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华沃土 为普通劳动者立传
2020年10月26日

植根中华沃土 为普通劳动者立传

——民族歌剧《盐神》创作启示

 

车顺

《盐神》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之一。该剧由四川省自贡市文广新局出品,自贡市委宣传部指导,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是一部由韩万斋作曲、廖时香编剧、毛庭齐总导演的五幕歌剧。该剧以盐妹子和梅泽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井盐之都——自贡的盐商家,百年老井干枯,盐妹子不顾众人反对,携手盐工们历尽磨难、同心协力打新井的故事,热烈的赞颂了盐工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弘扬了敬业乐群、扶正扬善、诚实守信的理念。一口盐井,浓缩人生百味;一座天车,凝聚时代风云。该剧是一曲工匠精神的颂歌,一首相濡以沫的劳动者之情歌,向世人理直气壮的宣示了:“盐工就是盐神!”,是一部真正书写普通劳动者群体的民族歌剧。

一、一张自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名片

天府之国——四川,地理位置独特,文化源远流长。自贡作为四川的历史名城,有近2000年的采卤制盐的历史,因盐成“都”,因盐设市,自古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积淀了丰厚的盐文化,深深烙下了盐业历史的印记。百里盐场,千古盐业,那耸入蓝天的采卤天车,那蔚为壮观的盐场景象,那巧夺天工的井盐技艺,不仅浓缩了自贡人的辛酸苦辣,孕育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四川人民勤劳、勇于开拓精神的标志。这座有着2000年之久盐业历史的西部城镇,一度因其盐业经济的繁荣成为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改革,曾经车水马龙、盐船行至天南海北的城市,如今难以再现昔日盐业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制约着文化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状况又反映着经济发展状况。四川自贡以其独特的井盐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孕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盐工号子。作为古老的音乐文化遗产,盐工号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盐场的改革,盐工号子已经脱离了劳动号子“一领众和”协调劳动的作用最初的意义,节奏变得不再鲜明,更多的是自由的抒发,逐渐绝迹于耳。人们只有通过翻阅音乐书籍或者是老艺人的描述才能窥见当时的情景。

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举办的优秀作品集中展演,全面展现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面貌。《盐神》作为入选展演的民族歌剧,是一部具有六十多年歌剧创作与演出历史的原自贡市歌舞剧团(现为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地级市创排的。尽管面临着经济困顿、人员流失等问题,但是全体创作人员和演出团队对民族歌剧情有独钟、执着热爱,竭尽全力创作演出展现自贡人自己生活故事的民族歌剧。同时,本着公益惠民的原则,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公司采用巡回商演的推广模式,尝试推出低票价文化惠民举措,希望用“有盐有味”、有情有义的自贡本土故事来打动观众,培养观众主动购票走入剧场的习惯,让高雅艺术能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观众们在观看后纷纷表示:在自贡现场观看歌剧的机会太少了,像《盐神》这样优秀的民族歌剧,讲述的是自贡人自己的故事,它所展示正是自贡盐工劳动人民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铁杵成针的毅力,传颂的是自贡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今中国,急需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的激励,现在自贡盐业的发展身处转折期,急需摆脱经济、地位滑坡的困囿,需要爬坡迈坎。老一代盐工聪慧、勤劳与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永续的,将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下转好弯、迈过坎。

民族歌剧《盐神》用她特有的音乐语言,既为大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又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千年盐都的形象和人文情怀,在中国歌剧舞台上深深刻下了“盐都印记”,成为在新的时代介绍、传承与弘扬自贡这座城市文化和精神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通过民族歌剧《盐神》的巡演,自贡的影响力、美誉度和知名度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自贡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也被更多的人所熟悉、了解和喜爱。

二、一部为普通劳动者群体(盐工)树碑立传的民族歌剧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1945年在延安升起的中国民族歌剧的太阳——《白毛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间沃土,将民歌、戏曲的音调、表现方法与西洋歌剧的不同人物、不同音乐形象相结合。专家赞叹其“土洋结合”自然、巧妙,且无雕琢之痕迹;“老百姓”则觉得“看得好、听得懂”,随着剧情、音乐的推进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同怒、同恨之余,真正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最宝贵的经验——为人民服务。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盐神》的前身是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公司于2012年创排的《盐井传奇》,在随后的演出、打磨过程中,曾先后更名为《盐神的女儿》和《盐都儿女》。该剧作为四川省的唯一代表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九部重点扶持剧目之一,并正式定名为《盐神》。区别于前三稿,《盐神》故事更加合理,情节更加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作为在自贡生活、工作三十多年的作曲家韩万斋教授看来:“我们这么多年了,我们的舞台上一直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鲜有歌颂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作品。吃水不忘挖井人,吃盐莫忘老盐工!为千年盐都立传,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铸一座永恒的雕像是我们民族歌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文化部组织新排《白毛女》并专门召开‘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座谈会’,对民族歌剧给予空前支持的大好形势下,更是让我热情重燃、信心倍增,决心把这部为普通劳动人民树碑立传的歌剧创演出来!”

古今中外每一口井的开凿都饱含着辛酸、血泪、艰苦、坚韧的感人故事。盐商的女儿盐妹子要出嫁,忽然传来自家三口盐井全部干涸的消息。众盐工欲散伙各寻出路,盐妹子留大家喝了一顿分别酒。“牛肉、烧酒,管够!”她的豪气感动了老盐工并为她介绍了一个擅长找井的小山匠梅泽郎。梅泽郎答应帮助盐妹子找井,不要工钱但是想要娶她。大东家应允,盐妹子则下决心凿不穿井不嫁人。后来梅泽郎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找到新盐井并因盐妹子的坚持而终于打穿的。“整整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人活一口气,十年执着与坚持是一份爱,一片情。众盐工由衷地赞美盐妹子“你就是盐神”!盐妹子则说“咱们盐工都是盐神”,这也正是《盐神》这部民族歌剧画龙点睛之笔。

三、一部具有真正中国气派的民族歌剧

西洋歌剧自十六世纪末诞生以来,历尽四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现已盛行于欧美诸国,作为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成为西方文化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中国歌剧自诞生以来在西洋歌剧、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民族歌剧的发展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加速,人们的视野得以拓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歌剧选取的题材更加广泛、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歌剧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的探索阶段,从而开启了歌剧发展新的进程。特别是在最近十几年,中国歌剧数量呈现“井喷”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门艺术的身份和出路等一系列问题,如:中国歌剧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子?怎么走?……都愈来愈多地涌现在了世人面前,亟待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歌剧将大社会浓缩起来放在小舞台上以自身独有的形式或多或少的为我们真实、真切的再现社会情况。综观西方歌剧历史,意大利式的正歌剧,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会接该国的地气——从该国民族音乐的沃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发展、壮大,形成适应自己国家、民族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的风格和特点。中国五千年曲折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蕴含的精神凝结为一部部扣人心弦的歌剧,一部部歌剧真实而生动的拉开了中国历史的画卷。中国歌剧自诞生以来就不是直白的对西洋歌剧进行生搬、硬套,它是建立在中国基础上独具特色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从其诞生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之后的《白毛女》开始,中国歌剧便坚定的踏上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道路。

历史向人们证明: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贴近大众的生活,应从大众的生活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和原料,对于歌剧亦是如此。在歌剧题材的选择上,很少有将别国的文化作为题材,多以本国为主,那么这些故事便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盐神》全剧的故事、曲风以及舞美布景,处处充满川南风情,极具地方特色。盐场“天车”、自贡彩灯等地方特色元素结合,将当时四川盐工的劳动场景表现得栩栩如生。继承民族歌剧《白毛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扎根民族民间沃土的优秀传统,吸收《小二黑结婚》《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民族歌剧的创作经验,以自贡当地盐工号子音乐与戏曲音乐为素材,用民族歌剧的方式,用当代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手段把来自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音乐瑰宝,创作成一部具有当代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接地气、通人气,有底气”的五幕民族歌剧。

歌剧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无论是中国歌剧还是外国歌剧,咏叹调都是歌剧中表达剧中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相较于外国而言,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更讲究写意,注重对意境的描绘,秉持特有的委婉与含蓄之美。中国歌剧也同样受到影响,尤其体现在表演和歌曲、歌词上。从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恨是高山仇是海》《洪湖赤卫队》中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党的女儿》中的《万里春色满家园》《原野》中的《啊,我的虎子哥》《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永远的花样年华》,都有着百姓朗朗上口、至今为人所吟唱的美妙旋律。

剧本中首先打动作曲家韩万斋的是“老土地”这个词:“她最能准确的表达赋予我音乐源泉及生活源泉的“老土地”之子的心情。我到自贡工作以后,参观盐场到盐场锻炼,对盐工的劳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这片“老土地”难以释怀的感情和不能言尽的“自流井”情结,一往深情地全部沉凝在《捧一把我的老土地》这首歌词中”。尽情地抒发表达了作曲家对真正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深深的感恩之情。那“爱呀爱不够”、“我在你的怀抱里,你在我的心里头”、“酸甜苦辣的交杯酒,生死同挽风雨舟”“圆着一个梦,朝着太阳走”等唱句,几乎每一句话都在重重地敲击着作曲家的心。

历史给歌剧增加了厚重之感,给歌剧以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诠释;歌剧则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历史展现在大众的眼前,赋予其有血、有肉、有魂的鲜活形象。中国歌剧中发出的呐喊、宣叙的悲愤、述说的柔情,展现了一代代人的心声,是一代代人情感的抒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歌剧《盐神》仅仅是中国歌剧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但是这朵绽放的歌剧之花却揭示出:只有扎根于民族沃土才能使我们的文学艺术之泉永不枯竭,文学艺术之树遒劲挺拔。只有扎根于民族沃土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载《文化建设案例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