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打造革命老区发展的“红色引擎”
——临沂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张帆
2010年底以来,在山东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下,临沂市委依托沂蒙地区优势红色资源,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任务分工要求,着力打造并持续提升了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几年来在形成党性教育全国品牌、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红色引擎”。
一、基本情况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古称“琅琊”。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时属琅琊郡和郯郡。近代中国共产党在临沂地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作为革命老区,沂蒙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山东省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从1938年到1949年,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共产党人植根于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传播革命理想信念,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同战斗,极大激发了沂蒙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惧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蓬勃涌现。
“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他强调:“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以提升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为带动,依托优势红色资源,紧密结合干部党性教育,打造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载体,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临沂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引擎”功能和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打造全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是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主管、临沂市委主办,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以群众观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建有18处现场教学点,开发了现场教学、课堂教学、“三同”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八种教学形式,较好地满足了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培训需求。由于主题突出、效果明显,像“磁场”一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班次学员。目前已累计承接国家部委、省内外各类班次 4100多个,培训干部 25 万余人,其中厅局级以上学员13000多人。教育基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被中组部首批确定为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校外教学基地和“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合作共建教学基地,并与全国70多家省市级党校和干部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接的重要班次有:中央党校第 35期至 42期中青班、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培训班、国防大学国家安全研究班(省部级),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厅级干部培训班,中组部机关入部教育培训班、中组部组干学院全国新任组织部长培训班和全国组织系统业务骨干培训班等。
讲好、讲活、讲透是沂蒙党性教育基地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所在,也是发展的根本。围绕教育主题和逻辑链条,临沂党性教育基地一方面采用实景现场触发感性认识,一方面采用专题报告形成理性认识,积极推动教育内容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努力使学员不仅能“感动一阵子”更要“铭记一辈子”。临沂党性教育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潜心打造,开发了多种类多专题的教学课程。各项课程相互之间既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又有自己的主题定位、内容侧重和个性特点,构建了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比较完整的教学链条,从而全景式历史展现了沂蒙精神形成、发展、传承与弘扬的光辉历程。
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的必修课,旨在紧密结合沂蒙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史,加深对重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认识,特点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性分析。目前已经开发的专题教学课有:《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沂蒙精神与加强党性修养》《沂蒙精神的成因及启示》《沂蒙根据地党的群众工作》《刘少奇山东之行的贡献和启示》等。
2. 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教员在展馆、旧址、纪念地等现场,以图片、实物、实景、文献资料为载体,通过讲解、点评和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沂蒙党性教育基地鲜明的教学特色。其特点是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形象直观,生动感人,发人深思。主要有沂蒙革命纪念馆、蒙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南红嫂纪念馆、莒南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览馆等18个教学点。
3. “三同”教学。“三同”是指学员入住农户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学员在与群众共同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听民意、查民情、解民忧,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高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目前,重点打造了蒙阴县烟庄村,沂南县常山庄社区,费县周家庄村等9处比较成熟的“三同”体验教学点;正在着力打造沂水县桃棵子村、蒙阴县后里村、莒南县庞疃村、临沭县朱村等4处“三同”体验教学点。不少学员从进入村庄的第一天起就成了群众家庭的一员。学员们抢着疏果挖沟、打扫院落、烧火做饭,乡亲们也端茶水、拉家常、唠闲嗑。
4. 体验式教学。依托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战役遗址区,沂蒙红嫂生活情境体验馆等教学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员身临其境体验学习,产生更具体、更明确的感动和体悟。主要形式是组织学员抬担架、挑军粮、推小车,推磨、压碾、摊煎饼,纺线、织布、做军鞋,攀登孟良崮、唱红色经典歌曲等,引导学员在体验中思考感悟。
5. 访谈式教学。主要是主持人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主题,邀请革命前辈、英模人物及其后代或知情人、见证人进行交流对话,并与学员现场互动交流的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以事育人、以情动人”。目前已开发《时代楷模赵志全》《永不褪色的老红军——郭凤海》《一心为人民 永远跟党走》《一门三烈——刘永良》《我的母亲梁怀玉》等访谈教学课。
6. 红色故事会。主要以沂蒙根据地党的光辉历程为背景,以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动人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革命后代的讲述,将党史故事化、故事形象化。目前主要有《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军队打胜仗 人民是靠山》《永远都不能忘了老百姓》《一生交给党安排》等。
7. 影像教学。利用影像资料开展教学,加深学员对现场教学和展厅讲解的印象,增强培训效果的教学形式。目前已开发完成《沂蒙六姐妹》《沂蒙红课堂》《根基》《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英雄大青山》《刘少奇在山东》《沂蒙红崖》《红土地》等专题教学片。
8. 教材开发。下大气力抓好基础教材开发,沂蒙教育基地自主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根脉——沂蒙根据地十五讲》,由于“生动活泼、贴近受众”,曾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干部培训好教材”
(二)搭建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
抓好党性教育的同时,为突出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大力推动红色村史馆建设、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进景区”和“红色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不断下延教育触角,延展培训范围。一是分期分批在临沭朱村、莒南渊子崖、沂南岸堤、沂水西墙峪等著名红色堡垒村建设了红色展厅,让红色教育走近大众,把红色基因植入生活,进一步倡树了昂扬向上的社会正能量。二是联合旅游部门,制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评定标准》,在孟良崮战役遗址、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著名沂蒙红色景区积极争创示范景区,通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命名,积极带动和促进我市“红色临沂”建设。三是树立“大培训”理念,联合有关部门下发《关于红色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通知》,组织动员社区党员干部、企业员工、大中小学师生到红色经典示范景区,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更好地发挥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的“重要宣传阵地和传播渠道”作用,积极抓好红色文化经典作品在全国范围的巡演和巡讲工作。在已将电影《沂蒙六姐妹》、大型演出《沂蒙组歌》、柳琴戏《沂蒙情》等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文化产品纳入干部教育课程基础上,积极联系国防大学、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等单位,多方开展巡演工作。同时,认真筛选一部分沂蒙红色经典讲座和课程,通过“市民大讲堂”这一渠道,积极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等外省市开展巡回演讲和授课。
(三)积极构建撬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
临沂党性教育基地在工作中倡导的“四个结合”:即把教学路线整修和方便群众出行相结合、把教学点改造提升和沿线特色农业开发相结合、把教学点打造和社区建设相结合、把开展党性教育和全域旅游相结合。通过以上工作,有力推动了各教学点周边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民生,增加了收入。
随着教育基地培训规模的不断增长,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全国各地前来开展党性教育和红色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直接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以红色旅游、餐饮服务、商贸物流为主的客流达到3900万人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931.55亿元。除直接带动外,还通过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沂蒙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利用沂蒙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一方面通过“物质变精神”,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和群众观思想水平,激发了广大基层干部艰苦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为干事创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又通过“精神变物质”,凝心聚力多方利用外部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沂蒙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临沂革命老区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18个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中第一个实现整体脱贫、第一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的地区。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4026亿元、增长7.6%,列中国城市GDP百强第45位,居山东省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9亿元、增长11.7%。
三、主要启示
一是合理开发自身资源,将自身资源用好、用透。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大量的革命历史资源,在教育、旅游资源开发中针对红色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开发,事半功倍。
二是在教育培训中,根据不同目的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按照学员参与、对话交流、引发思考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员与英雄对话、与历史同行、与传统握手,切实增强了学习的思想感染力。
三是找“抓手”、达“目标”,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全域旅游。2016 年,临沂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城市。其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树立旅游品牌新形象,实现全域覆盖、部门联动、产业融合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