕花剪纸数字化传习传承传播的管理办法》《鄂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推动鄂州雕花剪纸示范项目的创建。按照“规范、完善、提质、提升”的思路,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打磨亮点,实现鄂州雕花剪纸传承示范创建成果全民共享。

三、主要特点

“鄂州雕花剪纸公益培训与传承传播”是以常态化的公益培训、非遗展示、互动交流为活动载体,以传习、传承、传播为服务手段,以传习优秀文化技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播中国文化精神为基本内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三传一核心”非遗文化品牌。

(一)通过公益培训,传习优秀文化技艺并“画”说核心价值观

根据群众的需求反馈和诉求,2009年至今,鄂州举办雕花剪纸实体性公益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同时,利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办网上剪纸课堂。通过公益培训,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参与性,发挥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性,突显“本土性、草根性、全民性、互动性”,民间艺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到传统花样图案中,创作生动的雕花剪纸画面,“画”说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鄂州道德模范人物肖像》、《精准扶贫决战小康》等作品被广泛用于全市各大公共场所的公益宣传。

(二)通过宣传推广,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并践行核心价值观

鄂州牢牢把握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不断扩大鄂州雕花剪纸产品传习传承传播的途径。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纪念性节日和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剪纸技艺比赛、精品展览和知识宣传,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展示非遗魅力。同时把雕花剪纸保护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鄂城区政府以“鄂州雕花剪纸”为抓手,给每个非遗项目年度扶持5万元资金,每个代表性传承人与5个贫困家庭传艺授业,实行文化精准扶贫196户,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通过交流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并彰显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鄂州多次接待省内外同行前来取经学习,每年接受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来调研。“鄂州雕花剪纸”多次参加中宣部举办的“深圳文博会”、文化部举办的“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京迎春展示”“全国非遗博览会”“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全国文化艺术品博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等交流展示活动。

2009年以来,“鄂州雕花剪纸”传承人多次到挪威、韩国、哈萨克斯坦、老挝(一个月的文字叙述)实施培训教学和交流,以雕花剪纸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塑造中国形象,表述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梦,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四、主要启示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标准和要求,鄂州基本建立起培训制度完善、传习内容丰富、后期管理规范、服务方式创新的雕花剪纸公益培训和传习传承传播模式,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经济融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进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了符合鄂州实际的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习传承传播体系,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和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

一是通过大胆创新,创建了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鄂州模式和方式方法。通过采取雕花剪纸“五级八进”措施,实现市、区、街道、社区(村)、家庭五级阶梯式传习、传承、传播。通过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外院、进网络的“八进”方式,把鄂州雕花剪纸雕进校园剪出自信,雕进机关剪出自律,雕进军营剪出斗志,雕进企业剪出精神,雕进社区剪出和谐,雕进家庭剪出品位,雕进外院剪出故事,雕进网络剪出影响。

二是项目通过寓教于乐、以小见大,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鄂州雕花剪纸公益培训与传承传播,通过每年的活动主题和宣传重点,深入挖掘了中国剪纸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地方公共文化政策、制度,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为鄂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提供保障。这对于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制度建设法治化进程,为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保障;并且,通过鄂州雕花剪纸这一个非遗项目带动了鄂州整个非遗工作的发展。

四是采取“五级八进”措施,破解了非遗项目由家庭族传向社会普传的难题。在雕花剪纸常态化的传承工作中,鄂州采取“五级八进”措施,成功实现了鄂州雕花剪纸由家庭族传向社会普传的转型,有效破解了非遗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项目传承人传技授业难的难题。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上一篇: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