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研究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简称《计划》),三部门将组织开展“廊桥保护三年行动”,系统性加强廊桥保护研究利用工作。
廊桥一般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是我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结构独特、造型优美,其承重结构多为木构或石构的梁桥与拱桥,其中较有中国特色的子类型包括编木拱桥、撑架拱桥、伸臂木梁桥等。廊屋多为木结构,少量为砖木、石木结构。据初步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138座不同类型的廊桥,分布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
《计划》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廊桥专项调查,廊桥文物保护体系基本健全,廊桥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明显改善,重点廊桥安消防设施全覆盖,风险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有效认知、保护和利用廊桥文化遗产。
《计划》提出10项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廊桥文物专项调查、全面留取廊桥信息、深入推进廊桥研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廊桥保护工程、整体保护周边环境、开展综合展示利用、筑牢安全防控体系、培育专门人才队伍、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计划》还明确开展全国廊桥文物专项调查、廊桥保护工程、廊桥综合保护展示、廊桥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工程。
《计划》明确,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做好顶层设计,会同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总体部署并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指导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廊桥保护管理。省级宣传、文化旅游、文物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省级层面各项工作,组建工作专班,配套专业团队,编制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省级实施方案,系统加强省域内各级别廊桥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记者程晓刚)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年6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