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国产电影要从“内因”着手推动行业大发展
2019年07月25日
国产电影要从“内因”着手推动行业大发展
国产电影要从“内因”着手推动行业大发展

【热点回顾】
 
今年上半年近三成电影票房不足百万

上半年过去了,从春节档一骑绝尘创造46亿票房巅峰的《流浪地球》到四月大热的漫威超级英雄大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单片收报40亿元票房早已不再罕见。然而,就在单片票房不断载入影史史册、票房纪录不断突破的当下,依然有大多数“小片”仍旧在浪潮汹涌的大盘中上演“求生”戏码。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9年上半年共有新映电影252部(国产片185部,引进片67部),其中有77部电影票房不过百万,占上半年上映电影总数的近三成。这77部影片合计贡献了3030万票房,仅占上半年总票房(311.6亿元)的0.09%,不到千分之一。其中最低的单片票房只有4万,最高的是近期上映并有一定话题关注度的《学区房72小时》,尽管在豆瓣评分上获得了7.1分的成绩仍仅收获99.7万票房。面对风云骤变的中国影市,如今市场都在盼望头部影片出现,各家影视公司都在精打细算的情况下,为何还有如此多炮灰小片乐此不疲?哪个类型的电影最容易炮灰?这样的小片对市场究竟有什么影响?新京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业内人士解析大数据与市场情况。

票房

77部电影总票房刚过3000万

根据专资办票房统计,2019年内地影市上半年中票房达到311.6亿,与去年上半年320.3亿票房成绩相比少了8.7亿。票房未过百万的77部电影,票房总共相加起来只有3030万元,77部电影中票房超过50万的影片只有27部,其中进口片9部,其他影片大多是国产剧情片。电影类型以喜剧为主,其中也有很多偏文艺的作品及戏曲、纪录片等小众类型影片。这些炮灰影片数量最多的月份集中体现在1月和6月,分别达到17部。总的来看,近80部电影相加票房甚至不及大盘总票房的千分之一,《一路疯癫》《最后一刻》《海风吹过零丁洋》《我要上头条》《极限速递》等12部电影票房还未过10万元,最低的一部是由聂如良执导的爱情剧情片《今世未了缘》,该片于3月14日上映只有4万票房,上映首日该片只有0.2%的排片。

口碑

小体量好评佳作无法票房逆袭

近年来,口碑成为一部电影票房成败的关键,出现了不少好口碑引发高票房的意外案例。但依然有些电影无论口碑如何,都难以引爆票房,在今年上半年票房不过百万的影片中不乏口碑佳作,例如由导演吴京多次在社交平台力捧,颇具现实意义的《学区房72小时》,由于上映时期“生不逢时”,与目前已突破12亿票房的《蜘蛛侠:英雄远征》同天上映,豆瓣评分7.1分,从上映首日的1000元逐渐飙升到最尾一日的55.6万,票房虽然呈现逆袭曲线,但怎奈基数太低,最终该片勉强凑够99.7万的综合票房,成为未过百万电影中的头号选手。事实上,《学区房72小时》后期口碑上转化为票房的效果还算明显,未过百万大军中有更多炮灰电影却难逃被遗忘的命运,例如法国电影《监护风云》,有关于家暴、家庭伦理题材也很深沉,豆瓣评分7.3分,最终也只有83万;另一部法国批片运动电影《篮球冠军》,豆瓣评分高达7.6分,最终票房只有64万;具有独特风格的动画佳片《白牙》也被市场抛弃,豆瓣评分同样达到7.6分,仅收获了62万票房,被业内认为是上半年被严重低估的动画电影。

市场

票价过高影响观众观影选择

票房垫底也不免让人为电影背后的投资方捏一把汗,新京报记者统计到,77部电影的很多出品方都是一些小公司,有些甚至全年就只推出这一部作品,大量都是注册资本金在百万规模的中小公司,但也有一些在电影行业里比较知名的公司,《逆流大叔》的主要出品方是天下一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海上浮城》就只有51万票房,“此前几年资本大热就造成行业里资本不断涌入,例如去年就有很多电影还没来得及上映,但又不可能不上映,所以大部分小片也管不了排片率和票房情况进行上映。”电影市场专家蒋勇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对人们收入有一定影响,最重要的是今年电影票价上涨,造成了很多观众的流失,“其实就现在来说,不过百万电影数据增大是非常正常的,因为票价很贵,观众不会再以随便试水的心情观影,打个比方,以前电影票可能十几元、二十几元一张,或者还有票补的、优惠的几块钱的,你花这些钱去看一部小片,哪怕再烂最后还是能接受,如有意外惊喜则更好。但现在电商泡沫退却,大概没有观众会随便花三四十块钱去看一部(看上去)很不值得的电影。这类小片一是得不到院线的排片支持,二是得不到观众的随便打赏,自然会票房越来越惨淡。”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9-07-11,周慧晓婉)


“减少九千万张电影票”说明了什么

2019年已走过一半,根据艺恩数据库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为8.08亿,同比下降10.3%,比去年同期少卖出九千万张电影票。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很多人对此展开讨论。

趋势之下行业过滤沉淀

根据艺恩数据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电影市场整体表现均显冷清,北美上半年电影票房同比下降9.4%。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内地2019年上半年电影总票房为311.7亿元,同比下降了2.7%;观影人次8.08亿,同比下降10.3%;放映场次约6082.6万场,同比上升15%。据了解,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内地票房与观影人次的首次双下降。

纵观上半年的电影市场,有两点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爆款撑起票房重任。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愈发向头部影片聚集,国产片《流浪地球》与引进片《复仇者联盟4》共拿到了近89亿元票房,占据今年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大盘的28.5%。二是小城市影院生存堪忧。今年上半年除一线城市外,其他级别城市票房均呈现同比下滑的趋势,在近年来电影市场下沉、小城市影院数量激增的背景之下,小城市影院的生存压力也在倍增。

下降的数据不禁让人发问:中国的观众是否在逃离电影院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数据的减少并不等同于电影市场的走坏,反而恰恰是市场逐渐成熟、观众愈发挑剔,行业去浊扬清的必经阶段。“回顾近年来的票房走势就会发现,今年的双下降并不‘反常’。”电影从业人员黄永帆说,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看片吃饭”,影片是否优秀成为影响票房市场的关键。

电影市场仍需“找平衡”

从今年春节档开始,电影票涨价引起了一波热议。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传媒行业2019年电影市场年中盘点》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电影平均综合票价达38.60元,同比上涨了8.7%。业内人士指出,电影票价高与观众眼光高并行,这让电影市场需要在发展中“找平衡”。

——票价与人次的平衡。票务查询软件灯塔专业版资深分析师陈茜表示,票价上涨对整体票房有一定影响。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同比上涨10%,春节档人次首次下降多达1300万,今年4-6月共上映99部国产片,票房过亿的仅有4部,与近几年相比大幅减少。“我们也要看到尽管上半年观影人次下降了10.3%,但是整体票房同比仅下降了2.7%。”电影发行人士袁昕雨认为,电影市场正在票价与人次之间寻找一个“最大化”的平衡点。

——“头部”与“腰部”的平衡。2019年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产生了《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这两部票房超40亿元的“头部”电影,它们分列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二、三名(第一名《战狼2》)。但与此同时,相较于2018年上半年,今年10亿元票房以上的影片减少了3部,尤其是票房处于1亿至5亿元之间的“腰部”电影数量较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票房的整体表现。

——影院与手机的平衡。“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选择用手机移动端看电影正成为一种趋势。”移动电影院首席执行官高群耀表示,电影院的上映周期与排片数量有限,大部分影片无法充分释放票房能量,大多数电影甚至无缘与观众见面。且随着观影的各项成本不断上升,人们对是否走进影院的选择更加谨慎,导致除非爆款电影,很多电影在上映期间影院上座率较低。

用内容说话的电影市场未来仍可期

“成熟的电影市场在周期内也会出现波动,中国电影现状并不特殊”;“与其担心观众去留,不如看看我们是否有足够多的优秀影片来激发电影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记者强调,在中国电影市场与观众一起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面对数据的波动,找到目标与信心更为重要。

“当从量的铺开转向质的竞争,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很多小城市的影院处于存亡危机之中。”黄远帆认为,行业最初的发展存在混乱现象,“当热度渐退,行业面临洗牌也是必然。”

而对于电影行业不断疾呼的“提高国产电影排片比”问题,如何解决国产影片多但院线排片数量却有限的难题,高群耀认为,手机移动端观影是解决途径之一,“移动电影院”的商业模式、票房分账、管理方式等都和传统电影院一致,不同的是放映机变成了人们的手机,电影银幕变成了手机屏幕,“我希望移动电影院能成为中国电影增量的助力,让那80%以上没机会在院线放映的国产电影能够在移动电影院上与广大观众见面。”

陈茜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市场转向健康运行的调整期,以往每年1万块银幕增速的硬件红利和年增长12%的观影人口红利已经触顶,整个市场全面进入“内容为王”时代。一方面调整下游发展步伐,一方面鞭策上游要更贴近用户需求。“随着观众和全产业链都走向成熟,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是乐观的,电影人仍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9-07-12,默玲 程思琪 王辰阳)

电影市场期待“品质”升级

眼下正值暑期档,可是电影市场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寒潮”。一方面,从院线排片情况来看,目前并没有出现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另一方面,上半年电影市场票房惨淡,年度票房缩水几成定局。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9年1至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和观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为负,出现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

就在6月中旬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大批从业者纷纷用“抱团取暖”表达出对影视寒冬的集体焦虑。“电影产业寒冬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过去几年电影投资过热带来的产能过剩、税务问题带来的信任危机、资本过度追逐带来的资产高估,以及行业人才缺乏、电影工业化体系不够完善等。”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

虽然电影产业危机重重,但是从业者仍然表现出对未来的信心。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表示,虽然中国市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飞速发展后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但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是全球电影产业的支柱。中国观影群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向好这一大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则强调,当前中国电影正处在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调整的阶段,进入稳定发展期。面对阶段性调整的现实,电影产业参与者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应充分意识到中国电影市场后续发展的动能和潜力。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则认为,面对短期内调整的挑战,应该回到电影本身的价值去思考。程武强调,电影作为最广泛触达用户的文化载体,一方面,能够给社会和整个国家与人民带来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质内容的追求还在不断提升,这些都将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持续的动力。

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悄然改变着传统电影生态与格局,危机意识之外,从业者更应当看到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给电影产业带来新的增量。”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2019-07-12,姜天骄)

【数据分析】

今年上半年的77部电影的总票房刚过3000万,这一数据并不尽如人意。有人分析,影片的上映时间及票房基数,导致很多小体量的好评佳作影片无法实现票房逆袭。此外,影片的观影价格偏高,使得很多观众“望而却步”。当不少人陷入影片票房下降的现实中时,业内人士告诉我们这很“正常”,因为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和行业竞争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

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上半年的电影票房偏低呢?一方面是外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内因所在”。中国电影的讲故事能力和拍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公众的期望是不匹配的,也是公众不愿意为影片“买单”的重要原因。此外,当前影片带给人们的深沉思考比以前少了,片后反思也比以前少了,这就使得电影对人们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在弱化。从本质上看,这是由电影的自身水平决定的。也就是说,一切的成绩归根结底是影片“用内容说话”而来的。

从量变到质变,是任何行业发展的一个市场规律,电影行业也不例外。经历过重金竞技的电影泛滥,如今的电影市场和观影人群对电影影片的质量和定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影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价值和人民精神需求的间接体现。

当前的电影市场正在寻找一个实现票价与人次“最大化”的平衡点。在这个以“内容为王” 的电影时代,电影行业一方面要调整下游的发展步伐,一方面要紧贴用户需求,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电影是与人们沟通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受众最广泛多样的一种方式。然而,如何解决国产影片多但院线排片数量有限的难题,成为当前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现实。互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影院与手机的平衡,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观影成本。“移动电影院”的出现,以及影院与手机端的结合为公众提供了新的观影方式,也创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路径。

不论电影票房如何,我们都应该对中国电影市场报以乐观的态度,保持对电影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创造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让更多的中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实现自我成长。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