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提升效能
2020年11月04日

整合资源 提升效能

——嘉兴市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马学文 段俊杰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文化馆(站)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县级馆服务能力不强、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文化馆总分馆制是破解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嘉兴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大胆探索城乡一体化“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简称“总分馆制”),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嘉兴模式”。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以文化馆中心馆—总馆—分馆—支馆四级体系为基本架构,以“人”为核心,以“两员”队伍为纽带,以《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和《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管理规范》为标准,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深化会议联席、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五联”工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作机制。

二、嘉兴市文化馆“中心馆 - 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做法

(一)顶层设计

1. 体系架构

嘉兴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为支馆,形成“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在“大嘉兴”范围内,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中心馆,联结起7个相对独立的总分馆体系,形成覆盖全市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全市总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在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进行公共文化鉴赏等方面的基本文化权益。

2.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在制度设计研究和海盐县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 4月,嘉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向全市推广。目前,覆盖全市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2)经费保障。在日常运行经费来源不变的情况下,增设专项资金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用于总分馆体系内资源调配和体系化运行。建立稳定的经费增长机制,制定并实施《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专项经费使用办法》,重点保障总分馆体系的平台建设、资源调配、队伍培训和作品创作等方面的支出。

(3)人员保障。配齐配好“两员”队伍,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加强“两员”培训、管理和考核,提升专业化水平。文化下派员采用4天在基层、1天在文化馆的“4+1”工作模式;鼓励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根据需要错时安排工作时间。2017年1月,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两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保障。

(4)制度保障。建立文化馆总分馆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岗位能手评比制度等,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二)经验做法

1. 一个核心理念

在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进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纽带,充分发挥“人”的力量的核心理念。嘉兴市高度重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推广“两员”制度,建立基层文化人才网络体系,统筹管理基层文化队伍,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的专业性,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力量。

2. 两项统一标准

嘉兴特制定出台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进一步明确各层级文化馆(站)的主要职能,全力实现文化馆服务标准化。

(1)制定《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在嘉兴市政府《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嘉政办发〔2015〕26 号)文件中同时下发《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暂行),保障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效能、规范内部管理。《标准》一是明确界定体系内各级文化馆功能;二是明确各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水平,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突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特点,并对数字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创新研究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固化服务效能指标、人员经费保障制度、运行机制等主要指标和基本制度。

(2)制定《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管理规范》。为固化嘉兴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现有成果,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持续发展,嘉兴于2015年制定出台市级地方标准规范《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管理规范》,规定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硬件建设要求、人员配备与管理、服务内容及要求、运行管理要求,适用于城乡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管理及运行。

3. 三大信息平台

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有约”平台、嘉兴市文化馆网站、《嘉兴公共文化》期刊三大信息平台的作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均等化。

借助“文化有约”项目平台,实现服务与需求无缝对接,开辟文化礼堂点单服务等 4个大类 80个左右小项 500多个场次的免费公益培训以飨大众。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线上线下并举,让文化馆走进“互联网+时代”。

打造包括嘉兴市数字文化馆、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移动终端等的内容综合、服务集成的数字文化馆公共服务平台,收集全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形成各类数据库,通过提供网络教学、展览展示、情景体验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嘉兴公共文化》2016年改版后,增强了刊物的导向性、理论性、服务性、实践性和交流性;2017年,增设“总分馆说”版块,突出呈现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举措与成效。

4. 四级体系建设

(1)中心馆

嘉兴市文化馆在地区馆职能基础上,组建规划协调中心、业务支持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创新研究中心和数字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实现全市范围内文化馆(站)“统一服务标识、统一发布平台、统一调配资源、统一辅导培训”,全面推动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

(2)总馆

各县(市、区)文化馆在中心馆指导下全面参与中心馆活动及全市面上的资源调配,协调各分馆间的资源配送,开展好文化骨干培训、文化产品策划、设备设施统筹、资金政策保障、数字文化服务等工作,并成立相应的内设职能机构,实现编制发展规划、下派业务干部、制定服务标准、培训分馆队伍、统筹活动开展、支撑分馆服务等职能。

(3)分馆

镇(街道)分馆按照总分馆制的要求,在总馆的指导下履行免费开放等职能,开展好文化艺术辅导、文化活动实施、文化项目承办、特色文化建设等工作,自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4)支馆

支馆在分馆的指导下结合“文化礼堂”建设开展延伸服务。加强管理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确保文化阵地长期正常、免费开放;创作编排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节目;根据村民需求组建培育文艺团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用先进文化引领人、凝聚人、激励人。

5.“五联”机制

发挥中心馆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会议联席、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五联”工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长效运作机制。

(1)会议联席:建立文化馆总分馆馆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一次,交流、商讨、策划全年工作与相关项目的开展。

(2)活动联办:由各文化馆联合组织、策划、举办演出、比赛、“文化下乡”、“文化走亲”、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培训联做:分类开展文化馆(站)干部、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骨干培训和公益性文艺培训,提升素质与能力,带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扩大影响力。

(4)平台联建:依托“文化有约”平台健全完善市县文化馆各类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通过人才互动、活动互补、网上互联,优化配置市县两级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高文化资源与信息的利用率。

(5)场地联用:挖掘市县文化馆场地、空间资源,以方便、就近为原则,统筹馆舍功能设施及场地,进一步拓展文化阵地,丰富活动内容,推进免费开放工作。

三、亮点与成就

(一)体系亮点

自2013年起,嘉兴市在全市推广文化员下派制度及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制度(即“两员”制度),形成“总馆馆长→分馆馆长→支馆干事”三级组织体系,以统筹协调的机制、体系化的运行,来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两员”制度即总馆以增加编制或劳务购买服务方式统一招聘、聘用文化下派员,下派到区域内各分馆,从事文化艺术创作、表演和辅导培训,整理、研究和开发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等工作;由乡镇采用劳务购买方式,统一招聘、聘用文化专职管理员,下派到村文化活动中心,从事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培育业余文艺团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文化下派员延伸了总馆的资源、产品、服务、技术和规范,文化专职管理员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长效管理,维护和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

(二)绩效成就

1. 设施成网

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覆盖了“市-县-镇-村”四个层级,实现了文化馆(站)的互联互通和设施、服务、资源的网络体系,服务范围延伸到最基层,贯通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全市文化馆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2. 资源共享

经费投入、文化人才、场地设备、精品节目、文艺团队等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共享共用,并通过数字化资源库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发挥资源合力,提升资源使用效能,实现文化资源的全覆盖。

3. 人员互通

通过创造性地实施“两员”制度,建立基层文化人才网络体系,统筹管理基层文化队伍,增加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总量,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4. 服务联动

通过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标准,明确不同层级文化馆(站)的职能,实现了文化馆系统整合、上下贯通。通过“五联”机制和“两员”队伍,实现服务联动。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发布实施下,针对我国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新矛盾,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新举措。总分馆服务体系建成后,2017年全市总分馆服务体系组织演出、展览、培训总场次约2.5万场次,参与总人数约500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总量较2012年增长87.26%,受益群众增长达169.98%,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受益群众规模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实施和完善,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主要特点

嘉兴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在中心馆的统筹协调和辐射带动作用下,形成“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的特点。

1.统一网点布局。在全市范围内,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来布局设施网点,使设施形成网络。各县(市、区)结合各地实际,在不低于全市标准的要求下,制定本地区的公共文化网点布局要求。

2.统一服务标准。制定文化馆总分馆管理服务规范,建立和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3.统一数字服务。以嘉兴市数字文化馆为平台,整合全市各级文化馆的数字文化服务功能,用先进的网络传输手段,将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到基层,实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数字化。

4.统一效能评估。中心馆对全市文化馆总馆、总馆对分馆进行绩效评估,制定自上而下、以效能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5.统一下派上挂。实现县(区)文化馆向所属乡镇(街道)文化站下派1名文化员和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文化专职管理员全覆盖。实行“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的双重管理模式,以“人”为纽带,建立起各级文化馆(站)间的紧密联系。

五、经验启示

1.总分馆制应选择“合适的”地域单元和管理层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本质上是一个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遵循“合适的”地域单元和管理层级,发挥最佳效能。

2.总分馆制的核心是以统一管理为手段提升服务效能。一级政府或多级政府建设一个“文化馆群”,以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或参与管理为手段,改变了“一级政府办一个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各自为政,封闭管理,孤岛运行,实现体系内政策标准的统一,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的区域联动,最终促进服务效能的提升。

3.总分馆制的本质是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总分馆体系是需要从政府层面推进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强调体系内的统筹和统一,强调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共享、联动流动。

4.总分馆制推进实施必须强化“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是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职责,成为刚性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以制度设计研究为引领,根据实际探索不同模式的总分馆制,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三是坚持市县联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加大统筹协调和保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坚持文化惠民。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有效对接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