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化创意设计的青春力量
2020年12月17日

培育文化创意设计的青春力量

——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的经验做法

 

单俊杰

伴随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融合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具体组织实施的“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经过多年努力,在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积累起了系列创新做法,为我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的培养培训,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14年,原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在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指导下,自2015年起,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组织实施,每年由中央财政提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项目每年面向全国青年设计人才广泛征集作品,作品类型涵盖视觉传达类创意设计、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与信息产业融合类、文化创意与建筑业融合类、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类、文化创意与体育产业融合类、文化创意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类和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九大门类。

截至2017年,扶持计划共遴选1481名青年设计师入选人才库,其中345名进入重点人才库;组织入库人才专项培训 30余期,培训 1600余人次;组织入库人才作品参加国务院双创周、义乌文交会、苏州创博会、佛罗伦萨设计周等重要展会 10次。

二、主要做法

扶持计划主要采取人才遴选、培训交流、展会推介、媒体推广等多种方式扶持培养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

(一)人才遴选

扶持计划每年面向全国青年设计人才广泛征集作品。在选拔过程中,一是注重参选方式的多样性,可通过网上个人申报、各大赛事推荐申报、文化厅局推荐申报、文博单位申报等多种形式参选;二是注重人才选拔的广泛性,通过进媒体、进高校、进赛事、进文博等途径,最大限度的保证优秀青年设计人才参评参选;三是注重参评流程的公平性,每年邀请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以匿名的方式对各类参报作品进行初评和终评,最终确定入库人才及重点入库人才。

截至 2017年末,扶持计划已经遴选了 1481名青年设计师进入到人才库,其中345名进入重点人才库,门类涵盖了视觉传达类创意设计,传统手工艺品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与信息产业、建筑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融合,文博单位文化创意设计等九大领域。从创业创意人才库成员构成来看,主要包含艺术院校师生、中小企业的创意设计人才、独立创业的新锐设计师三类。

(二)培训交流

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针对创业创意人才的需求和特点,扶持计划每年定期举办4-6期专题培训班,每期班次时间为5-7天,根据创业创意人才报名情况,选取入库人才开展专题培训。培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座谈研讨、工作坊教学、项目路演等方式,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专业领域人才的培训流程。主要方式有:

1. 理论教学。根据培训主题,结合学员需求,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理论指导。师资安排上,主要邀请政府机构相关官员、专业院校教师、研究机构专家、知名创意设计企业负责人、业界知名设计师等现场授课;课程设计上,既有政策理论性课程,讲授宏观政策导向,也有实践指导性课程,讲授创意设计的具体实施;时间安排上,理论授课通常安排在培训前期,为后期交流研讨、工作坊教学等环节打好基础。多元化的师资与课程安排,基本能够满足各领域、各层次学员的专题知识需求。

2. 实地采风。根据培训专题的不同,选取特色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作为培训地点。例如“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专题培训地点为贵州省贵阳市,深入贵州毕节等彝族核心区域进行调研采风。通过现场参与彝族传统“火把节”,调研彝族传统建筑、服饰、手工艺等领域,获取创意设计的一手资料,以此启发学员创作灵感。

3. “工作坊”教学研讨。在前期理论教学、现场采风的基础上,每期培训利用2-3天的时间进行“工作坊”教学,意在提升学员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工作坊”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导师,并由导师指导学员分组。小组分组关照到学员的专业构成与从业经历,各组成员分别由高校教师、学生、独立设计师、企业管理者、产品开发商、营销人员、非遗传承人等行业人才组成,力求在实训中各取所长,实现均衡的智力搭配。各小组围绕本期“工作坊”主题,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在导师的现场指导下,学员们通过小组研讨交流与分工查找资料,相互了解彼此的创作方向,得出小组选题。各组学员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分工,充分研讨,继而在组内的思维碰撞中得到共鸣,形成共同的创意设计方案。

4. 项目路演。在“工作坊”教学的基础上,培训班将在培训后期利用半天时间举行项目路演,以产品发布会的形式呈现各小组的创意设计方案(作品)。在前期分组的基础上,各小组将分别选出代表上台,借助多媒体讲解“工作坊”作品的设计理念、创作思路及营销推广策略。“工作坊”会邀请导师组成评审组,对各小组的方案(作品)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在项目路演中,也会邀请当地知名文创企业负责人到场,采购优秀的设计方案,促进项目落地转化。

5. 央地合作,联合开展。扶持计划的培训交流活动多采用央地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指导下,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与各地文化厅局联合“策划实施”。央地合作、联合办训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深入当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参训学员提供更多的创作题材;二是可以将全国入库人才与当地优秀设计师结合在一起参与培训,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资源;三是可以密切全国入库人才与当地文创企业的联系,通过培训“搭台”,让全国入库人才与当地文化企业“唱戏”,让培训班成为连接全国入库人才与当地文化企业的纽带。

(三)展会推介

扶持计划的展会推介主要有主办展览与外出参展两种形式。通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经与义乌文交会、北京国际设计周、成都国际设计周、厦门国际设计周、苏州创博会、佛罗伦萨设计周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取得长期合作。同时,探索尝试主办扶持计划作品展,不断扩大行业内的影响力。

1. 国内外知名展会参展。依据每年计划安排,扶持计划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展会资源,组织入库人才及优秀作品现场参展。近年来,组织入库人才作品参加国务院双创周、义乌文交会、苏州创博会、佛罗伦萨设计周等重要展会10余次。

义乌文交会是扶持计划的展览“主会场”。截至2017年,扶持计划连续5年参展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根据展会主题,扶持计划每届参展划分独立展区,在主要点位进行策展展示。据粗略统计,扶持计划平均每年选拔60余位入库人才的200余件作品在义乌文交会上展览展示。五年间,100余位入库人才也通过扶持计划的参展推介在义乌自主创业,规模逐渐向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经过前期积累,扶持计划于2018年首次走出国门参展,参加了第九届意大利佛罗伦萨设计周。本次参展活动的主题为“中国设计的文艺复兴”,精选了35位青年设计师的60余件代表作品参展交流。同时,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派出专业团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当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现场讲解。展览让意方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漆器艺术、陶瓷工艺、传统木器制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工业设计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进展,也密切了中意文化创意领域的联系。来自佛罗伦萨设计周、佛罗伦萨现代艺术协会、托斯卡纳设计博物馆的邀约嘉宾与团队人员对接,表达与参展作者的合作意向,促进了中国设计师及创意设计企业“走出去”。

2. 主办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作品展。为展示前期人才扶持成果,扶持计划于2017年末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首届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作品展。本次展览从入库人才和创意设计联盟成员单位选送的获奖作品中遴选出 131名设计师的 354件作品,通过“艺术·科技·生活”多维展示传统设计、现代设计与藏羌彝文化设计作品,呈现了当代青年创意设计师的新成果与新面貌。扶持计划利用项目实施方—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优势,将展览安排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全国文艺院团长培训等重点班次期间举行,利用全国文化旅游人才、政府官员在院参训之机,吸引近万名观众观展,搭建了各地文化产业与优秀入库人才的对接平台。此外,扶持计划同期举办了主题论坛,总结近年来创业创意人才扶持成果,研讨创业创意人才的扶持培养方式,助力双创人才快速成长。

(四)联盟合作

经过四年的发展,扶持计划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所积累的人才资源迫切需要更多的空间获得展示和推广。在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统筹协调下,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厦门国际设计周、成都创意设计周、腾讯 Next Idea 等国内知名展会,于2017年共同发起成立文化产业创意设计联盟。联盟以推动我国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为宗旨,加深产业融合、拓宽合作渠道,将中国设计师推向国际舞台。

依托创意设计联盟,扶持计划与全国知名展会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合作联系,为创意设计人才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展示舞台,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人才资源共享。一方面,联盟成员单位每年向扶持计划推选优秀人才进入人才库,获得专业的智力扶持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扶持计划将向联盟成员推荐优秀的创意设计作品,让更多的入库人才获得更多的推广展示机会。

(五)媒体宣传

扶持计划从立项伊始,就很重视对创业创意人才的宣传推广,每年将媒体宣传费用列入年度预算,委托专业传媒公关公司统一筹划年度宣传推广事项,抓住关键人物、关键节点进行对外宣介。一方面,利用主流媒体,突出重点班次培训、重要展会参展的宣传,对培训的创新举措、参展的创新作品等进行重点介绍,不断提升扶持计划在行业内、社会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配合利用新兴媒体,实现人才之间的互相宣传。通过创造公社、艺术动漫等入库人才个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对扶持计划及人才库成员的最新创作进行宣传展示,实现行业内的口碑传播与群体传播。

三、主要特点

(一)理论教学与实训演练相结合

针对创意设计人才的成长特点,扶持计划逐渐摸索形成了“3+3+1”培训模式。通过3天理论授课、3天工作坊教学、1天项目路演三个环节,着重于学员政策把握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拓展提升。在理论学习上,课程重点邀请行业领域内具有国际化视野、产学研经历兼备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授课,授课内容以案例教学为主,尤其是学习文化产业发展国内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典型创意设计案例;在前期授课基础上,在培训中期进行工作坊教学,分别邀请学、研、用领域的专家作为导师,学员围绕培训主题,分组进行创意设计。在学员分组上,关照到视觉传达设计师、传统手工艺设计师、各行业文创设计师的从业经历及成长背景,通过组内的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在观点的融合与碰撞中形成成果;在此基础上,以产品发布会的形式进行项目路演,在导师的点评下完善改进,促成项目落地转化。“3+3+1”培训模式关照到创意设计人才的成长特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下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二)全国人才资源与地方文创资源的结合

创业创意人才专题培训、参展交流等活动通常采取省部合作的方式开展,发挥手中掌握的人才资源优势,注意吸纳地方文创资源,借助人才培养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央地对接”。一是实现全国文化创意人才与地方优秀设计师的交流对接,通过课堂学习、课后交流、工作坊小组合作等形式,在训后实现了智力资源的相互学习借鉴;二是实现了全国文创人才与地方文创资源的对接,通过现场教学、学员训后采风等方式挖掘地方资源,促进了地方旅游文创、非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设计师创作开辟了新空间;三是实现了全国文化创意人才与地方优秀文创企业的对接,通过培训项目路演,学员的优秀项目被地方文创企业发掘采购,激发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意服务质量。

省部合作办训为文化创意人才的成长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范式。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度共有137件入库人才作品已成功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年平均产值 3.26亿元,累积获直接资金投资 700余万元。

(三)培训与教研相结合

在人才培训、参展推广、媒体宣传的基础上,扶持计划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总结扶持经验。一方面,每期培训在训前面向报名学员广泛征集培训需求,并在训后及时总结学员培训体会,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形成科研报告,以此了解学员学习动态,总结培训得失;另一方面,委托北京歌华创意设计中心等相关科研机构承担相关课题,发挥其在行业内的资源与科研优势,通过科研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梳理总结项目的扶持成果,探索文化创意领域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四)主流媒体宣传与新媒体推广相结合

扶持计划的新闻宣传体现融媒体传播的特点。一是抓住参展义乌文交会、扶持计划作品展等重大活动节点,邀请主流媒体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突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充分利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官网,开辟扶持计划专栏,常态化发布培训、参展、沙龙、论坛等日常活动消息;三是充分利用学员力量,通过学员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等自媒体发布学员最新创作成果,在行业内保持热度。多维度、全媒体的新闻宣传方式能让创业创意人才全年在大众与行业间保持一定的媒体热度与新闻曝光度,实现了大众传播、口碑传播的差异化传播效果。

四、启示与思考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当前,各地已经逐渐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条件和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创业创意人才的扶持培养。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的实施为文化产业人才扶持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对各地扶持培养立足当地的创业创意人才提供了启示与思考。

一是成立各地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通过各类文化竞赛评选、优势企业推荐、展会推荐等方式,遴选出各地优秀创意人才,设立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人才库成员立足于各地文化背景与文化传统,通过对当地优势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将智力资源与各地文化资源结合在一起,能够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

二是主动抓住创业创意人才的知识需求。通过前期调研,创业创意人才迫切需要把握最新政策趋势,激发创意灵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扶持计划的“3+3+1”培训模式便是通过学员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方面的需求总结归纳的教学规律。各地开展人才培养要充分顾及到创业创意人才发展的特殊性,根据教学主题与学员需求,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注意训前调研和训后追踪,努力达到人才训前和训后的知识供求平衡。

三是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意人才成长发展的营商环境。创业创意人才只有融入到各地、各行业,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各地在人才的扶持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辅导,也要重视政策引导,通过设立文化创意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创意资金补贴等方式,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