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波斯、阿拉伯为代表的西亚文明,一直是亚洲大地上灿烂的文明之光。为什么在中国、印度河流域、西亚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之交的区域内,能够形成文明中心?2024开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伊朗国家博物馆,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艺部,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推出“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和“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展”。三个内容各异又相互关联的展览,以精美的文物串联起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明,呈现不同文化悠久璀璨的历史,更展现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交流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华章。
回顾丝路精神凝结的历史进程
地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与西亚自古就相识,从史前时代开始,两地农牧与手工业的互通、艺术与文化的互鉴,典藏于史集,融汇于生活。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共建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带动了亚欧大陆文明的共同繁荣。
位于故宫午门展厅的“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分为“东西辉映”和“大路相连”两个单元,展品以故宫博物院典藏为基础,汇集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伊朗国家博物馆等共10家国内外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及图片,总数达到266件(组)。
展品中,由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乾隆时期的剔红漆盆玉石葡萄盆景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故宫博物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先秦时代,葡萄等作物自两河流域传至我国新疆,此后新疆成为汉唐时期葡萄的生产中心。原产于波斯地区的石榴,约在西汉以后逐渐经中亚地区来到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并使用丝绸的国家,丝绸柔美、亲人的品质,是古代中国留给世界最初的印象。北朝至隋唐时期,波斯生产的织物来到中国,中国工匠模仿异域图案、吸纳外来题材,设计出符合本土审美的新式纹样。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助推了丝绸之路。这些源于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的交流,离不开长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军旅、工匠、僧团和使节。他们不畏艰辛,梯山航海,与远方国度互联互通,交换异域的珍宝与技艺,传扬友邦的艺术与思想,成就了美美与共的亚洲古代文明。”总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表示,展览向大众呈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互动的历史,通过文物可以令大众更形象地理解“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生动见证中伊文明“历史之遇”
伊朗地处西亚,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伊朗艺术融汇了不同族群的文化元素,影响了欧亚大陆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此次由故宫博物院,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艺部及伊朗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荟萃了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216件文物,涵盖建筑、雕塑、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等丰富类别,展现了古代波斯文明的文化遗产。
伊朗驻华大使穆赫森·巴赫蒂亚尔表示,伊中两国友好交往千年,各领域交流逐步深化,文化遗产交流是两国各领域交流的基础。此次展览的举办,见证了伊朗丰富的文化遗产,叙述了伊朗古代文明的昌盛。通过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国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民相知相亲。
展示中华文明包容、创新的文化特质
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如新式家具引起了人们生活起居方式的变革,与之密切相关的器具、服饰和建筑也随即呈现出新的面貌。
本次展品中,高低制式不同的家具体现出中国由席地而坐到“高坐”的转变。汉代以前,中国人室内起居的传统是席地坐卧,对应的家具以低制式为主,座位前置几案,褥垫下铺席,房间内部以幄帐分隔。东汉以后,随着土木建筑间架结构的成熟,室内出现屏风以及低制式床榻。西亚地区自古有使用高制式家具的传统,两汉至南北朝时期,西亚地区惯用的凳、椅、桌等高制式家具沿丝绸之路逐渐传至中国。
“为什么在中国、印度河流域、西亚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之交的区域内,能够形成文明中心?我想是因为这些地区都曾是人群交流、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这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依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希望借此次展览让更多参观者能够感悟中华文明在交流学习中壮大、在传承中发展的璀璨历史。” 王光尧说。(本报记者 于 帆)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年1月2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