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
2019年7月9日,福州成功获得了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权。这是时隔16年后,世遗大会第二次在我国举办,是福州乃至福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大契机。
28日上午,“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活动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开幕式上,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出席并致辞。
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王宁说,今年6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为《福州古厝》一书所作的序言。
特别是在序言中,习近平同志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形象描述了福州的山川形胜,介绍了福州这座环境优越、十分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动讲述了戚公祠、昭忠祠、林文忠祠、开元寺的人文内涵;深情叙述了主持福州工作的亲身经历,为自己曾经保护了福州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等,感到欣慰。字里行间,浸透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饱含着对福州的深厚感情。
序言中提到的这些古建筑,是众多福州特色古建筑的代表。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纳百川、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也造就了黛瓦相连、百年沧桑的古建筑群。
从“里坊制度活化石”的三坊七巷,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烟台山,从鼓岭古街,到嵩口古镇,一座座明清民居、西洋建筑、特色庄寨,宛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榕城大地,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出独特魅力。
在习近平同志当年的亲自推动下,福州相继修复了闽王祠、华林寺、琉球馆、林则徐纪念馆等,对陈衍、陈若霖等64处名人故居实施了挂牌保护。
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得知,因为道路拓宽改造,林觉民、冰心故居面临拆除后,亲自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会,当场决定将其保护下来、进行修缮,作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王宁表示,今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保护好名城、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古建筑,努力让古建筑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今后,将突出抓好“两山两塔两街区”整体保护开发,继续推进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彰显城市的历史风貌、地域特色。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文创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注重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手段,把文化传统、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保留住、传下来,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福州对外发布“古厝宣言”
活动围绕“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发布了《“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
宣言说:我们认识到,古建筑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城乡传统风貌的真实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见证着城市变迁,维系着民族精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持城市特色个性、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以发展的名义,破坏古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
保护文物和活化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要找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结合点,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宣言还发出承诺并倡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主动承担起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历史责任,承担起发扬光大、古为今用的时代责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保护为发展增辉添彩,让发展为保护保驾护航;坚持“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采取科学的保护方法,通过微改造等多种形式,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留下记忆,留住乡愁;秉持保护优先、强化管理的理念,加强地方立法,健全长效机制,引进人才,加大投入,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以上来源:东快网,2019-07-29,记者 许才芳)
33座城市发表《福州宣言》 倡议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2019年7月28日,福州、北京、广州等33个城市代表在福州就保护文化遗产达成一系列共识,并发表《福州宣言》,提出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福州宣言》提出,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以发展的名义,破坏古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
《福州宣言》倡议,坚持“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采取科学的保护方法,通过“微改造”等多种方式,留下记忆,留住乡愁,秉持保护优先、强化管理的理念,加强地方立法,健全长效机制。
《福州宣言》是在当天举行的福州古厝保护与传承论坛上发表的。500多名来自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围绕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进行交流研讨,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专家和各座城市的经验,凝聚共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还举办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展,通过图片、文字等媒介展示了福州、北京、广州等与会城市在古厝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彰显城市特色个性。
(以上来源:新华网,2019-07-28,记者张逸之、陈旺)
中外专家聚焦“福州古厝”的新生
“25年前,中国给我印象是落后的。现在,我觉得中国很先进,尤其是民众到地方官员,都对古建筑的保护热情高涨且理念先进。”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乔拉•索拉28日在福州如是说。
28日,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在福州举办,福州与北京、重庆、杭州、南京等30余个城市联袂发布《“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包括:坚决杜绝以发展的名义,破坏古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要找到保护文物和活化利用的最佳结合点,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等等。
“福州古厝”的保护,是中国十余年来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一个缩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指出,保护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需推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做到专业机构和专业部门来管,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还要加大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力度。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古建筑保护方兴未艾,但需警惕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需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突出地方特色和人居环境的改造。
曾为鼓浪屿申遗唯一“面试官”的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苅谷勇雅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希望中国历史文化遗存的修缮中实现修旧如旧的效果,设法让新建筑合理布局,令古典建筑体现自身的文化底蕴。
“不但要修旧如旧,还要遵循最少干预原则”,在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看来,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一栋房子、一棵树,乃至于一条拉不直的小路,都应当尽可能保留和修复,“可能单体建筑是不值得保护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保护这个城镇、古镇发展的轨迹,我们就要把其中的所有元素尽可能地保护起来”。
作为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福州经验备受业界关注。今年7月初,福州获得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权,这是时隔16年后,世遗大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当地推动名城、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复,已初步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水系治理、乡村振兴中,福州也着重推动古村落、古庄寨、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令闽都古城彰显现代城市个性”。
(以上来源:中国新闻网,2019-08-01,作者,林春茵)
【数据分析】
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沧海桑田、时光变换,仍然留下了以福州古昔为代表的一系列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非遗文化等实体、活体形态的文化遗产。福州的做法为我们保护古城建筑等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福州宣言》是对福州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古建筑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城乡传统风貌的真实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都不应该把发展的历史丢掉,否则城市将无法保持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保护城市古建筑首先应提高对城市古建筑的认识。
第二,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以发展的名义,破坏古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近年来,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文化遗产的事件经常出现,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保护古建筑,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护好古建筑并做好基础设施和相关规划,以此发展旅游业等方式,是保护古建筑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正确做法之一。
第三,要把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文物和活化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要找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结合点,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主动承担起责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