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一个乐园 幸福一批群众
2020年12月07日

建成一个乐园  幸福一批群众

——安徽省力促农民文化乐园建设

 

李楷

安徽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求,立足群众需求,在全省中心村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实现均等化覆盖,形成多级联动、布局合理、设施集聚、功能配套、供需衔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一、背景介绍

2013年初,安徽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广泛调研、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入手,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设施最薄弱的地方进行试点,整合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农民文化乐园”旨在推进村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通过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统筹建设,逐步在安徽全省中心村实现均等化覆盖,形成多级联动、布局合理、设施集聚、功能配套、供需衔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求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重建轻管,文化惠民工程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内容单薄、可持续性差等问题。

二、主要做法

安徽省的“农民文化乐园”可以总结归纳为“1234”,即“一场、两堂、三室、四墙”。“一场”是一个综合文化广场或者叫文体广场;“两堂”就是一个讲堂、一个文化礼堂;“三室”就是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读室、一个电子阅览室;“四墙”就是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四个文化展示墙。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功能要求,在全省中心村试点建设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通过抓机制推动建设,抓督查加强指导,抓培训提升队伍,抓活动发挥效用,探索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重规划重管理重队伍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编写《农民文化乐园操作手册》,明确建设指导标准。分别于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合肥、桐城两地举办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农民文化乐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各试点村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村两委有1人分管,每个乐园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同时建好宣讲员队伍、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以及业余文艺团队。形成一套机制。建立健全投入、管理、运行、考核等长效机制。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编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操作手册》,建立群众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推动管理规范化、运行可持续。

二是分类推进实施。按照基本型、扩展型、复合型三种类型,因地制宜推进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本型,通过改造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或闲置房屋,在布局上达到“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基本要求;二是扩展型,统筹利用乡村文化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适度改扩建,在结构布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三是复合型,与乡村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联建共建新建。

三是坚持规模适中,因地制宜。农民文化乐园不搞大拆大建,由当地根据实际,明确建设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以及闲置的学校、祠堂、厂房等,以利用闲置空间改造为主。这样做一方面节约了投入,有效拓展了乐园的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寓教于园和寓民于园的有机统一,以较低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惠民功效。

四是定位接地气,运转有活力。农民文化乐园为农民建,给农民用,让农民唱主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根据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村,保证每个中心村一年有一场正规文艺演出;开展农村公共图书服务总分馆建设,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县域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加强村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发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提质工程,安排月均放映一场公益性或商业性电影,保证群众看到更多新片大片;组织开展培训,提升群众审美水平和道德素质,等等。建设几年来,已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分别于2013年8月、2014年4月,先后在六安市金寨县召开全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交流会、推进会,2014年11月,在马鞍山市召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统一认识,总结经验,部署推动。2013、2014年两批建成 100个试点,实现 16 市全覆盖;2015 年,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重点推进、全面铺开,在巩固提高已有乐园的基础上,新建200个试点,各市、县结合实际自行安排试点249个。

三、特色亮点

(一)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生动实践

彰显群众主体。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主体、农民主角这一理念贯穿全过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试点单位充分利用媒体、会议、宣传栏、明白纸等各种有效形式,把文化乐园建设目的、意义和作用讲深讲透,把文化乐园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定位讲清讲全,提升村民认同感,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各试点村通过成立建设理事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从设施选址、建筑风格、功能布局,到“墙上展什么,室内摆什么,群众看什么,进园干什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

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分散的场地、项目和资金,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重点对中心村已建、在建、新建的文化设施进行整合提升,建设“一场两堂三室四墙”,做到“一堂多能、一室多用、一墙多展,灵活多样”。

体现因地制宜。坚持“三优先、三结合”,即优先选择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人文历史内涵丰富的重点村、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弘扬乡土文化相结合、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进建设。

(二)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积极探索

在标准化建设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抓好硬件设施,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立足问题和需求导向,把农民文化乐园定位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从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功能出发,打造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坚持资源整合,推进建设形式标准化。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部门牵头实施,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鼎力支持、紧密联动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以整合求突破,统筹利用基层宣传文化、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图书出版、电影电视等各相关方面的公共资源,推进场地、设施、资金、项目和人才的统一规划、集中布局和共建共享。

紧贴群众需求,推进服务内容标准化。着眼于软件与硬件相适应、活动与设施相衔接、室外与室内相结合,重点抓好演出、书报、电视、广播、电影、上网、活动和培训八个方面的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数量和质量,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加强经费保障,推进资金投入标准化。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资金来源除了省市补助外,以县为单位,整合扶贫开发、乡村建设、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有关资金,集中投入乐园建设。同时,把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贴从1万元提高到1.2万元,增加村级文化的建设内容,提升服务品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解决建设和运转经费。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运行管理标准化。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筹、专职队伍与兼职人员相结合、长送文化与深种文化相补充的运行机制。一是制定一套规范。《农民文化乐园操作手册》对设施建设、展陈设置、活动开展、每月工作建议等提出明确统一和指导性要求和具体化的标准,对文化礼仪活动设计了较为规范的流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农民文化乐园”形象标识,进一步丰富内涵、形成特色,展示形象、提升品牌。二是建立一支队伍。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合肥、桐城市举办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农民文化乐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三)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在基层的成功范例

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安徽立足群众需求、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探索。

领导充分肯定。2015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赴安庆市农民文化乐园调研,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等场合多次给予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领导等均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2014年5月,在浙江省江山市召开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安徽作为全国5省区之一,就农民文化乐园标准化建设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14年9月,安徽省被确定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

部门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牵头,会同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负责推进试点工作。建立领导联系分工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牵头,对口联系各试点市,掌握进展情况,定期督导并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建立工作月报制度,每月编发1期以上工作简报,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相互学习、扩大社会影响。成立专家指导组,抽调文艺创作、绘画摄影、展陈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专业人员,面对面、手把手进行业务指导。

市县高度重视。各试点县(市、区)均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投入,强力推动。除省级每年安排的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外,各市、县结合实际,自行安排一批试点,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群众普遍称赞。农民文化乐园综合文化广场建成后,吸引了众多喜爱广场舞的农民群众。大家纷纷表示,党和政府为农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2014至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由省文化厅等牵头,组织省市专业院团文艺小分队赴全省农民文化乐园进行慰问演出,2015年10月,结合举办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组织全省农民文化乐园联动文艺演出,受到基层群众欢迎。2014年5月,文化部组织新华社、农民日报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中央媒体来皖,集中宣传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采访团一行先后赴金寨县门前、南湾村,含山县小冯、祁门、南周村,实地采访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及运行情况,并与群众进行交流座谈。那些在乐园上网、看书、娱乐和散步的群众用质朴的语言浓缩了这一话题:“过去我们总是看到城里人有休闲娱乐好地方,现在我们有政府花钱,让我们学有地方、玩有去处,我们也在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文化资源”  。2016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情况,报道称农民文化乐园“就像许多村口都有的那棵大树,正在成为村庄的标识、村民的纽带”。

四、启示与思考

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倾力打造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安徽省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载体和成功实践。两年多来,试点工作综合效应正在显现并逐步放大:一是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新路子,积累了建设思路、模式、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有益经验。二是加强了资源整合,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产品、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多元化支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三是推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通过提供多元一体的文化阵地,增加了群众需要的服务内容,每个农民文化乐园都组建了1支以上群众文艺队伍,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锻炼了队伍,促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启示一:整合资源是关键。经济发展,集聚才有效益;文化建设,整合才有效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多快好省地建起来、转起来,真正惠及群众,必须克服条块分割弊端,必须走整合这条捷径,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抓好设施网络的统筹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农民文化乐园在试点之初就确立了以整合求突破的理念,坚持以改扩建为主,有效整合宣传文化、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图书出版、电影电视、科学普及等各相关方面的场所、设施、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统一规划,集中布局,把农村闲置的学校、厂房、祠堂等充分利用好,打造文化综合体。通过整合实现各类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这既是农民文化乐园推进比较顺利的重要因素,也是下一步作为典型推广的经验结晶和价值内核所在。

启示二:内容建设是核心。作为农村价值引领和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农民文化乐园在内容安排上有鲜明的导向、高层次的要求,哪些鼓励进入、哪些坚决抵制,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封建、迷信、宗教、邪教、传销、赌博等活动绝不允许进乐园。建成的农民文化乐园经常组织开展礼仪实践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开展道德实践“主题季”、道德讲堂、乡村好人评选、文明村和文明家庭创建等乡风文明活动,宣传展示好当地先贤名人、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最终“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启示三:服务群众是根本。群众文化群众办,这样才有根基、有活力,可持续、能发展。文化乐园建设注重发动群众、贴近群众、惠及群众。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加大宣传力度,把意义和作用讲清楚,使广大农民群众把建设乐园当成自己的事、变为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从文化乐园建设模式、结构布局、功能设置、管理方式的讨论确定,到活动载体和内容形式的设计编排、展览展示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全过程参与进来,充分表达愿望诉求,确保今后农民群众用得上、玩得转,愿意听、喜欢看。

启示四:经费人才是保障。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明确事权责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市县财政为主体形成硬约束,做到规范化。同时,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能否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支撑,管理是关键,必须加强专兼职管理员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各种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协会,结合“三支一扶”、职称评聘,完善文化义工制度,发挥群众文化辅导员、志愿者、文化骨干和热心人的作用,确保事情有人做、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办,真正实现“建成一个乐园、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