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建立稳定长效机制 推动旅游消费扶贫
2019年11月20日
建立稳定长效机制 推动旅游消费扶贫
建立稳定长效机制 推动旅游消费扶贫

建立稳定长效机制 推动旅游消费扶贫

旅游消费扶贫着眼于消费,重点是帮助,关键在发展,核心是脱贫


王昆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需要发挥更多的群众智慧,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集中更多的扶贫资源,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有效推进扶贫工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发起《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扩大旅游消费,推进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脱贫减贫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乡村旅游是旅游消费扶贫的主要方式,对促进扶贫有着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社会各界通过消费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应成为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但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统一思想,旅游消费扶贫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医疗单位等是消费扶贫的关键力量,在消费扶贫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加强领导,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将旅游消费扶贫纳入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主动参与旅游消费扶贫。

东部沿海等发达省市旅游消费旺盛,是推动消费扶贫的重要力量,在工作中要有旅游消费扶贫“一盘棋”思想,注重主动出台政策和措施,甚至以制度形式,将旅游消费扶贫思想贯穿到工作落实当中。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是旅游消费扶贫的重要支撑,对扩大消费扶贫规模、提高扶贫质量有重要作用,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积极为贫困地区出谋划策,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做大做强做优特色旅游产业。每位国民都应秉承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优先选择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鼓励旅游者和贫困人口建立长期联系,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是要形成合力,多方面全方位为旅游消费扶贫贡献力量,实现有效精准扶贫。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和一二三产都能形成广泛关联,对产业链的形成和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因此在一些贫困地区,旅游业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消费扶贫着眼于消费,重点是帮助,关键在发展,核心是脱贫,旅游发达省市、旅游大企业大集团、旅游院校在其中应当发挥突出作用。

旅游发达省市要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政策机制,积极组织客源,鼓励游客到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旅游活动,将旅游发展新理念、新业态、新趋势传授给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将旅游产业的新技术、新市场、新模式传输给贫困地区的企业和乡村,持续支持和改善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旅游大企业大集团要帮助贫困地区调整优化乡村旅游结构,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扩大旅游供给规模、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满足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旅游院校要扩大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利用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减免贫困学生的有关费用,保证贫困学生安心读书。特别是职业院校要发挥培养乡村旅游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势,短、平、快地培养培训一大批乡村旅游人才。

三是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旅游消费扶贫是输血扶贫,也是造血扶贫。贫困地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信息不畅、文化保守,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边境地区。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多样的民俗文化对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旅游消费扶贫不能只是输血扶贫,更应是造血扶贫。因此,旅游消费扶贫需要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首先,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制定的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在旅游扶贫方面加大力度,逐一研究细化落实旅游扶贫攻坚举措,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旅游消费扶贫政策。其次,要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当地社区和老百姓切实参与,充分调动老百姓在旅游减贫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旅游创业创新热情。同时还要重视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能够给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就业,特别是在促进妇女、低学历人群就业以及当地居民就地就业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要通过针对性培训,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和技能,提升贫困地区旅游减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中国旅游报11月20日第03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