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进乡村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村“文创+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何敏
一、案例背景
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幅员面积 6.78平方公里,总人口 2218人。依托茶山、竹海、松林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4口古窑历史文化资源,以安居、乐业、家园为目标,按照新老村民共创共享幸福美丽新乡村的定位,引入陶艺、篆刻、草木染等文创项目及艺术家、文化创客,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经历了“明确发展定位——引进新村民——新老村民创业——形成产业集群——自然生长”的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振兴乡村之路。这个2009年的市级贫困村逐渐变身为文创陶艺新圣地和安居乐业理想村。
201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对蒲江县明月村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2018年4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蒲江县明月村为例着重介绍通过“外引”“内培”双管齐下,打造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做法;2018年9月3日,四川省乡村振兴大会现场参观考察明月村。明月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国家级西部乡村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川省“四好村”、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区及主题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二、经验做法
明月村在“文创+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跨界融合强产业发展之基
坚持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强力推进农业与文创、旅游、商贸等跨界融合。一是打造“茶山竹海”特色农业。建成有机茶叶基地2000余亩,建成雷竹园区6000余亩。“茶山竹海”既是明月村的特色景观又是村民的收入来源,也构成了良好的生态本底。
二是大力引进和发展文创产业。通过建设用地招拍挂和租赁闲置农房院落等方式引进蓝染、陶艺、篆刻、艺术咖啡、剧场、音乐酒馆、美术馆和主题民宿等文创项目。目前,已引入蜀山窑、草木染工房、明月轩篆刻艺术博物馆、火痕柴窑、呆住堂艺术酒店、有朵云艺术咖啡、搞事情小酒馆等文创项目 45个,多元化的文创产业集群塑造了明月村文艺乡村新形态,带来了人气和商机。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依托“茶山竹海明月窑”等特色资源,由村委会牵头村民入股,成立明月村乡村旅游合作社,推出茶园采摘、竹林挖笋、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体验、美食品鉴等项目,引导村民发展“谌家院子”“饮食唐园”“门前椿宿”等创业项目23个,建设家庭旅舍50余间,打造出集家庭农场、林盘民宿、农事体验、研学课堂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开发了明月茶、明月果、明月笋、明月染、明月陶等系列明月造旅游商品,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
同时,村民通过出租闲置院落、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创业就业等途径拓宽了增收渠道,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0327元,同比增长15%。
(二)以林盘修护塑生态宜居之形
坚持做优生态本底,大力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实施川西林盘修护项目。
一是按照“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加速推进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态资源保护,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积极推动绿道、驿站、污水管网、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明月环线大地景观提升及导视牌安装。
二是围绕风貌景观塑造、地域文化挖掘、内部功能完善,投入 6000万元,建成占地77亩明月新村,保留了原生态川西林盘韵味,体现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
三是投入近400万元完成 “谌塝塝”微村落建设,实施文创院落改造和林盘修护项目28个,注重保护原有林盘院落资源和地形、水系特征,保持原有青瓦、土墙风貌,高标准推进老旧院落改造提升。
四是建成23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旅游接待中心、8.8公里旅游环线、8公里绿道、7个生态停车场、6个旅游厕所。进一步提升明月村旅游承载能力,不断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
(三)以文化传承铸乡村振兴之魂
坚持文化铸魂,推动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一是深挖邛窑历史文化特质。将明月窑陶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保护传承好明月窑陶艺的基础上,引进技艺和器形各有特点的蜀山窑、清泉烧、火痕柴窑等陶艺品牌;设置明月村“邛窑馆藏陶瓷展”和“明月国际陶艺展”,展陈邛窑陶瓷和韩国、日本、德国等陶瓷制品;与国内外陶艺家开展陶艺文化交流,开阔了视野,提升陶文化内涵品质。
二是实施文艺进乡村行动。常态化开展摄影分享会、民谣音乐会、皮影戏、端午古琴诗会、竖琴田园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打造了《明月甘溪》《茶山情》《看了你一眼》等原创歌舞作品;首部新老村民共同创作的诗集《明月集》出版发行;新村民常态化开放工作室,明月讲堂定期开展特色培训讲座,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发现了文化遗产的价值,开阔了村民的发展思路,激发村民的文化的自信,提升审美意识。
三是健全文化阵地,培育特色队伍。创新设置“明月书馆”“明月画室”“陶艺博物馆”“书画展览室”等公共文化空间。实施“音乐种子计划”,组建明月村放牛班合唱团;孵化培育明月之花歌舞队、明月古琴社、明月诗社、民谣乐队等特色队伍。
四是打造明月村文化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中韩茶山竹海明月跑”“中韩陶艺文化交流会”,连续举办7届春笋艺术节(2012-2018)、三届“月是故乡明”中秋诗歌音乐会(2016-2017)等品牌文化活动。文化艺术的熏陶让村庄焕发新活力,使村民对“明月村”品牌有了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月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理想村。
(四)以外引内培汇人才振兴之力
随着文创产业的聚集、新村面貌的提档升级和招才引智政策配套,明月村对全国文创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一是出台《蒲江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激励若干措施的意见》《蒲江县促进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蒲江县文化体育人才激励措施实施细则》等政策,为外引和内培人才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是引进培育新村民100余人入村创作、创业和生活,包括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服装设计师、主持人宁远,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美国注册建筑设计师施国平等,新村民带来资金、理念、品牌、资源、新的生活方式,带动了明月村产业、文化的快速发展。
三是组织新老村民参加摩洛哥“感知中国”文化体验活动”、韩国首尔文创展、北京798跨年文创展、成都创意设计周、农博会、苏州创意周等品牌文化展会活动三十余场。
四是搭建明月书馆、明月讲堂、明月夜校等培训载体。邀请新村民及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建研究者与实践者来明月村进行产业、技术、文化方面的培训,先后开展各类培训240余期,年培训约1.5万人次,吸引众多大学生、村民返乡创业,乡村人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
(五)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治理之效
一是成立明月村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以阵地建设、班子提升、党员示范带动为突破,优化园区党组织架构,由甘溪镇党委委员任园区党委书记,同时选配新村民优秀代表为副书记、乡村旅游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明月村新村民、明月村老村民为园区党委委员。创新“党性教育+文创产业”双培训、“新村民+原住民”双融合、“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双保障的“三双”党建机制。
二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政府搭台、文创撬动、产业支撑、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以园区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明月乡村旅游合作社、明月雷竹土地股份合作社、3+2读书荟、社区营造研究机构“夏寂书苑”等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党群服务中心治理体系,打造新老村民互助融合、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美丽新乡村。
三是依托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加强与新村民的联系服务指导,全力做好项目策划、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开放运营、品牌推介,开展交心谈心商讨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展党性教育、社区营造、公益文化、文创培训等,引导村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生态林盘院落改造和保护、发展第三产业,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作者何敏,工作单位:成都市蒲江县文体旅局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