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暑期爆款
进入暑期,全国多地烈日高温。今年电影暑期档在闷热中,跑得也有点累。这期间上映的影片不算少,可如今,电影暑期档已经过半,却还没有像去年一样出现“爆款”电影产品。去年暑期档冠军《我不是药神》,上映四天票房就破了10亿,最终总票房为30.98亿元。而对比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猫眼数据显示,截至26号24点,暑期档票房最高《蜘蛛侠:英雄远征》,从6月28日上映以来,用了29天也只取得了共约14.03亿的票房。
7月26日,又有四部电影集中上映。这其中,一度因为“造型太丑”掀起争议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揭开庐山真面目后,积累了一波口碑,有望成为今年暑期档的爆款。面对相比去年低迷了不少的暑期电影市场,有了“哪吒”的搅动,电影院里还会“凉凉”吗?什么样的电影更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表现,成为“爆款”?
票房数字是冰冷的,好电影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室外酷暑难耐,何不影院一待。不透阳光的影院中,吹着空调观看一部电影,听起来是个暑假里不错的休闲之选。7月26日,安徽黄山,白天36摄氏度,朱小姐带着孩子又看了一部新电影。
朱小姐:“我们带孩子休闲一下子。带孩子看了哪吒,动画效果做得特别好。然后还看了那个《银河补习班》,也挺有意思的,还有国外一个大片《狮子王》吧。以前虽然看过,但是孩子没看过,现在不一样了,带孩子再过一遍,重新温习一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虽然有朱小姐这样捧场的观众,但是,资深影评人高军仍旧指出,这个暑期档的市场表现有点冷。
高军:“总体票房偏冷,甚至出现了暑期内单日票房没有上亿的。这在这几年已经很少见了。缺少可圈可点的影片。对于影院来说,很多都反映说,不是没有米下锅,是没有好米下锅。片目不少,但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影院感觉到了来自市场和片源的压力。”
高军指出,市场中缺少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话题性电影。
高军:“暑期档这几十部影片各种题材类型的还都有。就是今年暑期档观众人次又在下降,整体市场的不温不火让整个市场显得缺少消费热点和电影的话题性。没有哪部影片掀起了比较多数观众所认可的话题,没有。”
影院排片量给予空间,后续国产动画陆续上映
7月26日,有《哪吒之魔童降世》、《跳舞吧!大象》、《回到过去拥抱你》和《巴比龙》上映。其中,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前期点映中积累了一波口碑。据猫眼数据显示,26日上映首日《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的影院排片最多,占到了约33%。
《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表示:“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之后,光线彩条屋影业的一个新的动画片,有一个品牌基础,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今年暑期档尤其是7、8月暑期档的一个国产动画的代表,我觉得值得期待还是比较高的。这部电影如果观众口碑还不错,那么,我相信,会成为一匹黑马。”
26日上午,该片片方发布了“破亿海报”,称其“上映1小时29分,票房破亿!创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猫眼数据也显示,其首日票房超过了1.2亿元。
带着黑眼圈的“哪吒”能否搅动暑期档,让市场“闹”起来,自己睡个安稳觉?对于这部影片,高军表示:
高军:“一方面是今年暑期档市场的一个小亮点。同时,也是国产动画制作升级换代的一个小亮点。我看很多影院在场次排映上给了它最多的空间,真是等米下锅。它可能会有超常发挥。如果口碑较好,会持续表现比较坚挺,如果口碑一般,后续也会打折扣。”
此后,这个暑期档还将有《烈火英雄》、《上海堡垒》、《红星照耀中国》等影片陆续上映。
真正打动观众的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影片
《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指出,如果要成为带动电影暑期档的“爆款”,动画片了这个类型有“天花板”,今年电影暑期档整体的票房表现或将不如去年。
张晋锋:“它的票房在开映就过亿是非常好的表现。最终的票房有望突破《大圣归来》国产动画影片的单片票房纪录。也有望去冲击《疯狂动物城》创造的15亿左右的动画片单片票房纪录。但是,毕竟对动画影片来讲作为一个现象级的或说“大爆款”来讲,它的天花板还是有的——冲过20亿很难。今年,还是缺乏票房超过20亿、30亿的影片。和去年(暑期档)的70亿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年总票房为311.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总人次8.08亿,比去年同期的9.01亿,减少了一亿人次。
张晋锋指出,市场正处在转型升级,从以前超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过程中,观众和电影人都要保持理性认识和比较有信心的态度。
张晋锋:“其实有一个好的现象就是首先影片的类型还是比较丰富,还有就是优质影片能最终落在票房的表现上还是比较靠谱的。票务逐渐回归理性之后,口碑的效应就更加凸显。所以这给了市场一个信心。也就是说,只有拍了好的影片,掀起观众一边倒的好评,才能成为“爆款”。市场的空间在,观众的需求在,就看影片是否能经得起考验。长期以来,影片供给侧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观。票房数字是冰冷的,真正打动观众或对于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益的还是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影片。”
(以上来源:东方网,2019-07-27,刘飞)
“魔童”攫金12亿 79版“闹海”“哪吒”有新动作吗?
热映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成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攫金已破12亿,大家激情讨论新版哪吒时,也绕不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79版动画片《哪吒闹海》。那如何评价“哪吒”的颠覆性改编呢?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相关人士,他称虽然已看过新版哪吒,但不宜公开发表观点。不过他告诉记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些年其实作品也不少,未来可期。(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孔小平)
《哪吒闹海》和《大闹天宫》 堪称“中国手绘动画电影双璧”
记者看到很多网友在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找出了1979版《哪吒闹海》,要重温自己的“童年记忆”。记者也观看发现,此版的构图美学充满怀旧感,东方特色极为明显,有着壁画元素和水墨元素的融合,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在中国动画历史上,《哪吒闹海》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得过多个奖项。《哪吒闹海》主要讲述了陈塘关李靖之子李哪吒与东海龙宫之间的恩怨情仇,汇聚了当时上海美影厂最精锐的动画创作班底,邀请了大画家张仃担任总美术设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60分钟的手绘动画巨制。它与《大闹天宫》堪称“中国手绘动画电影双璧”,片中哪吒为对抗邪恶的龙族,最终当着李靖的面挥剑自刎,还骨肉于父母,这一幕至今让人仍觉悲怆。
上美厂曾是“中国动画殿堂” 经典作品多到数不过来
说到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动画,万古蟾、万籁鸣等万氏兄弟功不可没。他们于1941年完成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影响了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
70后80后纷纷回忆说,曾是中国动画殿堂级存在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出了非常多非常经典的动画作品,如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而创作的第一部水墨画形式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以木偶戏形式制作的《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以剪纸艺术形式呈现的《南郭先生》《葫芦兄弟》,非常具有民族艺术气息;以皮影戏形式呈现的动画电影《东郭先生与狼》;喜剧动画电影《没头脑和不高兴》。另外,还有《邋遢大王》《九色鹿》《黑猫警长》《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等,都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动画经典。
而到了九十年代,由于外国动画冲击、缺乏市场化操作等原因,中国动画创作趋缓。但近十年以来,国产动漫创作者不断努力,创作出一批令人兴奋的口碑之作,如《魁拔》《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国产动画正在复兴,未来可期。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口碑之作或多或少都从中国传统神话中汲取了灵感。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也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传统文化符号尤其是神话传说里,藏着“国漫宇宙”的浩瀚未来。
对“出圈”的哪吒不作评价 上美厂“新动作”也很多
关于此番出圈的“哪吒”,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虽然他也第一时间去观看了电影,但不适宜公开评论。
而谈到这些年,上海美术电影厂的“动作”,他表示,其实还挺多,比如2017年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在院线公映,2018年国庆经典动画形象“阿凡提”正式复出,其动画电影《阿凡提之奇缘历险》在全国院线公映。他还告诉记者,今年要上的新动画电影也有计划,比如《大耳朵图图》的第二部动画大电影,另外,最重磅的就是《天书奇谭》修复版有望院线公映。
记者也关注到,去年底,有媒体采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时,她曾表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在探索复兴动画“中国学派”,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版权矩阵中,早期的经典无疑是一个宝库,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布偶动画等共同构成动画“中国学派”的大家庭。除《大闹天宫》外,《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渔童》《九色鹿》《雪孩子》《哪吒闹海》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速达表示,对今天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来说,“两条腿”奔跑很重要。一方面,正在对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经典动画形象进行再梳理、再开发;另一方面,对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新一代版权,也在加速开发。另外她也表示,在迪士尼及旗下的皮克斯、漫威等纷纷探索全家福式跨界的模式下,上海美术电影厂也在酝酿推出我们中国式的“动画全家福”。比如“黑猫警长”“雪孩子”“哪吒”“蛋生”会不会在同一部动画里出现?如果他们相互成了朋友,今后的故事又将会怎样?这些值得期待。
(以上来源:央视网,2019-08-01)
且看国漫如何练就“中国功夫”
在这个票房稍显低迷的暑期档,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脱颖而出,成为暑期电影市场上的票房黑马。截至目前,该片票房已突破12亿元大关,市场表现和口碑双双完胜稍早上映的美国大片《狮子王》。
多年前,我们还在感叹国产动漫与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的差距,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漫精品已悄然出现。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到2016年的《大鱼海棠》再到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高质量的国产动漫作品越来越多,勾勒出一条国漫崛起的发展曲线。
1、文化自信的生动呈现
观察上述作品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国产动漫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用传统经典故事形象诠释主题思想,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之前的《大圣归来》在《西游记》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塑造出了一个有着侠肝义胆的东方武侠英雄形象。《大鱼海棠》取材于《庄子》,并融合了《山海经》《诗经》等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而《哪吒》的素材则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励志故事。
过去一个时期,在日韩和欧美动漫的影响下,许多国漫的创作者纷纷走上了模仿的道路,不少国漫故意起个洋名字,形象设计趋向日韩、欧美,如果不仔细辨别,几乎看不出是国产动漫。同质化、概念化频频被观众诟病。
“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东方文化和艺术也不同于西方,因为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日常生活都与西方不同。我们的饮食、运动、学习中无不蕴含着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从事了一辈子动画创作的编剧凌纾说,“只有根植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才能保持国漫鲜明的东方特征。”
《哪吒》等优秀国漫作品,不仅取材于传统文化,还以当代中国人的视角传递出主流价值观,让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就像《哪吒》,表达的是中国文化中‘不信天、不信命’的价值观,是真正的国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慧瑜说。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藏,生动的呈现文化自信是动漫创作者们积极追求的。正在金鹰卡通卫视播出的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动画片《八仙过海》也是例证,取材于国人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的故事,但又颠覆了传统表达方式,用“探险”作为讲述方式,让孩子们在“平凡人通过奋斗也能梦想成真”的故事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孝、忠、善、廉”等传统美德及价值观。正如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所言,“《八仙过海》等作品将故事内容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创新的动画片形式更具全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更易于孩子们接受和喜爱。”
2、技术进步的生动注脚
本世纪初,说起华丽特效与精美剪辑,观众首先想到的便是好莱坞大片。好莱坞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奇幻与酷炫,曾经汇聚了大量中国观众的目光。成龙当年就感叹:“我们有功夫,有熊猫,却没有《功夫熊猫》。”现代动漫作品,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成龙当年的“遗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动漫制作被技术“卡了脖子”。
上海摩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凝华认为,在游戏行业的带动下,中国的3D技术这些年进步迅速,相关公司也多,不少业务能力达到了国际水平。现实中精品国漫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动漫工业技术进步的生动注脚。
观众普遍表示,《哪吒》不仅故事好,其特效、动作设计、配乐节奏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哪吒》创造了国产动漫的一个高峰,与其高水准的制作分不开。
据了解,《哪吒》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历时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哪吒》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说:“很多家公司在接了这个项目后离职率都上升了,因为我们对制作的要求非常高,不少动画师、特效师都表示压力太大。”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过去整个行业都太浮躁,比较急功近利,“许多作品只有一两年的制作周期,做出来的作品往往就成了‘快餐’,难以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它们的成功都再次表明,动漫制作既需要匠心,也需要耐心。国家一级美术师、动画导演曹小卉举例说,《大鱼海棠》制作了十年,《大圣归来》制作了七八年,这次《哪吒》制作用了五年,所以“要出精品,得慢慢来,急不得,因为这是行业规律”。
3、承前启后的深入探索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看来,《哪吒》的成功,当然跟其“硬核”品质有关,但也是市场对国漫需求的情感迸发。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本身就有心理认同,做出较高水准的影片势必会得到国人的热捧。
国漫越来越好看了,但是它要走的路还很长。很多人关心,未来能否出现更多的《哪吒》。正如孙佳山所言,对于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的中国观众而言,尽管《哪吒》较以往的国漫作品质量更高,但客观来讲仍然有进步的空间。“我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该及时总结得失,过高的评价对于国漫整体发展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张慧瑜认为,国产动漫电影要想走得更远,还得继续打牢基础。动漫电影制作是个综合的工业化流程,除了特效方面的技术,还需要服、化、道、摄、音、美等各个环节的配合,而这些环节的专业性人才储备还不充足,这需要从学校教育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做起。
同时,对于国漫的未来发展,孙佳山认为:“中国动画电影仅仅向后探寻、走老路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消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这些方兴未艾的新媒介技术,进而实现中国美学风格的艺术表达,真正触碰到这个时代的文化脉搏,迎接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式的历史挑战,需要新一代中国动漫人下大功夫去深入探索。”
(以上来源,人民网,2019-08-01,作者韩业庭 王茜)
【数据分析】
从《大鱼海棠》到《大圣归来》,再到现在口碑和票房爆炸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产动漫电影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不是意外和运气,是主创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精良的制作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基础。同样是国产动漫的《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在制作上也可以称作画面精美,但剧情与矛盾冲突略有不足。《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在制作方面十分突出,从数字特效、人物塑造、娱乐性、剧作完成度和深度、创新性都可以称得上是佳作。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得知,参与制作《哪吒》的公司从前期概念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角色动作、分镜故事版、灯光材质、后期特效等一应俱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其中还有一些国外有影响力的公司参与。《大圣归来》中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景别构图,中国风的配色,宏大绚丽的场景都在《哪吒》这里得到了延续和超越。
大量现代元素的注入使得《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更多的共鸣。《哪吒》把传统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解构,注入大量现代元素,给此片带来很大娱乐性和商业性,比如喜欢念打油诗的哪吒,神仙的自我修养,以老娘自称的殷夫人,拿指纹解锁的法器……电影上映之前还因为“造型最丑哪吒”而引起了许多争议,上映之后观众却大呼“真香”,似乎这样的哪吒才更加真实,更加贴合我们现在的审美。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也是观众的选择。一部电影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由观看电影的观众来评判。《哪吒之魔童降世》虽是动漫电影,但是上映之后,众多的成年人走进电影院,去观看了这一部电影。不仅如此,看过的观众自发地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写下自己的观影感受,向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推荐这一部不应该被错过的国产动漫电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今后吸引我国观众的电影将是那些真正有文化内涵有深度的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但能否带领国产动漫的崛起,我们将继续关注整个制作团队的后续作品,以及对这部作品更加深入的解构。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